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期刊"信息盲区"的产生及其消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期刊“信息盲区”的出现,对获取者的不利是显而易见的,也困扰着期刊工作者。分析了期刊“信息盲区”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可供操作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编辑,你的“上帝”是谁?──兼谈期刊编辑与作者、读者之关系黄样兴【南昌】“二为”方针?这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总的指导方针,并不是编辑这一行当独家尊奉的圭臬。读者?这似乎是正确的答案──期刊靠读者掏包方能生存,但请不要忘记“鼓天下之者存乎辞”的古训,抛开...  相似文献   

3.
“大流通”的概念是针对传统图书馆的“流通”米讲的。在传统图书馆中。“流通”部门是为读者进行图书借阅服务的部门。相对于这个传统的概念,新的“大流通”是指图书馆把原来意义上的图书外借、阅览等部门及其服务内容整合在一起。有的称作流通期刊阅览部,或流通阅览部,也有的直接称作流通部。  相似文献   

4.
“受众是上帝”质疑刘章西近年来,“顾客是上帝”、“乘客是上帝”之类的提法颇为盛行。或许是受此影响,有的传媒也提出了“受众是上帝”的口号。为了迎合受众,有的传媒主张少讲指导性,多讲趣味性,甚至把“可读性”、“趣味性”作为择稿的首选标准,淡化新闻宣传的党...  相似文献   

5.
充分利用每一本期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期刊是图书馆藏书的重要品种,作为传递文献信息的重要载体,以其出版周期短,时间性强,报导及时而受到读者的重要。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由于受书价上涨,经费短缺等因素的影响,每年期刊订阅品种很有限,面对这种状况,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每一本期刊,提高期刊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期刊以其信息量大,时间性强,报道及时,内容广泛等特点,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以及人们生活中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我馆期刊阅览室在众多阅览室中,一直是读者较多的地方。虽然我们早就采取了开架阅览的方式,大大方便了读者利用期刊,但我们也感到,只限于馆内阅览还不能充分利用期刊资源,应该开展外借。期刊外借可以弥补藏书的不足,读者把刊物  相似文献   

7.
一个会做生意的商店老板,把顾客视为“上帝”,进货品种、服务方式。都以“上帝”的意志为转移;一位精明的建筑公司经理。历来把“甲方”比作“上帝”,工程的设计、施工质量和进度,无不尊重“上帝”的旨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生意兴隆、财源茂盛”,才能搞活自己的企业。我认为档案工作也是如此。应把档案利用者看成“上帝”,在档案管理和编研上,千方百计适应利用者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国内一些图书馆学刊物上,如《图书馆杂志》、《图书馆论坛》等,对过期刊物的管理和外借问题提出了很有现实和指导意义,为五年前我馆即开始的过刊外借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下面谈谈我馆过刊外借工作。一、开展过刊外借的动因经费短缺,是目前图书馆所面临的最尖锐的问题。我馆作为边远山区的贫穷县的公共图书馆也是一样。我县有近50万人口,目前藏书仅5万多册,人均藏书0.1册多一点,且有不少图书属文革时期的出版物,利用率较低。不少读者向我馆反映可借书实在太少了,有的读者索性把书证都退了。为此在1988年初,我们分析了1984—1987年购书费和新购书数量。  相似文献   

9.
时下,在广州,在深圳,随处可见“精品屋”、“精品柜”,消费的精品意识已成时尚。面对如此情形,企业的精品意识正在涌动;“顾客是上帝,质量是生命”这一市场经济的金科玉律已深植入心;创名优,出精品,以质量取胜已成为企业界的共识。细细想来,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整个民族的精品意识已有了很大的提高,比如作为我国基本国策之一的计划生育政策,其根本就是要优生优育,这正是“精品”意识的体现;“质量万  相似文献   

10.
“读者是上帝”辨·木然·近几年,保护消费者权益,日益成为社会各阶层的共同吁求,以至于消费者被冠以“上帝”这一雅号。而出版界也有人如法炮制,“读者是上帝”云云,成为出版界一些人士的口头禅。尊重读者、服务读者是人们的共识。问题在于,我们能否把读者完全摆在...  相似文献   

11.
谈我馆实行藏借阅一体化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教学科研深入开展,衡量一个图书馆的价值大小,已不仅仅表现为保存了多少文化典籍,拥有多少珍本、善本书,更主要的是通过“读者服务工作”培养了多少人才,出了多少科研成果。因此,读者服务工作已成为当前图书馆工作改革的主要任务。解决读者工作的认识问题,主要是要处理好“藏”与“用”的矛盾关系。一般说来,“藏”只是手段,而“用”才是目的,图书只有通过“用”才能实现其功能和效益。“用”又是通过做好“读者服务工作”来实现的。藏书怎样提供读者使用,“外借”、“内阅”是两种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形式。在变藏书的潜在价值为现实价值问题上,这两种方式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加强期刊工作的全面管理,提高其利用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就提高高校图书馆期刊利用率,结合实践,提出了六条值得借鉴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周瑶 《图书馆学刊》1996,18(5):38-39
利用目录咨询 促进开架借阅周瑶(辽宁省图书馆)图书馆目录是打开图书馆知识宝库的“钥匙”,而目录咨询服务则是掌握这把“钥匙”,直接帮助读者解决查阅文献资料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为读者提供所需文献和情报的检索途径。有效的目录咨询服务可以节省读者查同时间,提高...  相似文献   

14.
馆员与读者--现代图书馆事业的两大主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读者被认为是图书馆工作的“上帝”和主体,从图书馆事业的目的和宗旨来说无疑是正确的。然而,近年来,在图书馆界时髦着这样一种观点:馆员才是图书馆工作的主体和核心,离开了馆员,图书馆工作将陷于瘫痪和停滞,作为“上帝”的读者也将不复存在。上述两种观点相互对立,各有道理。文章试从馆员、读者在图书馆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图书馆工作的现状以及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趋势和要求等方面进行分析,表明作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华山  欣仪 《出版参考》2005,(9):33-35
有一个人这样问上帝:“尊敬的上帝啊,在你的眼睛里,一千年是多长时间?”  相似文献   

16.
谈爱护图书     
谈爱护图书温新莲(常德师专图书馆)在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着图书被严重涂污、破损的现象,我们经常在工作中发现读者在书中夹着这样的留言条:“各位读者,请爱护书籍,不要在图书上乱动宝墨!”“爱书好吗?让它一如既往地保持清新整洁.读者敬上!”从上述留言中,不...  相似文献   

17.
期刊外借服务,是指允许读者把期刊借出图书馆阅览的一种服务方式。至今很多图书馆仍未开展期刊外借服务。本文试就如何开展期于刊外借服务分述于下: 一、期刊外借服务的可行性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当然也包括期刊的读者服务工作。开办期刊外借服务,是图书馆最大限度利用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为读者服务的一项极有意义的工作,应该大力提倡。因为期刊具有信息置大、内容新颖和传递迅速,所反映内容比图书新、  相似文献   

18.
浅谈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过刊阅览室的管理服务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过刊阅览室的外借制度、合理收藏、咨询服务、计算机管理及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等方面,来论述我馆过刊阅览室在网络环境下的管理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三家报纸对三句流行语提出质疑现在许多报纸,常用“顾客是上帝”、“炒鱿鱼”、“阴盛阳衰”这一类词语。最近有几家报纸分别刊登文章,对上述三句流行语提出质疑。浙江日报4月10R刊登署名文章指出,将顾客比喻作“上帝”,无论从哪个角度思索,总觉欠妥一些。虚幻的...  相似文献   

20.
去年,新闻出版报发过一篇争鸣文章:《读者不是上帝》,今年又见第五期《中国记者》杂志上有一篇与之立论相同的文章:《“读者是上帝”质疑》。前文将我国出版界一度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和书刊市场一再泛起的“黄潮”,归咎于“读者是上帝”这句口号;后文通过逻辑演绎对这句口号提出了质疑,其要点是:1、“读者”这个概念涵盖了国内外、敌我友所有受众,他们相互存在着立场、信仰、观点、觉悟、素养、爱好、情趣的种种差异;2、称“读者是上帝”,意味着对一切读者的一切愿望、意见和要求都要依从和迎合;3、结论:这句口号有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