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氢键和π-π弱相互作用力在形成的超分子结构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中,去质子化的1,1,2,2-四乙酸阴离子和质子化的苯并咪唑通过N-H…O和C-H…O氢键形成三维结构,在结构堆积中苯并咪唑分子之间的叮π-π弱相互作用也对此超分子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锌的配合物Zn(H2 O)4 ( 4 PDC)2 [4 PDC) =4 pyridinecarboxylate],经X 射线表征 ,晶体数据 :分子量为 381 .66,三斜晶系 ,空间群P 1 ,a =0 .6342 1 ( 7)nm ,b =0 .691 79( 5 )nm ,c=0 .92 80 2 ( 8)nm ,α =96.2 2 7( 8)°,β =1 0 4 .979( 7)° , =1 1 2 .872 ( 7)° ,V =35 2 .2 7( 6)cm-3 Z =1 ,Dc =2 .1 95gcm-3 ,T =2 93( 2 ) ,λ =0 .0 71 0 73nm ,μ(MoKa) =1 .797mm-1,R1=0 .0 2 1 9,wR2 =0 .0 62 2 .在该配合物中 ,每个Zn(II)离子是六配位的扭曲四角双锥构型 .X -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 ,该化合物的羧基O和配位水分子O通过O…H—O氢键在链方向上和链之间形成网状结构 .  相似文献   

3.
在4-氨基吡啶、4-吡啶甲胺分子上分别修饰丁二酸酐得到构筑超分子组装体的结构单元,选择均苯三甲酸作为配对小分子,成功合成了4-氨基吡啶、4-甲氨基吡啶与均苯三甲酸的双组份超分子水凝胶.最小胶凝浓度分别为23、35 mg/mL,在凝胶聚集体中,双组份凝胶剂聚集成带状或纤维状的聚集体,分子间氢键和π-π相互作用是形成自组装水凝胶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4.
在分子间相互作用和化学反应研究中,氢键分子团簇是十分重要的.这些复合体的显著相关特征之一就是氢键合协调性,复合体的结构和结合能与体系的大小紧密相关. 在分子团簇中形成的主要分子间作用力是氢键.  相似文献   

5.
用5种DFT方法、MP2和HF方法,对甘氨酸和一个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找到了4种稳定结构,均为环状双氢键结构;计算了4种结构的最优化几何参数和结合能,并对结合能进行了基组叠加误差(BSSE)校正.报道了红外光谱、红外强度和振动频率位移.用自洽反应场模型在6-311++g(d,p)基组水平上研完了溶剂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溶刑的极性对络舍物的结构以及相对稳定性都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吡嗪2,3-二羧酸为配体制备得到了两个新型氢键组装的异核金属化合物{[Mg(H2O)6][Cu2(Pzdc)2]·4H2O}n(1)和{[Mg(H2O)6][Co2(HPzdc)6]}n(2)。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化合物(1)为一维链状聚合物,化合物(2)则为独立分子。通过水分子、阳离子和阴离子间大量的氢键作用进而将化合物(1)和化合物(2)连接成为三维和二维的超分子化合物。另外,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和热分析技术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7.
本文计算使用了高精度的CP(counterpoise)校正方法,在MP2/aug-cc-pVDZ水平,得到了C2H4-BrF、trans-C2H2F2-BrF和cis-C2H2F2-BrF的结构。与C2H4-BrF对比,发现在F取代效应的影响下,C2H4-nFn-BrF(n=2)的π-Br键(Br…C=C)变长和倾斜了。F取代效应降低了π-Br键的相互作用能,电子相关效应增加了π-Br键的相互作用能。在C2H4-nFn-BrF(n=2)体系中发现了新的二级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计算使用了高精度的CP(counterpoise)校正方法,在MP2/aug-cc-pVDZ水平,得到了C2H4-BrF、trans-C2H2F2-BrF和cis-C2H2F2-BrF的结构.与C2H4-BrF对比,发现在F取代效应的影响下,C2H4-nFn-BrF(n=2)的π-Br键(Br··C=C)变长和倾斜了.F取代效应降低了π-Br键的相互作用能,电子相关效应增加了π-Br键的相互作用能.在C2H4-nFn-BrF(n=2)体系中发现了新的二级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运用从头算MP2和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1++G^**基组水平上对第一主族阳离子-苯复合体系的构型进行了自由优化,并定义阳离子位于苯环正上方。频率计算表明为合理构型,复合物的键长、原子电荷、分子轨道成份、前沿轨道能等表明,碱金属阳离子与苯的作用包含p-π和s-π作用方式,阳离子与苯结合时电子从苯向阳离子转移,形成电荷转移复合物,与氢键的结合方式相似。M^+…benzene and benzene…M^+…benzene复合物的红外光谱特征频率分别位于120~740cm^-1和140-890cm^-1,为阳离子垂直于环平面上作来回振动,其红外光谱振动频率随Li、Na、K向长波方向红移,并红外强度随Li、Na、K降低。  相似文献   

10.
分别在甲苯和水中,把锡粉与苯基对氯苯基氯甲烷一起搅拌加热合成了标题化合物,用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了其晶体结构。化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2c,晶胞参数:a=1.3460(11)nm,b=1.0508(8)nm,c=1.4286(11)nm.α=β=90°.β=97.875(13)°.V=2.002(3)nm~(?).Z=4,Dc=1.338g·cm~(-1),F(000)=840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10种含膦胺配体的1,2-二芳基乙烯-1,2-二硫醇的镍配合物[(p-XC6H4N(PPh2)2)Ni(S2C2(C6H4Y-p)2)](1:X=Br, Y=CH3O;2:X=Br, Y=CH3;3:X=Br, Y=H;4:X=Br, Y=Br;5:X=Br, Y=F;6:X=F,Y=CH3O;7:X=F,Y=CH3;8:X=F,Y=H;9:X=F,Y=Br;10:X=F,Y=F),通过元素分析、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镍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DMF的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镍原子处于近乎完美的四方平面构型的S2P2配位环境中,通过循环伏安法测定了配合物在DMF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以及在三氟乙酸(TFA)存在时的电催化制氢性能....  相似文献   

12.
用氢氧化钴、丙二酸(mal)和三吡唑甲烷(tpm)合成了氢键连接的超分子配位化合物[Co(mal)(tpm)(H2O)]·2H2O,该化合物的晶体属正交晶系,Pca21空间群,晶胞参数a=15.414(3)(A),b=9.1174(18)(A),c=12.886(3)(A),α=90°,β=90°,γ=90°,V=1811.0(6)(A)3,Z=4.结晶水与配位水之间存在强的氢键相互作用,将配合物连接成二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3.
以无水乙醇作溶剂,采用氨基磺酸作催化剂,脲、乙酰丙酮和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在搅拌加热条件下回流反应3 h,合成了6-甲基-4-(4-二甲氨基)苯基-5-乙酰基-3,4-二氢嘧啶-2(1H)-酮,产率76.6%.  相似文献   

14.
以烟酸和邻苯二胺为原料,通过液相反应得到了精品白色的2-(3′-吡啶基)苯并咪唑。其结构经过测定熔点、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得到确认。  相似文献   

15.
本文合成了一个新的超分子[C_(16)H_(10)O_9][C_(12)H_(12)N_2]_(0.5)·H_2O,并测定了其晶体结构.该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7.7013(4) ,b=11.1712(5) ,c=12.3977(6) ,α=75.589(4)°,β=82.907(4)°,γ=79.022(4)°,V=1010.89(9)~3,Z=4,D_c=1.131 mg/m~3,最终偏差因子R_1=0.0579,wR_2=0.1390[I(2((I)],F(000)=364.0.该配合物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形成三维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6.
应用量子化学方法,在RHF/6-31G水平上计算了4-苯基-1-(1H-1,2,4-三唑-3-羰基)-氨基硫脲分子(C10H10N6OS)的电子结构,探讨了其电子结构与生物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氢键的存在可能决定了分子稳定构象;该化合物的生物活性位点是三氮唑基、腙基羰基和硫脲基。  相似文献   

17.
给定一个图G和2个正整数j和k,图G的一个m-L(j,k)-边标号是从图的边集到非负整数集合{0,1,…,m}的一个映射,该映射满足相邻的边所对应的整数相差至少为j,距离为2的边所对应的整数相差至少为k.在图G的所有m-L(j,k)-边标号中,最小的整数m称为图G的L(j,k)-边标号数,记为λ'j,k(G).项链是一类特殊的Halin图,研究了项链的L(1,2)-边标号,给出了项链的L(1,2)-边标号数的上界和下界,并且此上界和下界都是可达的.  相似文献   

18.
成功地实现了对酸敏感的(E)-2-(1,3-二硫戊环-2-亚基)-3-羰基-5-芳基4-戊烯酸1与脂肪醇的酯化反应,以较好的产率生成相应的酯3.  相似文献   

19.
铜(Ⅱ)-普利沙星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普利沙星与铜(Ⅱ)结合后与DNA分子的相互作用机理.[方法]利用紫外光谱、循环伏安法研究普利沙星与Cu(Ⅱ)的结合作用及形成配合物的配位比;运用荧光光谱、循环伏安法、黏度测定、盐效应等方法确定普利沙星与cu(Ⅱ)形成的二元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方式及结合常数.[结果]普利沙星与Cu(Ⅱ)以2:1形成二元配合物.通过静电和部分嵌插方式与DNA相互作用,结合常数为9.71×105L mol-1.[结论]普利沙星与Cu(Ⅱ)形成的二元配合物和普利沙星相比,与DNA的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20.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模拟生理环境pH=7.40的条件下槲皮素与牛血清白蛋白和β-环糊精的相互作用.利用Stern-Volmer方程和Lineweaver-Burk方程对槲皮素猝灭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强度变化进行拟合,确定其荧光猝灭机理.利用修正的Benesi-Hildebrand方程对槲皮素的荧光强度随β-环糊精浓度的变化进行拟合,确定包合物的稳定常数和包合比.研究结果表明:槲皮素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为静态猝灭过程.310K时,槲皮素与β-环糊精形成的包合物的稳定常数为66.7L·mol-1,包合比为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