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在引导学生欣赏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有的同学体会了诗人表达离别之情的潇洒飘逸后心犹不足,又再三思味,进而推想,诗人对归国是否有些许的向往?离别是伤感的,但回到母亲的怀抱又是欣喜的,正是这两种情感的交织,使诗的格调于伤感中显轻灵潇洒。这种理解引起大部分学生的共鸣,许多学生引征徐志摩的另一首诗《再见吧,康桥》,甚至从网上查资料,予以佐证。  相似文献   

2.
文学作品阅读重在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 ,是重在过程 ,而不是结论。作品丰富的意蕴都在字“里”行“间” ,“不着一字 ,尽得风流。”作者在空白处留下了巨大的审美空间 ,可以说“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欲得文学作品的精髓 ,只有在感知、领悟、鉴赏中 ,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探寻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 ,品味其人文精神。因此 ,创新思维的文学作品阅读教学需具备一定的直观性和具体性。从直观具体到抽象是人类思维认识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教育的一个共性特点。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有句名言 :“可以为教师定下一则金科玉律 ,在尽可能的范围内 ,一切事物都应尽量放在感官…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今文学作家 ,无不孜孜追求文学作品的意境。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说 ,作诗的首要要求 ,“意与境二字而已” ,“有境界自成高格”。这里 ,王氏所谓的意境 ,是指文艺作品中所表现的思想情感和所描绘的生活图景交融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这种意境 ,包括两个因素 :“意”指的是作者的主观感受 ,“境”指的是作者描绘的具体生活图景 ,“意”是“境”的触发 ,“境”是“意”的载体 ,二者水乳交融 ,互为依托。为了表现特定的情感和意蕴 ,文学作者往往选取特定的“境” ,以语言文字为媒体 ,使之升华为美好的艺术境界。可以说 ,营构意境 ,深化…  相似文献   

4.
在文学作品教学过程中,意境的赏析是阅读鉴赏文学作品一个重要途径。只有注重对意境的赏析,才能使学生进入真正意义上的高层欣赏境界,从而增强审美能力,拓展思维空间,发展想象能力,为理性的认识坚实的基础。引领学生对意境的赏析,使之进入鉴赏的美好境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生发联想,读出画面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在他的《创作的经验》中写道:“我想到的东西都会不由自主地变成画面。如果不出现画面,没有可视性,我仿佛就抓不住它们。”作家在创作时要捕捉形象的画面。我们在指导学生赏析作品意境的过程中,首先…  相似文献   

5.
<正>在文学作品的阅读与欣赏中,准确而深入地领悟、体味作品的意境,并将其转化为自觉的审美活动,进而深刻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高中新课程教材文学作品比例大大增加,对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的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用"意境再现法"指导文学作品阅读,就不仅有必要而且行之有效。一、画面与镜头:意境再现法的含义凡好的文学作品都含有深沉的意蕴,具有优美的  相似文献   

6.
在文学作品中,意境是一种抒发感情的方式,它的运用充分融合了主观情感和客观情感。作者在创作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意境的营造可以陶冶读者的情操,让读者身临其境般地沉浸在作者创设的意境里,深刻体会到作品中的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7.
所谓“意境” ,就是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交融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为那情高韵远的高品位的意境 ,作家使出了浑身解数。运用自身所有感官———眼、耳、鼻、舌、身、心、手、脚 ;调动了自身一切力量———品质、学识、阅历、经验 ;采用了一切艺术手段———炼字、炼词、炼句 ,精心选材组材剪裁 ,使一山、一水、一花、一鸟、一木、一石 ,无不充满人的感情、渗透人的离合悲欢。使读者如临其景、如闻其声、如见其物(人 )、如感其情 ,引起读者猛烈的震撼、强烈的共鸣。高峻挺拔、文物荟萃的泰山 ,人们把她当做崇高伟大…  相似文献   

8.
古诗的意境抽象而无形,它是诗人主观之意与客观之象的融合与统一。而客观之象极富画面感,在古诗教学中可以把图画作为凭借,通过引导学生欣赏画面,描述画面,以及在诵读的促发下回味画面的方式,把握诗人所写之景、所咏之物的特征,进而理解意象,体会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9.
文学作品的教学,除了遵循语文教学的一般规律、原则,服从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之外,还应重视文学作品自身的特点。即通过感性的形象反映整个生活,深刻表现人的性格、思想、情感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文学作品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它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分析时代背景,划分层次,归纳段意,概括中心思想,分析人物形象等这些常规问题上,如果做这样肤浅的分析,留在学生头脑中的就只能是一些抽象概念的堆砌,而体会不到作品的美感,领悟不到作者苦运匠心为我们创造的意境。意境就是作品中鲜明生动的生活图画与其表现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它是主体  相似文献   

10.
中学文学作品的画面例析江苏施云康意境是文学作品构成的必不可少的因素,任何作家当他们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总是把自己强烈的感情与对现实生活的深刻认识熔铸于他所创造的独特的艺术形象之中,创造一种鲜明、深远的意境,使之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因此,在文学作品的...  相似文献   

11.
(一)1.“全心全意”表现了百合努力开花时一心一意、专心执著的特点。“默默”表现了百合不张扬(不炫耀)的品质。2.c3.排比、拟人、反复。(答对其中两个给2分,答对一个给1分)表现了百合信念坚定,追求执著的形象。(每个要点1分。)4.线索:百合的成长过程。或:百合努力证明自己存在的过程。写作手法:象征(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均可)5.百合花的精神令人感动,作者从内心流露出赞美之情。或“百合花的精神令无数人感动,触动人们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意思相近即可给分)6.第一问:答到“嫉妒、诋毁、心胸狭窄…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是一个充满"美"的世界.名山大川的雄伟瑰丽是美,仁人志士的坚韧高尚也是美.人们在进行物质财富的创造之外,还通过各种精神教育活动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中学语文课有其独特的学科特点,它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反映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审美情趣,集中体现自然景物美,社会人情美,高尚情操美.坚强意志美和文学艺术创作美等多种美的形式.  相似文献   

13.
张志公先生在《对当前中学语文教改的意见》中指出:“当前语文教学.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速度效率低……二是实用性不强.学了不管用……”这一现状既与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懒于动脑、不善思考、缺乏主动性——有关.也与教师照搬教参满堂灌等不当的讲授方法密切相关。正如张老所说  相似文献   

14.
阅读《安魂之境》这篇文章,完成1-4题。安魂之境李稢人们常说坐化是生命的奇迹,高僧打坐,人随魂去,生命静静地转换,一如睡莲悄然开放。在这转换的时刻,与其说生命终止了,不如说死亡消失了。死亡变成了一道美丽的彩虹,向永恒的天空缓缓飞去……据说,《水浒》故事中的鲁智深就是这样坐化的。我相信这样的传说,因为在《水浒》好汉中,唯有鲁智深是最具佛性的,鲁智深是个快乐的胖大和尚,说他快乐是因为他从来没有私仇,从来不报仇雪恨,既不为兄杀嫂,也不大义灭亲。鲁智深仿佛是一个专门来到人间为受苦受难的人们打抱不平的菩萨似的,快快乐乐的普渡…  相似文献   

15.
阅读下文,完成1-4题。追寻简单牟瑞彬简单,只两个字眼儿,简单得无须解释,又深刻得难以解说。一个馒头,一碗粥,一碟小菜,心满意足地吃下来,这是简单;三口人,两份工资,一个家,锅碗瓢盆地过日子,这是简单;高级职称三个名额四个人要,那  相似文献   

16.
白鹤翔集的记忆刘长春 一条弯弯扭扭很窄的路,牵引着我们走进山中。抬头望山,四围皆松,它们都很寂寞,远离了村庄、市井,一株一株独自站在那里,一副沉思默想的样子。也许因为我的走近,有了一些感触吧,发出松涛的响声。声因风而鸣,其来也忽,其去也飘,有如天籁,我也听见了。久听不厌者,应该是山里人。古人却说:“然非清心人不能听,非会心人不能解。”又有谁能听、能解的?  相似文献   

17.
18.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来临,以计算机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当今的计算机技术具有处理文字、影视、声音、图像和三维动画等功能;国际互联网,是人类智慧的联网,它将古今中外全人类的智慧汇聚到覆盖全球的巨型复杂网络系统之中。现代信息技术融入语文学习中,具有信息量大、直观性强、趣味性浓、形式多样的优点,有利于学生扩大信息量,扩大知识面,培养合作共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散文《藏羚羊的跪拜》,完成1-5题:这是听来的一个西藏故事。发生故事的年代距今有好些年了。可是,我每次乘车穿过藏北无人区时总会不由自主地要想起这个故事的主人公——那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那时候,枪杀、乱逮野生动物是不受法律惩罚的。就是在今天,可可西里的枪声仍然带着罪恶的余音低回在自然保护区巡视卫士们的脚印难以到达的角落。当年举目可见的藏羚羊、野马、野驴、雪鸡、黄羊等,眼下已经成为凤毛麟角了。当时,经常跑藏北的人总能看见一个肩披长发,留着浓密大胡子,脚蹬长统靴的老猎人在青藏公路附近活动。那支磨蹭…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