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历史选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是中国历史研究的基础,打好基础特别重要,要有长期的化积淀,现在有些历史专业的学生对选认识不足,有的读不懂言写的古籍,不知阅读的相关知识.本针对这些情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教与学既对立又统一,在这对矛盾中,双方都有积极因素,把两者的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以教促学,以学促教,以学促学,使整个教学过程处于共振、互动和合作之中,这就是网络环境下中学历史教学“动”的态势。  相似文献   

3.
人类活动离不开一定的地理环境,具体的历史事件都是在特定地理环境中上演,地理环境在本质上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人类在适应地理环境的同时也对其进行着改造和利用,人地互动共同促进了人类历史的发展。以往的中国历史教材和教学中地理环境严重缺失,制约着学生对中国历史全貌的正确认识。而将人地互动观念渗透进历史教学过程,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全面认识和正确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多年的中国历史地理课教学过程中,我们感到绝大多数学生对本课程内容都较生疏,故学习中往往感到十分困难。其实,如果我们掌握了历史地理学这门课程的基本特点后,学习起来就会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价值观,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使命。中国近代史是对学生开展历史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资源。在中国近代史教学中,教师应坚持唯物主义史观,筑牢意识形态关,厚植家国情怀,以贴近学生生活的方式,对学生开展历史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6.
中国大陆和香港的中学历史教学,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上有许多相同和不同之处。本文对两地的初中中国史课程进行比较,分析了现存的异同,并提出探求新的共同的可能性。文章从分析两地历史教学大纲入手,从教学目的、学科体系和教学内容三个方面加以比较分析,研讨中国历史课编制中存在的异同及需要解决的问题,以使两地的历史教学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求得共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史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的教学机制和教学观念束缚下,高校历史教学之路越走越窄。本旨在通过对中国近代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和评价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尝试介绍,探索历史教学和改革的新路。  相似文献   

8.
场景教学又称情境教学 ,它是一种运用多种教学媒体创设历史情景 ,帮助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的感知 ,形成历史表象 ,掌握历史知识的历史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已经在历史教学中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 ,本人在教学中进行了《中国现代史场景辅助教学》尝试 ,现将基本情况和心得体会介绍如下 ,期盼各位专家同行斧正。一、教学中的困惑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 ,是通过教师对既往历史的讲授 ,帮助学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总结前人经验教训 ,以史为镜 ,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这些基本规律和经验教训 ,均属高度概括及其抽象的理性知识。按照人的认…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高校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一,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这要求大家要以历史教育为基础,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目的和落脚点,围绕着两者关系,既要把历史讲好,又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其中,实现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历史教材近代化的进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通过对从19世纪中期开始的我国历史教材孕育改革开始到20世纪初具有近代意义的中国历史教材问世的进程的考察,认为中国历史教材近代化是整个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内容之一,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典型事例。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中国史研究为中心,分析了当前日本中国明清史研究的前沿与方法,探讨了田野调查与历史研究的关系,强调历史研究要加强田野调查方法的使用。  相似文献   

12.
建立一种新的心理史学研究范式,是摆脱精神分析心理史学束缚的积极有效策略。以社会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可以尝试建立一种对中国近现代教育家研究的新的心理史学研究范式,其基本操作程序是:界定教育家和确立取样标准;明确史料选取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确定研究范畴;进行具体分析;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3.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经济上有着鲜明的两面性,一方面在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产阶级的压迫和勒索之下,他们心怀实业救国的理想,艰难创业,企图改变中国的命运,客观上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他们在牟取垄断利润和发展自身实力的同时,又奴役劳苦大众,残酷地盘剥劳苦大众,劳动人民的境遇并没多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我国近百年的尼采解读史可分为世纪初至30年代中期、3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80年代初期至今三阶段,依次呈现出功利化、政治化和学理化三特征。第一阶段,尼采学说中的反叛意识和进取精神受到特别关注;第二阶段,尼采学说被视为法西斯主义的理论源头和指导原则;直到第三阶段,尼采学说始被当作学术和理论问题来看待。第三阶段解读尼采的成果远较前两个阶段丰硕的事实表明,把哲学理论当作一种工具或是以政治的批判代替哲学的批判,是偏颇而有害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电影,积极张扬爱国正气、反映抗战现实.电影工作者面对政治高压,以饱满的爱国情怀揭露黑暗腐败的社会现实,坚持电影为抗战服务,鼓动抗日救亡的开展,虽在中国电影的草创期,却制作出上百部反映抗战爱国的进步电影,在中国电影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16.
社会发展推动学术进步 ,中国审计史研究也是如此。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反腐倡廉和审计学的发展 ,有关中国审计史的论著不断问世 ,如《中国审计史纲要》(肖清益等著 ,中国审计出版社 ,1990年 )、《唐勾检制研究》(王永兴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年 )、《中国古代审计史话》(方宝璋著 ,中华书局 ,1995年 )和《中国审计史》(方宝璋著 ,台湾洪叶文化有限公司 ,1995年 )。方宝璋博士的《中国审计史》以学术性强而受到同行重视 ,该书分阶段阐述了从夏商周至明清中国古代审计制度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 ,着重分析各朝代的财经监督立…  相似文献   

17.
持续不断并努力深入地研究中国逻辑史的主要动因,是对学术界所提问题的困惑以及对该问题答案的探索与追求。对中国逻辑史的研究,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及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相互助益。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电影,积极张扬爱国正气、反映抗战现实。电影工作者面对政治高压,以饱满的爱国情怀揭露黑暗腐败的社会现实,坚持电影为抗战服务,鼓动抗日救亡的开展,虽在中国电影的草创期,却制作出上百部反映抗战爱国的进步电影,在中国电影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19.
在环南海地区发现历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受欧洲中心论以及精英史学等思潮的负面影响,对环南海地区历史的研究与该地区现实发展之间存在较大反差.在郑和下西洋结束之后,受历史发展延续性规律的影响,中国与东南亚地区之间的交往关系不仅没有划上句号,反而从原来的奢侈品贸易向大众生产生活必需品(例如大米与劳动力商品)贸易转化,双方的关系得到进一步加强,上述交往关系不仅影响了环南海地区的社会变迁,对当时的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中国农田灌溉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田灌溉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但从夏商时期到新中国成立这几千年中,其发展十分缓慢.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农田灌溉事业进入了迅速发展时期,灌溉面积从建国初期的0.16亿公顷发展到1998年的0.55亿公顷,为我国的粮食自给做出了突出贡献.但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可利用水资源不断减少与农业需水不断增加的矛盾将会越来越突出,节水灌溉将是未来农田灌溉发展的主要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