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以单音节词为主的古诗文中,双音节重叠词出现的频率还是比较高的,它们或状物、或写景、或写入,描写生动形象,既在表情达意上暗合了诗歌的意境,又在音韵上兼具柔和亲切的特点。在意义表达上,古诗词中的双音节重叠词具有三方面的特点:作摹拟声音的拟声词,起修饰描摹作用的形容词,名词重叠强调时间之长。  相似文献   

2.
象声词,又名拟声词、摹声词,顾名思义,它乃是一种模仿、描绘人或事物声音的词。有的语法书,在谈词的分类时,未涉及它;有的语法书,如《现代汉语》(胡裕树主编)将它列入叹词,而安师大中文系编的《现代汉语》将“拟声词”作为一类,称它为特殊的虚词,并把它分为“摹拟人的声音的拟声词”——叹词,“摹拟事物声音的拟声词”——象声词。看来,也是将象声词(拟声词)归入叹词。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分析、说理的方法,论证拟声词的定义应当是“摹拟事物的声音来表示它所运载的信息的词”,揭示拟声词的词义包含它所摹拟的事物的声音的信息和发音体的信息,从而揭示拟声词词义范围和获取的特点,还通过语音上的摹拟性,揭示拟声词在使用上必须说出发音体的规律,从而提出一个重要的论断:造词方式可以决定词的使用规律。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分析、说理的方法,论证拟声词的定义应当是“摹拟事物的声音来表示它所运载的信息的词”,揭示拟声词的词义包含它所摹拟的事物的声音的信息和发音体的信息,从而揭示拟声词词义范围和获取的特点,还通过语音上的摹拟性,揭示拟声词在使用上必须说出发音体的规律,从而提出一个重要的论断:造词方式可以决定词的使用规律。  相似文献   

5.
崔梦楼 《承德师专学报》1994,15(2):73-74,87
象声词的魅力崔梦楼象声词(也叫拟声词)指的是逼真地摹拟自然界万物声响的词。不论古代汉语还是现代汉语,象声词都是极为丰富的。单音节象声词在《诗经》里常见。如“击鼓其镗,踊跃用兵。”(《邶风》)“有女仳离,其叹矣.”(《王风》)战国以后,单音节象声词往往...  相似文献   

6.
谈谈叠字     
叠字,又叫“重文”、“重言”,通常叫做重叠词或叠音词。它是汉语的一种构词方式,靠这种构词方式,产生了很多新词。单音节重叠的如:“单单”、“悄悄”、“斤斤”(如“斤斤计较”)、“汹汹”(如“气势汹汹”)’双音节对称重叠的如:“熙熙攘攘”、“断断续续”、“密密麻麻”、“浩浩荡荡”,镶用  相似文献   

7.
在汉语中,用来摹拟声音的词叫象声词。如“轰隆”,“当嘟”,“哗啦”等.运用象声词,可以使语言生动.形象,富于真实感,所以多用于小说、相声和故事中.英语中也有许多象声词,也就是这里要说的拟声词.拟声词并没有在英语十大词类中单独列为一类,这是因为英语中的拟声词大多作动词、名词或动词派生词,如分词、不定式、动名词等使用,因此不单独列为一类词.  相似文献   

8.
所谓叠音就是重叠音节,冈汉语音节和汉字是一一对应关系,故又可称为叠字。汉语叠音基本有三种情况: 1、叠音构词 2、叠音构形 3、叠音组词本文只讨论叠音构词。叠音构词就是重叠音节构成新词,是汉语构词的一种重要形式。任学良《汉语构词法》称叠音构词为“重叠词素造成新词”。欠妥。汉语叠音构词有些是重叠词素,如“爸爸”“妈妈”“馍馍”“花花绿绿”,有些却不属重叠词素,如“寥寥”“赳赳”“翩翩”“黑乎乎”。所以,叫重叠音节似  相似文献   

9.
用好拟声词     
拟声词就是摹拟声音的词,如咕咚咕咚地滚、哗啦哗啦地响、叽叽喳喳地叫等。拟声词运用得好,能使语言表达得具体、生动、形象,达到声情并茂的境界,给读者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相似文献   

10.
元曲中的拟声词词摹拟的声音繁多,因此其结构也颇为复杂.通过运用结构分析法来分析元曲中拟声词的结构类型,可以让我们较为直观的看到其在构成形式上的一些特征,从而为探析拟声词在元曲中的语法功能提供保证.同时,我们也可以从音节结构的构成上,看到元曲拟声词通过不同的构成方式,在从音律的角度来呈现出的声响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1.
拟声词是摹拟自然界声响而造的词汇,是世界上所有语言都具备的成分。拟声词虽然是摹仿自然的声音,但却有很大的主观性。自然界的声音无限,通过我们耳朵和大脑的诠释,主观音感的辨别,再由自己语言的音位系统模拟,这样的摹拟必会失真。因此,它和口技的声音摹仿有所不同。拟声词又称为象声词、摹声词、状声词。  相似文献   

12.
在《古诗十九首》的“行行重行行”里,“行行”是文言重叠词,不是文言叠音词;在《论语·先进第十一》的“子路,行行如也”里,“行行”是文言叠音词,不是文言重叠词。文言叠音词,又叫重言词,是指用重叠音节的办法构成的词;文言重叠词,是指单音节词重叠运用的语法现象。二者虽都有字面上的重叠,实质上是根本不同的。如: 甲、洋洋《岳阳楼记》辘辘(《阿房宫赋》)潺潺《醉翁亭记》) 琅琅(《祭妹文》) 乙、熙熙(《捕蛇者说》)坎坎(《诗经·伐檀》)草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区区(《过秦论》) 丙、物物(《孔雀东南飞》) 种种(同上)时  相似文献   

13.
拟声词是摹拟事物声音的词,拟态词是对事物状态、动作、感觉等用声音形象地摹写出来的词,拟声拟态词的使用能增添文章的色彩、唤起读者丰富的想象。文章拟从语音特征以及语法功能等角度分析和总结日语拟声词、拟态词。  相似文献   

14.
用好拟声词     
拟声词就是摹拟声音的词,如咕咚咕咚地滚、哗啦哗啦地响、叽叽喳喳地叫等。拟声词运用得好,能使谢青表达得具体、生动、形象,达到声情并茂的境界,给读者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它在文章中的作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5.
《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在《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的基础上多划分了一个词类——拟声词,并下了定义:摹拟事物的声音。在现行初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268页的《汉语知识》中,对拟声词下的定义却是:“拟声词是模拟人或事物的声音的词。”这两种说法究竟哪种更准确更严密呢?我以为,初中语文教材上的定义欠妥,“模拟人……的声音”这种说法很费解,并容易使人把拟声词与叹词相混淆。  相似文献   

16.
对于美丽的西湖,历代的文人墨客留下了不少诗词歌赋,其中有一首赞美九溪十八涧的诗:“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丁丁东东泉,高高下下树。”寥寥数语,便巧妙地将西湖美景情趣生动地表现了出来,让人过目难忘。这便是叠音词的魅力。巧用叠音词,能使文章色彩倍增。叠音就是音节的重叠,使用音节重叠的方式构成的词叫叠音词,如“高高兴兴”等。叠音词有哪些作用呢?1.形象摹状文学家朱自清便是一个用叠音词的高手,他在《荷塘月色》中写荷叶:“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田田”…  相似文献   

17.
AB式拟声词及其重叠形式的多角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B式拟声词中叠韵词较多,第二个音节声母为“1”的也较多,后者可能与古代汉语的复辅音有关。这类词通过不同的方式时现实世界的声音进行模拟。AB式及其不同重叠形式的拟声词表示的语法意义不同。这类词作状语时,在组配方面受到拟声词形式和VP组成成分的双重限制。这类拟声词后加“地”与否表现出不同的语法意义。是否加“地”与拟声词的形式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8.
语音造词是比较能产的一种造词方法,这是词语中音与义一种互动、制约关系的反映,也是语言经济原则的体现。许多语言和方言都有语音造词方法,如古代汉语、海口闽方言、黎语、壮语等。海口闽语通过语音造词主要有三种基本类型:音变造词、叠音造词与音节联绵造词。海口闽语经由音变、叠音、音节中的声韵联绵等方式创造了较多的名词、动词、量词、拟声词、状态形容词、联绵词等。  相似文献   

19.
《西游记》拟声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承恩在《西游记》中使用了大量的拟声词。使该书的语言更加具体、形象,给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为汉语拟声词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顾名思义,拟声词是对人或自然界事物所发出的声音的单纯摹拟,因此“不一定能把声音摹仿得很象,只是习惯上这样说,大家心理上也觉得颇象就是了。”汉语是音节文字,这一特点规定了一个汉字代表一个音节,所以用汉字摹拟各种声音,就有其自身的语言特点及规律可循。但自50年代以来,对于拟声词的词性应归于哪一类等问题,学术界一直未有定论,并且多以现代汉语为研究对象。本文以《西游记》一书中拟声词的具体使用情况就以上问题进行讨论。文中所用例句均据人民文学出版社80年版。例句后的前一数字为回数,后一数字为页数。  相似文献   

20.
汉语语法     
《小学语文教学》2007,(7):59-59
汉语语法,研究汉语结构规律的学科,包括词、短语、句子的结构规则。古汉语词 以单音节为主,现代汉语词以双音节词为主。双音节词中的单纯词比例很小,绝大多数为合成词。合成词有多种构词方式:并列式,如“语言”;偏正式,如“四季”;动宾式,如“司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