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永林 《收藏》2008,(7):176-177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嘉德2008年春季拍卖会上,“长安画派”创始人,书画大家石鲁先生的作品《芙蓉荷花行书四言联》以616万元的高价成交,在当前这初显回暖势头,并不十分火爆的书画市场上,确是可喜的成绩。但与这一件高价成交怍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石鲁书画作品这些年来的市场行情一直不景气(主要指没有广泛稳定的行情)。据雅昌艺术网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08年4月底,  相似文献   

2.
杨才玉 《收藏》2006,(9):28-29
在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史上.2005年是值得特别关注的一年。一方面,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育成长.在2005年的舂夏季节达到一个新的里程碑.尤其是占到艺术品市场80%份额的中国书画.在连续三年出现”井喷”行情后.到2005年舂拍时达到一个新的制高点。另一方面,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中国艺术品市场尤其是中国书画市场在平稳发展中出现了调整行情.这是继1997~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期间.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受累.出现调整行情以后的又一次。以中国嘉德、中贸圣佳、北京翰海、北京荣宝、北京保利。杭州西泠、上海朵云轩七大拍卖公司为例.2005年舂拍时.因北京保利尚未开拍.六家成交总额为273亿元,其中中国书画的成交率分别达到93%~97%.秋拍时.北京保利开始首拍.且一家就拍出了51亿元,但另六家总成交只达224亿元,较舂拍减少1795%.七家秋拍的总和与六家舂拍的业绩相当.其中中国书画的成交率下降到78%~94%最低者只有62%。进入2006年,中国书画的调整行情进一步延续,从春季拍卖的情况看.中国书画的成交率多在60%~70%左右,最低者不到50%.上述七大拍卖公司2006春拍的成交总额为215亿元,较上年舂拍减少2124%,较上年秋拍减少2182%.过去动辄高价成交的名家作品现时很少爆出惊人价位。从中艺指数(中国艺术品市场行情指数)走势来看.自2005年10~11月达到3146点的峰值以后.调头下滑.到2006年5月为2795点.下跌了351点.跌幅为11%。从雅昌国画400成份指数走势也可看出这种调整趋势.自2005年7~8月达到3949点的峰值后.在震荡中一路下滑.2006年7月为2175点.较峰值下跌了1774点.一年时间跌幅达449%。  相似文献   

3.
《收藏》2007,(7):184-185
为盘点中国书画艺术品市场年度总体发展状况,引领市场投资导向,促进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为建立一个科学权威的、梳理有序的、规范严谨的行业排行榜平台,科学填写中国书画市场大盘“晴雨表”,由“中国艺术品行情指数”的制订发布单位——中国艺术品行情指数监测发布中心与中国收藏第一了“中国艺术市场年度(2005-2006年)书画家排行榜”评选活动。本次评选以数据为准,  相似文献   

4.
2005年秋季艺术品拍卖的尾声带给广大书画投资者的是不很满意的结局,书画作品价格和成交率出现了一些回落。秋拍上半程中国书画虽还持续着春拍的火爆,但从11月下旬荣宝秋拍结束,随后开拍的公司业绩就开始出现一些回落,到12月上旬中贸圣佳和翰海秋拍结束后,整个书画市场回落大势突显,不管是成交率还是成交价位(底价成交或估价内成交甚多),不管是北方公司还是南方公司均呈  相似文献   

5.
《收藏》2019,(2)
正2018年12月1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监测中心"艺拍指数"由国家文物局文物出版社指导,专业致力于全球文物艺术品大数据研究的科技公司易拍全球独家研发,旨在通过大数据技术,揭示文物艺术品真实的市场价值,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提供权威参考。首期在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门户网站发布的数据内容包括"艺拍指数":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指数、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总量、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区域发展、中国文物艺术品价格分布、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6.
贾晖  刘伟 《收藏》2013,(2):98-99
行情综述华夏古泉网2012年11月19-21日推出的在线语音竞拍,由于拍品精彩,吸引了众多藏家与泉友的参与,为寒冷的市场添了把火。从古钱币的成交情况看,市场似乎并未改变下行调整趋势,这可能也与年终将至,藏家资金紧张有关。尽管如此,部分高质量拍品的成交表现依然不俗。本期共推出泉品195项,  相似文献   

7.
朱浩云 《收藏》2008,(5):168-172
2005年秋季以来,中国艺术品拍卖无论是成交价格还是成交率都呈现下滑态势,中国传统字画成交率在60%以上已属不错,相比前几年火爆的市场,似乎冰火两重天。其实,艺术品的拍卖涨涨跌跌十分正常。前几年庄家、炒家、藏家的爆炒,引发了市场泡沫和风险,有的在世中青年画家的作品价格被炒到令人咋舌的地步。  相似文献   

8.
《收藏》2012,(01X):44-45
【正】"翰海2011秋季拍卖会于2011年11月19日圆满收槌,25个专场总成交额超过21亿元,成交率"70%,过千万成交的拍品有37件。傅抱石《毛主席诗意册》以2.3亿元成交,刷新艺术家作品拍卖纪录。整场成交稳健,各版块重要作品及精品专场表现突出,竞标过程及结果体现精品行情的延续,反映市场在理性调整中,对于高端作品依...  相似文献   

9.
调整之后未必是春天2006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已经落幕,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的这一轮行情就此尘埃落定。相对于2004年和2005年初的“爆涨”、“井喷”、“飘红”等,2006年艺术品拍卖的槌声,夹杂在一片“泡沫”、“崩盘”、“调整”和“回暖”的喧闹声中。特别是中国近现代书画让老买家心存疑虑,让新买家举棋不定,让书画收藏家和投机存货  相似文献   

10.
赵榆 《收藏》2007,(12):186-187
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07年秋季大型白手起家会定于12月1日至3日在北京亚洲大酒店举行。此前于11月28-30日预展三天。此次秋季大拍共推出中国古代书画、中国近现代书画、中国古董珍玩、中国玉器、中国油画、中国当代优秀画家绘画作品六个专场,每个专场都汇集有众多的优秀拍品,可谓精品竞秀,必将引起广大文物与艺术品爱好者和收藏家的注目。  相似文献   

11.
张凯 《收藏》2011,(7):58-60
林风眠(1900~1991年)的艺术生涯,演绎了东方绘画艺术与西方绘画艺术的融合发展,不仅为中国绘画艺术的现代化提供了可行的参考,特别是为中国油画民族化的进程开创了一条崭新的道路,而且给东西方文化的完美融合提供了现实的例证,丰富了中国文化艺术的多元化格局。  相似文献   

12.
画之憨者     
刘鸿伏 《收藏》2006,(1):52-53
观古今画家作品,或华滋浑融,或磅礴狂野,或灵怪荒旷,境界不同而造境写情自异,体派纷呈,风格变幻,观者迷目,识者拍案称奇。  相似文献   

13.
《收藏》2012,(13):177
四川省中国画学会成立大会于2012年5月19日上午10点30分在成都家园国际酒店隆重开幕。这是迄今为止四川省国画界最隆重的一次盛会。四川省中国画学会是经四川省文联、四川省民政厅批准的一级社会团体,也是以省内著名国画家、国画理论家为班底组成的,纯以中国画为研究对象的专业学术团队。  相似文献   

14.
海方的画     
沈鹏 《收藏》2007,(1):40-43
海方的画有三个特点:一是造型准确、生动、丰富多变,这主要得力于他写生的功底和生活基础坚实,二是人物的适度变形,充实了画面的生活感,也有现代感,三是大胆用色,用墨用色服从于内容,给予视觉上的直观感,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尹青兰 《收藏》2007,(6):74-76
山水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大题材。瓷器上绘制山水纹开始较晚,大约兴起于元代。明代的山水纹瓷一般出现在民窑青花器上,早、中期大多绘云气、海水仙山等组合,或将其作为其他纹饰的衬景。真正具有独立构图的山水纹瓷始于明末。天启青花山水纹多运用变形夸张的手法,不拘一格的表现形式,逸笔草草的写意风格,使纹饰具有豪放脱俗的情趣,达到了返璞归真的境界,有着独特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6.
《收藏》2006,(12):38-41
袁武简历 1959年9月生于吉林省吉林市,1984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艺术系,199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获硕士学位。1997年被全国文联评为中国画坛百杰。现任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副主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相似文献   

17.
舟曲写意石     
吴恭让 《收藏》2010,(11):124-125
素有藏乡江南的舟曲在2010年8月8日之前,美得宛如一幅名家高手大写意的妙笔丹青。但这天凌晨,舟曲县城突发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从三眼峪垭口喷涌出一条80米宽、3公里长、堆积物平均3~4米厚的泥石流带,积蓄了巨大能量的泥石流立即摧毁了沿路两旁的大量房屋商铺,把江边不少高大建筑扭曲揉碎直接掀入白龙江中,造成继玉树地震之后又一次数以千计的重大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18.
杨佴旻 《收藏》2020,(1):128-131,128
我最早的记忆好像没有别的,就是在我们当时叫窗户纸的毛边纸上涂画。有的孩子喜欢找对手打架,我不是,我没那么勇敢。比猫画虎,摹本基本是小人儿书,有时也掐枝花草画画,但我们并不叫写生。后来记不清楚从哪儿弄来一套《芥子园画谱》,如获至宝。那时候我最喜欢山水卷,被我画得烂熟,现在我还能背着画出山水卷的每一页。我没有什么远大理想,只要能画画都行。那时,我家距离河北省定窑瓷厂不远,我的第一个愿望是进瓷厂做画工。瓷厂由周恩来倡导河北省轻工厅创办,旨在恢复失传的宋代五大官窑之一的定窑。我的第一位老师是厂里的技术厂长张老师,他的小写意花鸟很精彩。还不等我长大,工厂就撤离了,做画工不成了。  相似文献   

19.
李烈初 《收藏》2008,(9):60-65
一蟹不如一蟹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才20来岁,很想学点鉴定书画的知识。当时,没有这方面的专著,古书只言片语,也是玄之又玄。唯一的办法,只有多听老一辈鉴藏家的宝贵意见。有一次,有位老先生在裱画店里鉴赏一件任伯年的桃花,说道:“现在外面这个就算真迹了。”我觉得他的话很奇怪:名家书画要么是真迹,要么是赝品,怎么会跑出个“外面算真迹,里面不算真迹”?  相似文献   

20.
谢靖宇 《收藏》2007,(2):82-86
中国花鸟画的没骨画法自清初恽南田创始以来,师从这一画派的代不乏人,致有“常州派”之称。但其传承者多是亦步亦趋,少有出蓝之作,至清末民初更是日趋柔靡,无复南田清逸之气了。直至现代海上画家张大壮先生,才使得这一画派呈现中兴气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