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著名教育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文化论坛》学术顾问黄济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5年1月8日晚8时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黄济,原名于鸿德。著名老一辈教育学者,新中国教育哲学学科的主要奠基人。1921年7月20日生于山东省即墨县。1946年至1948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肄业,1949年华北大学教育系毕业。黄济先生是新中国教育理论的重要开拓者,是中国师范教育的排头兵,特别是在"文  相似文献   

2.
我国新时期教育哲学奠基于20世纪80年代初,黄济先生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系统研究了我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的精髓,批判分析了西方教育哲学的各种流派,创建了新时期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哲学体系,成为新中国教育哲学的重要奠基人.黄济先生三十年的探求为解决何为教育哲学、教育哲学的指导思想、教育中的古与今、东与西等事关新时期有中国特色教育哲学发展的前提性、战略性和关键性问题指明了方向.同时,黄济先生的明白、朴实的文风和谦逊、民主、包容的学术品格成为我国新时期教育哲学学术共同体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文化财富.因此,研究黄济先生的教育哲学思想对于我国新时期教育哲学乃至教育基本理论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吾师黄济先生原名于鸿德,山东即墨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我国著名老一辈教育学者,新中国教育哲学学科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90年代初,我有幸投黄师门下,成为先生的及门弟子。那时先生的名气已经挺大,  相似文献   

4.
<正>世界上总是有那么一些人,每当愤世嫉俗之刻,鼻青脸肿之时,心灰意冷之日,只要想想他们的音容,想想他们的笑貌,便渐渐地会心情舒缓起来,觉得人生还是值得留恋,生活总算存在价值,社会毕竟还有温暖。经常的,为着有这样的人,有幸识得这样的人,感谢上帝、安拉和佛祖。这样的人,在长辈中有几位,同辈中有少许,晚辈中有若干,而长辈之中排在第一的,是黄济先生。人人赞黄先生好人:好脾气、好涵养、好风度。在我看来,是缘于他淳朴简  相似文献   

5.
<正>早在1981-1982年间,我就曾有幸当面聆听黄济先生讲授教育哲学(据我所知,这是1949年后在高校第一次开设教育哲学课程),但作为晚辈,与先生的直接接触非常有限。而就是这有限的接触,使我对黄先生忍辱负重、顾全大局的胸怀和人格有了切身的体悟。1995年10月,我出任北师大教育系副主任,分管科研、研究生和访问学者工作。任职后不久,就得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九五"课题申报在即。在当时,我只是一  相似文献   

6.
《中国教师》2010,(15):F0002-F0002
<正>黄济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教育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教育学研究会第二届副理事长,在国内享有盛誉。他长期从事  相似文献   

7.
<正>黄济先生一直以"一曰勤,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为座右铭。先生一生勤勉,最后可以说是牺牲在工作上——94岁高龄的黄先生不仅老骥伏枥、笔耕不止,他的溘然离世竟是因为希望改进睡眠质量、提高写作效率而多食了一些安眠药,因而在如厕时瞌睡导致颈部骨折,进而住院牵引、导致并发症……先生之"勤"德,自不待言。黄先生一生谦逊,虽在教育哲学、道德教育、国学教育等领域建树良多,但却常常在大庭广众之下公开宣称自  相似文献   

8.
鱼霞 《中国教师》2015,(2):82-84
<正>我不是黄济先生的入门弟子,也不是他的同事,却是他学生的学生,是教育学的同道中人。我所知道的黄先生,更多是他对学生的仁爱,对友人的真诚,对病妻长期照顾和不离不弃。当得知黄先生谢世,心绪难以平静,写下这些文字,以一个教育学晚生的身份对一位自己敬仰的人生楷模和大师表达一份缅怀之情。初识黄济先生的名字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我在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系读本科时他编写的《教育哲学》的封面上,当年教我们这门  相似文献   

9.
<正>黄济先生虽然已驾鹤西去,但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先生鹤年已过九旬,他把自己的人生分为三个三十年。第一个三十年,是"求索人生路";第二个三十年,是"风雨大洗礼";第三个三十年,是"花甲展新姿"。这最后的三十年,用先生自己的话讲,实现了"三黄":"黄济,已到了近黄昏时候,却成了黄金时代。……我将尽毕生精力,使老有所为,为祖国和人民多做一些工作!"自从黄先生走后,他慈祥的音容笑貌,常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我清楚地记得第一  相似文献   

10.
张瑞芳 《中国教师》2008,(15):37-39
黄济,原名于鸿德,我国著名老一辈教育学者,新中国教育哲学学科的主要奠基人。1921年7月20日生,山东即墨人。北平师范学院肄业。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人民大学教员,北京师范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教育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教育学研究会第二届副理事长。  相似文献   

11.
①我今年62岁了,可是拿不好筷子。人家拿筷子,拇指上一只,食指上一只,吃起来,两只筷子平行地向碗里伸去,或扒或拣,灵活方便;我却是拇指、食指和中指合捏一双筷子,想要吃什么,交叉着两只筷子往菜碗里伸。妻子取笑我说:“人家吃菜是拣的,你吃菜是叉的。”还跟小孙女讲:“不要学你爷爷,你爷爷拿筷子多难看。”我就接着说:“是啊,我爸爸妈妈从来没管我怎么拿筷子,我从小就没学会。”  相似文献   

12.
父亲反反复复地要我懂得,我是生活在人们中间的,在我以外,更有他人,要时时处处替他人着想。我今年62岁了,可是拿不好筷子。人家拿筷子,拇指上一只,食指上一只,吃起  相似文献   

13.
父亲反反复复地要我懂得,我是生活在人们中间的,在我以外,更有他人,要时时处处替他人着想。  相似文献   

14.
教育哲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教育科学越发展,越需要建优建强教育哲学学科。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提出恢复和重建教育哲学学科。黄济先生是恢复和重建教育哲学学科的重要见证者、亲历者和建设者。他自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建设教育哲学学科的理论基础,认真思考和总结教育哲学学科的发展历史、建设经验,结合我国教育实践,主张要建立起一个具有中国特色和现代教育意识的教育哲学新体系。为此,他自觉谋划教育哲学学科建设的重点任务和发展目标,推动教育哲学研究的理论创新;他主张面向教育实践开展教育哲学研究,推动教育哲学理论研究与指导教育实践变革的协同发展;他主张教育哲学研究的方法论创新,推动教育哲学研究工作和教育哲学学科的规范发展;他主张教育哲学研究要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资源,不断增强教育哲学研究的动力。这些工作的开展,深化了教育哲学理论研究,为新时代教育哲学学科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是黄济先生对教育哲学研究学术自觉的反映,体现着他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学术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的教育哲学学科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金生鈜 《中国教师》2010,(14):11-12
<正>2001年,黄济恩师80寿辰的时候,我写了下面几个字:"参天地寻真理以诚造就道德文章,撷英华惠后生由宽培育人格学问。"我的国学实在粗浅,只能用这句不对仗的话来表达对于先生的人生之气象的理解,我觉得,"诚"是先生人生之精髓。  相似文献   

16.
黄济先生(1921-2015)是1978年来以来中国教育哲学重建和发展时期的重要开拓者、引领者。黄济先生教育哲学的核心特征在于熔儒家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于一炉,体现在他众多的哲学论述当中。价值立场上,黄济先生继承儒家研究人之为人以及人与人关系的传统,探索“人的解放”问题;他又秉持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把人置于社会现实中去,强调人的解放所需的社会条件。思维方式上,黄济先生走入历史、重视经验,坚持儒家的中庸之道,希望从各种极端的、对立的思想主张中,寻求一条新路;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给黄济先生以批判改造各种偏面思想认识的方法原则,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方法从历史经验中生发智慧,与时俱进。总体上,在黄济先生教育哲学思想中,儒家进取、务实、包容的品格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实践性和批判性交相辉映,二者共同形成黄济先生教育哲学论述的思想风格和理论特质。  相似文献   

17.
抠门管家默克尔之所以把抠门管家的帽子慷慨地送给德国总理默克尔,无非缘于区区一件小事。2007年8月29日,在南京索菲特银河大酒店7楼锦绣西餐厅,默克尔在取自助早餐时不慎将两片面包掉在地上。服务人员  相似文献   

18.
陈德安,男,汉族,山西师范大学教育史专业硕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终身特殊津贴教授。1939年6月出生于江苏省如皋市,1961年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1965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中国教育史专业研究生毕业,被分配至山西师范大学(1984年前为山西师范学院)任教。历任山西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相似文献   

19.
<正>初次听到先生的名字,是在石中英老师的"教育学原理"课堂上,那是2001年的春天,我读大一。"我的老师黄济先生"是石老师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讲到某个教育概念或教育问题的时候,黄济先生的观点会被引用;讲到为学为人之道时,黄济先生的事迹则会被拿来做例证。十几年过去,石老师那自豪而仰慕的语气,仍然清晰地印在记忆里。当时就想,这是怎样的一位老师,能有这样神奇的魅力,赢得学生如此的敬仰?后来读过先生的《教育哲学通论》,听过先  相似文献   

20.
<正>那日匆匆去二炮医院看望黄先生,遗憾的是只能透过视频远远地凝望着先生,不想这远远的一刻凝望却成为了今生今世与先生的永别。我与先生相识于1992年初冬在湖南师范大学召开的教育哲学年会。当时我在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系攻读教育基本理论的硕士研究生。西南师范大学地处西南一隅的重庆北碚,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在当年学术信息相对比较闭塞。基于这样的原因,教育系非常注重学生的培养,常常邀请教育心理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到学校讲学,鼓励学生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