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最近,我读了两篇教学反思。一篇是在活动中进行识字教学的体会。从对教学过程的描述看,整堂课热热闹闹,活动一个接着一个,学生上课仿若在做游戏。读完反思不免让我产生这样的疑问:教师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应该的,可是整堂课学生没有一点儿安静下来思考和练习的时间,这样的识字教学能有好的效果吗?  相似文献   

2.
冯梅珍 《广东教育》2002,(10):52-52
中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品质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在指导学习方法时,教师要力改过去包得多、统得死的教法,着重在“放”、“练”二字上做文章。1.放:放心、放手。不少教师上语文课,常常是“忧”字当头,忧自己讲得不透,忧学生没有读懂,忧学生言不由衷,忧学生笔记不全等等。如此进亦忧,退亦忧,课堂上当然就唯恐不周,一包到底了。作为语文教师,我深切体会到,到了该放学生一马的时候了。放,是放心。面对一篇文章,要放心让学生去研读、去感悟。诚然,就单个学生来说,其知识可能不及教师多,钻研不及教…  相似文献   

3.
要上好思想政治这门课,教师除了应具备渊博的知识外,还必须在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上下功夫,处理好政治课教学中“放”与“收”的关系,达到导与讲的统一,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所谓“放”是指一种科学、合理的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意味着在教学中学生能自己学懂的尽量让学生自学,意味着让学生在摸索中自己发现问题、处理问题。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应怎样“放”呢?1.“放”之有“的”“放”首先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具体情况结合所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的放,而不是放手不管,任其自然。教师在教学中要成竹在胸,在课前就要…  相似文献   

4.
为了配合素质教育的推行,历史课改在实验区展开,既给我们带来新意,又让我们感觉到困难,但我们知难而进,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5.
杨世宏 《生物学教学》2006,31(12):18-19
减数分裂既是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依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深切地体会到,进行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必须注意到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6.
林青 《广东教育》2002,(10):41-41
“引进来”,即是从纸质媒体(书、报、刊)与电子媒体(广播、电视)及互联网上搜寻信息、资料,使书本知识与新鲜的新闻传播知识互动交流,从深度与广度方面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走出去”即是把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拓宽师生视野,激发其创新思维,培养创新人格。“引进来”与“走出去”注重对各种资源的整合,最大限度地促使政治课教学与时俱进,有效地保持政治课的生机和活力。1.“引进来”,营造课堂创新的环境不容置疑,政治课教材的知识、信息及背景材料有相对滞后的缺陷。教学中,教师要做有心人,及时推陈引新,更…  相似文献   

7.
物理难教难学.在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讲得多,学生想得少;知识传授多,例题示范少;就题论题多,指导方法少”等情况.学生中普通存在着“听听道道懂,做做道道错”的情况,其结果是学生不仅基本概念、规律无法掌握,更谈不上提高思维能力.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掌握和巩固概念、规律,把提高学生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讨论了在大气压强教学中程序的使用方法。“大气压强”的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是比较抽象的一部分内容,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比较困难。为了让学生全面深入理解掌握大气压强的相关知识,根据托里拆利实验,笔者设计一套程序教学方案,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将大气压强知识应用于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9.
由于种种原因,语文课堂教学的普遍现状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语文课堂是真正的“讲堂”,教师是真正的“讲师”。一上课,老师便拼命向学生“灌”知识,或娓娓而谈,或绘声绘色,或滔滔不绝,或慷慨激昂,直讲得口干舌燥,一堂课下来,觉得痛快淋漓、问心无愧。可课堂效果如何?学生习惯丁做一个三尺讲台下的听众,被动地接纳着老师硬“填”给他们的东西,没有表达自己的机会,慢慢地丧失了“说”的欲望,久而久之,思想停滞、反应迟钝、表情呆板,以致课堂上死水一潭,激不起半点波澜……难免出现讲台上老师津津乐道、眉飞色舞,而讲台下学生昏昏欲睡、死气沉沉的尴尬局面。如何改这种被动局面,这是需要我们每个教师都来探讨的问题,也是语文课改的使命。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应该转变观念,转换角色,变“讲堂”为“学堂”,变“讲师”为“导师”,积极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0.
应冰洁  裘桂萍 《红领巾》2007,(7):116-116
大年三十晚上,我们全家去奶奶家过年。我可是“大丰收”了。收了近2000元的大红包!攥着手中厚厚的一叠纸币,我笑得咧开了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