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婉玉 《声屏世界》2021,(3):116-117
网络社会人们处于的圈子依旧呈现差序格局的特点,文章从差序格局理论出发,以微信朋友圈点赞为例,探讨网络社会差序格局的发展、特点,以及其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3.
在费孝通看来,乡土社会的社会结构呈现出一种差序格局,在差序格局下的法律是有差序的法律,有区别的法律;乡土社会治理模式是一种礼治秩序,通过传统的礼来教化民众与维持秩序,而中国从乡土社会向现代社会蜕变过程中,则存在严重的礼法冲突。  相似文献   

4.
作为儒家思想最为合适的注脚之一,"差序格局"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和鲜明的社会特征,通过对个体相互间的角色定位来型塑社会结构与人际传播的基本秩序和原则,对中国乡土社会人际传播的范围、理念、规范及效果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从而勾连起儒家"大传统"与日常"小传统"。作为社会活动的一部分,中国古代人际传播总是深深地"嵌入"差序格局当中。  相似文献   

5.
周飞伶  赵雪域 《传媒》2022,(2):95-96
微信视频号基于朋友圈强关系的社交与算法相融推荐机制形成差序格局传播,体现出自媒体的去中心化与外卷式变革。首先,视频号通过横向纵向的差序分裂,形成了多个中心扩散流转,信息由私域走向公域,通过这样多个中心的信息流转,实现了去中心化及话语权的平均。其次,从受者的角度来看,差序格局式传播具有可防信息内卷化的多元信息源链,同时朋友圈具有现实因素与熟人社会的面子因素,对信息传播无形起到把关人与过滤器作用,有利于营构客观、真实、正能量的拟态环境,形成"外卷式"变革。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次将费孝通先生的"差序格局"概念引入到中国的健康/安全传播中,研究了它的作用及边界条件.依据差序格局,中国社会中的每个个体都生活在一系列的圈子当中,每一个圈层都意味着不同的"他人".最近的圈层/他人通常是家庭成员,与个体有着最强的连接.最远的圈层/他人则是陌生的社会成员,与个体的连接最弱.本文先引入戒烟和反酒驾两种情境,结果发现:戒烟广告中"破坏与近圈层/他人的连接"诉求主题,比"破坏与远圈层/他人的连接"主题,更具说服力;反酒驾广告中不同差序的诉求效果却没有显著差异.酒驾瞬间致死,吸烟却是慢性死亡.后果严重性感知是差序格局起作用的一个边界条件.在反酒驾情境中,凸显出差序格局,远近圈层的诉求主题又会呈现出不同的说服力.关系显著性感知是差序格局起作用的另一个边界条件.本研究发现对中国社会的健康/安全传播或有新的启迪.  相似文献   

7.
智能传播时代的到来,为农村地区的科学信息反哺路径提供了技术和环境支撑。作为“数字原住民”的子辈会通过“授渔”的“传授式”反哺和“授鱼”的“代理式”反哺,向父辈传播科学信息或技能,帮助农村中老年人规避数字风险,全面提升生活质量。值得注意的是,数字媒介的去中心化和风险发展的快速发展加剧了“前喻文化”的瓦解,“后喻文化”逐渐崛起。在此过程中,数字反哺的知识差序渐渐被关系差序取代,子辈获取和掌握科学信息的能力已经成为中老年人选择求助对象的核心依据。  相似文献   

8.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实行封闭式管制的城市社区催生了社区团购活动。本研究聚焦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武汉社区的团购活动,采用质化的方法,通过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探究团购志愿者和居民如何利用社交媒体进行社区传播和治理活动、线上和线下行为的共同作用下建构了怎样的人际关系。研究发现,居民关系强度借助社交媒体完成由弱到强的转化;团购微信群组基于社区地缘要素而创建和扩散,呈现出差序传播的格局;作为中心节点的志愿者自发管理社群,形成独特的信任机制,但也存在困境。  相似文献   

9.
孟盛 《新闻天地》2009,(6):12-13
权力分配的“规则” 社会关系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编织的复杂网络,“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就中国传统社会的分层结构和人际关系特质提出了“差序格局”概念。  相似文献   

10.
最近一直在读“华中乡土派”的作品,在阅读中不断深化着自己对中国农村的把握力度,尤其是文中显现的质感经验回荡在田野与文本之间。这其中的很多作品多是追求一种对日常生活的理解和把握,注意观察那些人们通常不大注意的却具有学术意味的细节,作者虽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只是把它作为了一个勾连社会现象的工具,  相似文献   

11.
程明 《东南传播》2022,(9):69-72
本研究以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淮河镇农村中老年抖音用户为调查对象,研究这一群体的短视频使用行为。经过调查,在抖音技术加持下,农村中老年人的短视频作品呈现出这样一幅图景:用夸张的美颜特效修饰面容,以经典情歌作为配乐,用封面文字点缀短视频,在镜头面前扭动身体或者对口型唱歌,这实质上是用身体表演和社会模仿的方式进行短视频内容生产和传播实践。更深层次来说,这样的使用逻辑实则是被差序格局的短视频社交网络所构建,致使农村中老年人在短视频平台上的社会交往和文化沟通上带来独有的特质。  相似文献   

12.
文章引入"差序格局"和"自我中心网络"这两个概念,对微信朋友圈与微博分别呈现出的"和谐"与"撕裂"使用生态进行考察.首先,通过理论论证差序格局适用于社会关系分析.其次,分析差序格局与自我中心网络理论的异同,以及这两种不同理论在分析微信朋友圈和微博的关系特征方面的适用情况.最后,分析这两种理论在解释以上两种应用形式的内容特征的适用性,并运用这两种理论对两个平台所表现出的和谐与撕裂使用生态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 为便于机构人才引进,构建领域核心团队识别规范化流程,从核心区域作者确定、团队指导/师承关系判别、团队发刊倾向和团队研究方向4个方面对领域核心团队进行挖掘研究。[方法/过程] 首先,进行数据前期规范;然后,结合作者合著无向二值矩阵与核心-边缘结构分析,划分核心区域作者,综合多维指标对核心区域作者进行适当调整;最后,基于第一作者与其他作者的有向合著网络,识别领域核心研究团队。[结果/结论] 在厘清团队指导/师承关系判别基本流程上,提炼通用性规律,包括:①在"外射星型"拓扑结构的合著团队中,处于中心位置节点有较高概率为导师/指导者,而"内聚星型"拓扑结构合著团队位于网络中心的作者科研能力较强;②在第一作者与其他作者的有向合著网络中,两个节点若同时具备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关系、有相同的所属机构、学术年龄有一定差距,则这两个节点间一定存在指导关系,有较高的概率存在师承关系。  相似文献   

14.
研究CSSCI来源期刊发文头部机构固化现象,对理解期刊发文规律、优化评价机制和推动学科生态改善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统计分析2000-2019年图情档学科19种CSSCI来源期刊中发文的作者单位、地域、学术背景等,发现期刊发文头部机构固化的形成受多重因素影响,包括发文机构的学科优势、期刊创办单位的性质、地缘和学缘等。文章考察这一现象对学科生态带来的主要影响,从理念、实践和制度等方面提出克服发文机构固化建议,为科研评价克服唯论文意识、加强论文质量评价、推动学科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在图情领域合著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首先构建了图情领域的作者合著网络,并将该网络与国外其他学科的合著网络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目前图情领域的合著交流并不充分,提出需要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随后,构建了图情领域核心作者的合著网络和web合著网络,并对两个网络进行了简单的比较分析,指出可以通过使用web合著网络近似模拟学术合著网络进行社会网络分析,解决web合著中的文献重复消岐和作者重名消岐问题。  相似文献   

16.
选用2004~2013年CNKI收录的期刊论文与会议论文,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确定国内开放存取(OA)核心作者,绘制核心作者合作关系网络图,然后进行密度分析、中心性分析与小团体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实证调查研究的资料,对青浦农村中传播媒介的使用和接触状况作了描述,并分析了青浦农村的农民社会观念以及交往格局的变迁状况。进而引出问题:为何发展迅速同时又拥有高接触度的大众传播对于观念变迁的影响并不明显,甚至不如人际传播?为何人际传播对农村交往格局产生的影响更大?本文运用相关理论,从传播社会学的视角探讨这些问题,分析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对于农村社会观念、交往格局的影响及其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 知乎是以知识共享为核心的社会化问答社区。基于自身参与社区的经验,结合收集的资料,探求用户参与社区互动的特点。[方法/过程] 通过收集知乎社区中的"小米手机"话题单一月份的数据,利用观察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借助Pajek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结论] 研究表明,在知乎上,社区成员以问题为中心,通过问答形成互动关系。社区成员间的关系以单向连结为主,98%的用户是单纯的提问者或回答者,仅2%的用户又提问又回答,用户扮演的角色鲜明。  相似文献   

19.
2010年初始,由一条手机短信引起的"等地震"事件备受瞩目。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一事件的分析,勾勒出短信谣言的传播模式、传播效果以及兴消周期。  相似文献   

20.
通过文献分析法、观察法以及社会网络分析法,描绘了图书馆内部员工的人际网络关系图:威胁组织的次级团体、硬性的组织关系、软性的社团关系。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非正式社团对正式组织的影响。建议未来运用社会关系网络的方法来进行软硬兼施的人力资源管理,以提升图书馆团队的团结士气、和谐文化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