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瑞士军刀的创始人为卡尔·埃尔森纳。他是瑞士史威兹镇一位制帽匠的儿子,在德国学会刀具制造技术后,1884年回家乡建立了自己的刀具作坊。几年之后,他开始向瑞士军队供应士兵用的折刀,很受士兵们的喜爱。不过,军官们认为它的外观较为粗糙且笨重。于是,埃尔森纳对刀具进行了改进,制作出一批供军官用的折刀。他在“士兵刀”的主刀、钻孔锥、开罐器及起子外,增加了两把小刮刀和一个开瓶塞钻,注意了整体的轻便精巧,这便是瑞士军刀的雏形。 瑞士军刀的成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驻欧美军在瑞士市场发现了功能变化多端又精致可爱的…  相似文献   

2.
王珺 《世界文化》2005,(10):38-39
童子军的创始人罗伯特·贝登堡1857年出生在英国。他是牛津大学一位教授十个孩子中的一个。作为男孩,他喜欢户外活动,尤其是野营。他的爱好是素描。贝登堡19岁参军,后来成为一名军官,并到过印度和南非前线。在那里,他用大部分时间对部下进行军事侦察训练。贝登堡创造了许多训练游戏和竞赛项目,后来他在一本书中将这些称为侦察救助。1899年至1900年南非波尔战争期间,贝登堡带领1250人守卫在梅富根城度过了217天被围困的日子。回到英国后他成了英雄。人们希望他能提出一个更适合男孩子的侦察项目。于是他开始考虑把侦察作为一种游戏,但是他希…  相似文献   

3.
这是二○○一年的一天,正值史密斯一家吃饭的时间。他们吃的饭菜有炖肉、青豆、土豆,还有史密斯夫妇饮用的酒,小史密斯喝的牛奶。除了那个炖肉不是真肉而是由高蛋白质的大豆制成的以外,在这些饭菜中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但这种肉吃起来却和真正的炖肉味道一样。虽然时值深冬,冰雪覆盖大地,史密斯一家吃的  相似文献   

4.
完美伴侣     
正小镇上的人忙碌了一个多月,终于评选出了这一年的"完美伴侣",他们就是——史密斯夫妇。大家都说史密斯夫妇绝对是彼此最完美的伴侣,是的,谁说不是呢?史密斯夫妇都已年过八十,到九月份,他们结婚就整整五十年了。这五十年间,他们互相关心、互相照顾,共同经历了生活中的很多挫折和困难。更为难得的是,他们性格相似、志趣相投,几乎从来没有吵过架,史密斯先生懂得体谅太太的辛苦,史密斯夫人也善于体察丈夫的不易,即使偶有争执,也能心平气和地解决。他们两个人的故事几乎  相似文献   

5.
理查德·戈登·史密斯是一位强健坦率的英国绅士。他的丰厚收入使得他能够从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后期到爱德华七世初期漫游世界长达40年。他的一生充分享受打猎、钓鱼和探险的快乐。加拿大的野熊、孟加拉的大象和老虎以及大量的野鸟等等,都成了他的枪下猎物。从字面上看,无数的小说、戏剧和电影都已塑造了打猎、射击和钓鱼的英国绅士应有的形象。但  相似文献   

6.
1999年新年前夕,罗德和吉娜来到内华达州的拉斯维加斯办理结婚手续,一切又快又简单,在几个小时内所有的事情都办妥了。蜜月刚刚开始两天,他们就深深地喜欢上了这座城市,这一点他们事先谁也没有想到。一年后,他们把家从达拉斯搬到拉斯维加斯。罗德是一个退役的军官,他慢慢地养成了赌博的习惯。又过了一年,伤心且失望的吉娜对罗德下了最后通谍:选择她或选择赌博。罗德在第二天回家时带回了离婚的文件和表格。他对吉娜说如果她能把所有表格按要求填好,他将付给吉娜一定的报酬。吉娜已经厌倦与罗德争吵,她同意了罗德的提议。2001年5月5日,填完表…  相似文献   

7.
有一次,普希金到城外去,马车迷了路。他拐到路旁一座炮垒边,去询问一个年轻军官。军官回答后,突然反问: “请恕我唐突,我想知道我幸运地在跟谁说话?”  相似文献   

8.
彭龄  章谊 《世界文化》2006,(6):38-39
公元14世纪意大利诗人乌贝蒂在他的著作《世界的话语》中,虚构了这样一个故事:他与历史学家索林结伴同游,有一天他们在台伯河边遇到一位白发苍苍,老眼昏花的老妇人。她一边叹息着,一边向他讲述自己往昔的美貌与荣华……这个老妇人,就是罗马的化身。罗马,打从罗马帝国时代、基督  相似文献   

9.
<正>前不久和一位瑞典朋友聊天,他给我讲了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在瑞典西部韦姆兰省玛巴卡村,住着一户家势显赫的贵族军官。1858年的一天,这家生了个女孩儿。小姑娘很可爱,全家人都非常宠她。但不幸的是,到了学走路的年纪,她却患上了一种不明病因的瘫痪症,医生们都束手无策,女孩儿丧失了走路的能力。她慢慢长大,虽然不能走路,但父母还是经常带她出门旅行。一次,他们带着她乘坐邮轮到海外旅行,用餐的时候结  相似文献   

10.
18世纪末的维也纳,是音乐气氛最浓的城市。当时在达官显贵的客厅里,举办音乐表演成了一件高尚和时髦的事。所以贝多芬经常处在贵族及带有各种头衔人物的包围之中,可他总是高高昂起他那狮子般的、粗线条的硕大头颅,从不献媚于任何人,他高度的自尊心,使他的一举一动比贵族还要高贵。有一次,在利西诺夫斯基公爵的庄园里,来了几位“尊贵”的客人,这几位不是别人,而是侵占了维也纳的拿破仑军官。当时贝多芬正住在公爵的庄园里。当军官们从主人那里得知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贝多芬的时候,便纷纷表现出五体投地、景仰之极的样子。公爵为了取…  相似文献   

11.
一罗贝尔·拉封1916年11月30日出生于法国马赛市,父亲是位海军军官,母亲是<奥兰回声报>创始人的小女儿.1918年他的母亲不幸患病去世,拉封由严厉的继母抚养长大.中学毕业后,拉封以优异的成绩进入法国著名大学巴黎高等商业学院学习,并获得法律硕士学位.  相似文献   

12.
英国当代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这样评价一位阿拉伯天才:“他在作为一个成年人的54年工作生涯中,用不到4年的‘隐居’就完成了一部著作,从而达到了毕生事业的顶峰。这部著作在视野广阔和深度方面,在聪明才智方面,都可以与修昔底德或马基亚维里的作品相媲美……他精心构思和明确表述了一种历史哲学,这无疑是古往今来、普天之下任何心灵所曾经构想过的这类著作中最伟大的一部。”获得如此美誉的不是别人,正是被誉为历代最卓越的历史学家、伊斯兰教最伟大的历史哲学家——伊本·赫勒敦。  相似文献   

13.
一   他叫"顺治"!   教过几年私塾的他爹给他这用媳妇性命换回来的宝贝取名时逢人便夸说:这名儿有两重含义,一日今后的日子可以顺顺畅畅;二日这可是清朝皇帝的专号,用这名儿沾点福气,我家就可发起来了.发不发还不知道,这"顺治皇帝"的名儿倒被叫开了!……  相似文献   

14.
正一、青涩1821年6月初,珍妮·威尔士家里来了两个年轻人。一个是她小时候的家庭教师爱德华·欧文:他时年29岁,英俊潇洒,处于事业上升期的他自信大方。暗恋欧文的珍妮和他聊起了往事。他带来的那个陌生人没有加入到对话中,而是和珍妮的母亲攀谈起来。这惹得珍妮不时拿余光打量他:他那棱角分明的脸并不帅气,但好在有一双湛蓝的眼睛;他身材高瘦但不匀称,穿得土里土气,举止之间显得笨手笨脚。  相似文献   

15.
7月初,香港演艺学院从全球50位应征者中,继选出一位英籍华人作为新任的香港演艺学院戏剧学院的院长。消息公布时,他正在上海排演一出英语话剧《女人的最后一天》。在上海话剧中心记者采访了他。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一封臭名昭著的匿名信曾给大诗人普希金带来厄运,给俄罗斯带来空前灾难,给世界带来巨大损失。但是,一个半世纪过去了,人们尚未搞清它的作者是谁,以致某些通俗作品认为,诗人的死是“民族的悲剧……变成了庸俗的家庭争斗:丈夫、年轻漂亮的妻子及其家庭的破坏者——一位美男子,年轻的近卫重骑兵军官”。当然,导致这种错误的认识是有原因的。1836年11月4日,普希金收到了一封诽谤他妻子娜塔丽娅·尼古拉耶芙娜·冈察罗娃对他不贞的匿名信,为了维护自己和妻子的名誉与尊严,普希金毅然决定同丹特斯进行决斗,因为丹特斯早就在追求娜塔丽娅·冈察罗娃。但是  相似文献   

17.
林肯轶事     
一次,林肯正走在作战部大楼的走廊上,一位急匆匆走来的军官迎面撞在林肯身上。当这位军官看清了撞着的是总统先生时,他慌忙赔不是,“一万个抱歉。”“一个就足够了,”林肯回答说,接着又补上一句,“我希望全军上下都这样平等。”南北战争期间,当南方同盟军正准备发动进攻的前夕,林肯亲临前线视察联合防御工事,陆军上将的随从参谋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陪同总统在前沿阵地环绕了一周,走到一处,霍姆斯指着前面告诉林肯那边就是敌军的防线,林肯戴着高耸的礼帽,站起  相似文献   

18.
美国密西西比州有一座小小的大学城——牛津,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威廉·福克纳(1897—1962)的大半生都是在那里度过的。正如伦敦为英国伟大作家狄更斯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印度为另一位英国作家吉卜林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小小的大学城牛津养育了一代文豪福克纳,使他成为驰名世界的伟大作家。 1897年,福克纳出生于密西西比州新阿尔巴尼一个没落的庄园主家庭。8岁时他在牛津上学,中学毕业后开始找零活干,曾在他祖父的银行里担任簿记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他想投笔从戎,但由于身体瘦小羸弱,在美国参军不合格,便到加拿大参加了英国皇家空军。然而,在他尚未成为军官  相似文献   

19.
在贝多芬的传世之作中,除音乐作品外,还有两篇也许比他的很多音乐作品更有名的文献:一份遗嘱和三封情书。这里,我们只讨论他的一封神秘情书。情书上只写着“7月6日,星期一”,没有写年份,没有写信地点,也没有指明收信人姓名、地址。他在信中称对方为“我不朽的情人”。信全文如下:我的不朽的爱人:我已经上床睡觉了,但种种思念都集中在你的身上,时而喜不自胜,时而又悲痛欲绝。期待着命运,可不知它是否会对我们垂青?或者我能够彻底地和你一起生活,或者根本做不到这一点,但我已决定四处飘泊,直到能够投入你的怀抱,完全可被称作你家庭中的一员,能…  相似文献   

20.
激情海明威     
上个世纪20年代末,被称为美国的“爵士时代的桂冠作家”司各脱·菲兹杰拉德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海明威每写一部小说都要换一位太太。”当时他说这话只不过是打趣,可是,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这句玩笑话后来竟然成了预言。世人公认海明威有四大小说,即《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和《老人与海》。在时间上对应这四部小说,他的一生的确先后娶过四位太太。一、《太阳照常升起》——第一位太太哈德莱·理查逊1920年在芝加哥认识哈德莱时,海明威正陷于困境。在这前一年,他身负200多处弹伤,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场回国,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