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成长是人类的共同话语,我们无法拒绝成长,犹如我们无法拒绝死亡.但是成长的过程又是痛苦的,从最初的天真,烂漫,幻想到其间的迷茫,痛苦,挣扎直到最后的顿悟,安静和服从. 这也是成长小说的主题基调,我们不得不去面对. 其代表作有亨利·詹姆斯的小说<一位女士的画像>和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  相似文献   

2.
<绿衣亨利>作为晚期成长小说的代表,以其未完结的特质,构成了与传统成长小说之间的最大差异,同时也提示着将要来临的现代主义小说的大潮.其中所体现出来的对启蒙现代性的反思,恰恰突出了来自于德国现代化传统中对审美现代性的特殊青睐.启蒙现代性和审美现代性之间的张力和矛盾是塑造成长小说后续发展模式的重要原因,也是<绿衣亨利>作为一种富有超越性的变体在成长小说发展史上的价值所在.因此,对现代性危机的自觉反思,是成长小说突破自身固有格局的一种潜在动力,也是构成现代成长小说的基本诉求.  相似文献   

3.
孟凤玲 《文教资料》2008,(28):218-220
本文试从成长小说的角度来分析村上春树的小说<海边的卡夫卡>的成长主题,小说通过对主人公在出走过程中与他人交往,以及对大自然感悟的理解,展示了一个少年成长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4.
歌德的<威廉·迈斯特的学年时代>被认为是成长小说中的经典.其后这种小说形式在西方世界几乎各个民族文学中都得到发展.爱尔兰作家乔伊斯的<青年艺术家的画像>(1916)不仅继承了这一文类的基本特征,还大大地发展了这一传统文类.乔伊斯扩展了成长小说的叙事范围,更新了传统的成长观,强调成长的连续性和流动性,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选择逃离和自我放逐.在探寻精神家园的过程中,他发现的是异化和隔膜.  相似文献   

5.
王朔的<动物凶猛>、林白的<致一九七五>和韩东的<小城好汉之英特迈往>都突出地表现了文学的主体性.这三位作家都在颠覆中"成长",但是颠覆的内容和形式迥异.就文本的创作技巧而言,都采用"颠覆"的叙事策略,却收到不同的效果.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在"颠覆"中成长,彰显着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美国文学中一部公认的经典成长小说,小说主人公哈克独特成长历程包括四个阶段,即不可教化--对"文明社会"的叛逆厌恶,唤起天性--对真挚友情的深刻感悟,良心洗礼--对现实世界的大彻大悟,身心自由--对种族偏见的突破超越,最终形成了自己的道德观并变得成熟起来.我们每个人都能够从哈克的成长故事中受到启发.  相似文献   

7.
毕飞宇是新生代作家中较为独特的一员.他的创作不断推陈出新,在近年<玉米>、<玉秀>、<玉秧>"三玉"系列中篇小说中又有新的创造与突破.在乡村叙事、权力欲写作、女性形象塑造、成长小说等方面又有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朗读者》的“成长”书写及其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朗读者>叙说了15岁的德国少年米夏的成长史,是一部颇具代表性的成长小说文本.本文通过解读主人公米夏成长的失位和复位,进而探究隐匿于米夏成长事件之中的深刻的"历史寓言",并观照了作品对德国成长小说"宏大叙事"传统的承接与超越,以及作品所具有的诗性的艺术品格.  相似文献   

9.
透过黑塞早期作品(<轮下>凄楚哀婉的笔调,我们看到了主人公汉斯在人生成长过程中的孤独、迷茫、困惑和无助,这是人生无法逾越的一个阶段.外在的力量不能给汉斯正确的指引,内在的力量又过于柔弱,使他未能跨越成长的门槛.本文试从作品的叙事结构出发,从成长的引路人、成长的伙伴、成长的顿悟三个方面,探讨作品的成长主题.  相似文献   

10.
张贤亮的<绿化树>是一部成长小说.具体而言,张贤亮笔下的"成长主题"赋予了文本世界时间、空间和人物关系各种层次叙事独特的本质.时间层次上的"日常生活"在<绿化树>里并没有流于平庸和琐碎,张贤亮强调了"日常"的生活本色和人性温情,另外,文本中"指向未来"的时间契合了"成长"气质.村落象征人性正常化的空间符号,人道主义的成长方式和乡村被奇异地结合在一起.包括马缨花在内的"荒野人"成为主人公生存的动力,但也是"主人公"精神涅槃后的反思对象.张贤亮由此展现了深层的救赎主题.这一主题源自主人公对"苦难"在"成长"中的意义的深层领悟.  相似文献   

11.
<正>【主题导语】古人说,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这个"不为",就是拒绝。生命属于我们的,只有一次,要用唯一的一次生命成就一种事业,就需在千百条道路中寻觅仅有的花径。我们确定了"一",就拒绝了九百九十九。拒绝如影随形,是我们一生不可拒绝的密友。拒绝对我们如此重要,我们在拒绝中成长和奋进。如果你不会拒绝,你就无法成功地跨越生命。【选文一】卢梭的拒绝韩青法国的思想家卢梭年轻时只  相似文献   

12.
美国19世纪一位重要女作家萨拉·奥恩·朱厄特最为著名的短篇小说<白苍鹭>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它讲述了小主人公西尔雏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心路历程,同时,在这艰难的历程中,"大自然"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与小主人公的成长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3.
约翰·斯坦贝克是美国二十世纪初期一住重要的小说家.他在小说创作中融入了一种发展观的人类生物学理论,而他的这种思想观点正属于自然主义的范畴.其代表作<愤怒的葡萄>集中体现了小说家的自然主义理论.基于这层意义,本文旨在从人类的动物性、小说中的自然和社会因素以及人物的精神成长历程这三个角度来揭示这部小说的自然主义内涵.  相似文献   

14.
王侃 《文教资料》2008,(19):13-15
旅英华人女作家虹影的长篇自传体小说<饥饿的女儿>,一改她以往作品虚幻、诡秘、冥想的风格,以朴实自然的语言,现实主义的冷峻笔调,真实地记录了个人成长的经历和体验.本文通过对小说中"饥饿"这个中心意象的分析,揭示了"饥饿"对于一个成长中的女性以及她所处的整个时代的压迫和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杨璇瑜 《文教资料》2008,(20):29-31
安妮·勃朗特创作<女房客>的目的是为了通过揭露现实社会的种种艰险向初涉人世的青年男女们发出警告,以免他们像她的哥哥那样不幸陷入险恶的陷阱,以至于毁掉了本该美好的前途和人生.该小说主要通过对一系列人物的婚恋经历进行描写,生动而又深刻地就"成长"这一主题给读者上了一课.本文将对该小说中的"成长"这一主题进行探讨和解读,以期更深入地发掘出作者想要向读者传达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许多评论者认为<哈克贝里·芬历险记>不是一部真正的儿童文学作品,而本文从儿童文学的角度出发,对哈克成长过程中的反叛和追求、矛盾与痛苦、自我的认同以及艺术手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和论证,认为它是一部不朽的少年成长小说.  相似文献   

17.
蔡青  王素洁 《文教资料》2008,(34):22-24
<接骨师之女>是当代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的第四部小说,对其的评论多集中在谭恩美母女关系背后的东西方文化冲突方面,却忽略了优美流畅的语言中蕴含着露丝和母亲之间单纯而复杂的感情,包括:远离、理解、救赎以及对生活的领悟.本文从成长小说的叙事结构、主人公的认知发展等方面分析主人公露丝通过对自身经历和对家族历史的了解.对自我存在价值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18.
成长是青少年文学作品的永恒主题.深受青少年喜爱阅读的纽伯瑞文学奖银奖小说<手斧男孩>出自美国少儿文学家盖瑞·伯森之手,展现了主人公在荒野中孤单旅行后逐渐走向身心成熟,长大成人的历程.盖瑞·伯森为他小说主人公布莱恩增添了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在大自然中孤独旅行,亲近自然生活,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9.
倪千 《文教资料》2009,(18):163-164
"生命是一个疗伤的过程.""人不可能永远和挚爱的人相聚在一起,无论多么美妙的事情都会成为过去,无论多么深切的悲哀也会消逝,一如时光的流逝."吉本芭娜娜的这两句话几乎涵盖了她小说的所有主题.她的处女作,短篇小说<厨房>所具有的四层象征意义:家庭、生死对立、精神疗伤的领域以及心灵的成长历程,正向人们说明了不断地丧失和疗伤的历程才构成了人的成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美国作家艾丽斯·沃克的书信体小说<紫颜色>讲述了美国南方黑人妇女西丽的故事,作为社会的受害者,西丽在给上帝的信中诉说了自己的生活.西丽从一个没有思想的受压迫的黑人女性成长为一位独立新女性是有很多原因的.该文将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的角度,特别是他的人格理论来分析西丽的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