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前的语文阅读课教学中,教师们普遍认为第一课时难上,要么错位,要么越位,导致第一课时教学效率低下。一、现状分析当前,很多教师对小学语文第一课时的教学把握不是很到位,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僵化的第一课时。场景扫描: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初读课文——检查自学——梳理脉络——概括段意——字词教学——作业练习。  相似文献   

2.
正"第一课时"通常指学生接触新课文,初读文本的第一堂课教学。它往往面对的是枯燥的字词识记、重复的朗读、课文梗概的理解,因而曾让很多老师望而却步。但随着教师教学创新意识的加强,很多老师开始尝试各式各样的第一课时教学,其中也包括我自己。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与实践,我发现第一课时的语文课堂确实不好拿捏,为了求新、求变、求亮点,往往让第一课时太过早熟。其主要表现如下——一、蜻蜓点水,过快了"蜻蜓点水式"的课堂主要表现为:教师在揭题导入,快  相似文献   

3.
虽然2010年盐城市教科院举办的"关注常态课堂,聚焦有效教学"的观摩研讨活动已拉上帷幕,活动也已过数月,但是我依然沉浸在这次活动里。短短三天聆听了12位教师精彩的第一课时语文教学,收获颇多,感受颇深。那么,第一课时应当如何上,如何提高有效性呢?苏教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4个生字,能读准音,认清字形,了解字意,认识"羊字旁"。2.能正确认读两首儿歌,初步了解内涵。3.通过看图会意的形式,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小朋友,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些可爱的小朋友。他们也想  相似文献   

5.
在当下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们往往十分关注第二课时的教学,第一课时却被认为是"工兵"干的活,有的教师即使为之,也是蜻蜓点水。而薛法根老师却用《燕子》(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课)的教学告诉我们,阅读教学要把第一课时上扎实,也能把第一课时上扎实!一、扎实地教学基础知识片段一师:课文中有一些生字词(出示第一组词语),谁会读?(生读:微风掠过稻子翼翅荡漾)  相似文献   

6.
选择自制多媒体课件、实验、直观教具,展示主体内容和动画、感知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直观感受电容器的构成。充分利用教学媒体创设情景;呈现过程,解释原理;设疑思辨,解决问题的作用。采用讲解——播放——概括的媒体使用方式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7.
王惠清 《快乐阅读》2013,(15):72-73
【背景】作为一名新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总是希望自己的教学能力有较大的提升。既想在教学过程中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又想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者让学生学以致用,常常会"搜肠刮肚"或借鉴、模仿其他老师的做法,引用一些生活实例,或者类比实例。但是有时所例举的一些实例,却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理解、积累好词佳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在感悟、品味、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同种意思不同表达"的习作方法。教学重难点品词悟句,感情朗读,学习"同一个意思不同说法"的表达方式。教学预设课前谈话:  相似文献   

9.
在忙碌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学中的第一课时时常被人们忽略。不管是观摩课、竞赛课还是评优课,很少有人执教第一课时。教学研究人员、专家或学者也很少针对第一课时进行分析研究,很少对我们第一线的老师作  相似文献   

10.
于永正老师说过:“书不读熟不开讲”,所以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做到正确连贯是第一课时教学的重要内容。然而,在许多纷繁的公开课、研究课的教学中,以及我们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第一课时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让第一课时不是过“胖”,就是过于简单。  相似文献   

11.
一段时间以来,第一课时教学成为关注的焦点,是源于第一课时曾经的尴尬境地:或者“虚空”——第一课时没有具体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2.
教学思路:根据以往的经验,不管教师如何解释,学生对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往往迷惑不解,半信半疑,兴趣不大.为突破这一难点,这节课采用了幼儿玩具——小木块为学生创设情境,深化学生对数学归纳法的领悟.本节课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的思维从问题开始,到问题  相似文献   

13.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播放】〈闪电视频〉。 【引入】闪电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种自然现象。闪电的发生往往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学生活动】观看、倾听、思考、进入学习状态。 【设计意图】通过情感体验,产生兴趣。 【教师活动】【Ppt展示】魔鬼谷图片及材料。质疑:在闪电中究竟发生了哪些反应,产生了哪些物质,这些反应及产物对人类有怎样的影响?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今天的课堂——《氮的循环》。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9个生字,会写可。2.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能准确认读本课生字,正确书写可。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大家认识这只小动物吗?2.请同学对比乌鸦和其他小鸟的图片,再对比乌和鸟。猜一猜为什么乌比鸟少一点。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21课。教学目标1.认识"戴、价、购"等13个生字,会写"抹、挤、拱"等10个生字,在识字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2.正确、流利、熟练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3.熟读课文,抓住"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体会戴嵩绘  相似文献   

16.
【教材简解】《少年王勃》是苏教版第六册的一篇以文包诗的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滕王阁赴宴时即兴写下千古传诵的名篇《滕王阁序》的故事,显示了王勃的文思敏捷与才华横溢。【教学重点】联系课文插图,说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思。【教学难点】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教学过程】一、激情入境,见王勃1.走进滕王阁  相似文献   

17.
王荣 《科学课》2008,(6):36-37
教学目标《光与影》一课安排了"影子游戏"、"寻找光的传播路线"、"制作小孔成像盒"等3个活动,本课时进行"影子游戏"的教学活动。教学目标如下:1.知道什么是光源,了解影子产生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邱国庆 《考试周刊》2016,(15):35-36
<正>一、教学目标(一)通过抓作者的两个写作意象"梅花与雪"体会外貌描写与环境描写的作用。(二)通过比较作者的语言特色,学习恰当运用对话与比喻的方法。(三)通过分析故事情节感悟他用"笛声"如泣如诉内心的情怀,体会人物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二、教学过程(一)通过《梅花魂》与《钓鱼的启示》入课,理清文章内容。1.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相似文献   

19.
向第一课时要效率——这个命题的提出,并不是说其他课时不重要,而是因为这样一个重要问题在今天的语文教学中,正在被忽视、被淡化,出现了严重的教学缺失。在每年进行的各种范围和级别的语文活动中,研究课、评优课几乎是清一色的第二课时讲读课(特级教师观摩课除外),既前不见“古人”(学词学句通篇),又后不见“来者”(书写练习正误),第一课时的教学和研究被冷落、被搁置甚至缺失。  相似文献   

20.
本文系统地展示了《梅兰芳学艺》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以及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和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