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意识形态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识形态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改革发展处于关键时期,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正面临着严峻挑战。我们必须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在建设主导上,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浓建设的的重点上,坚持理论创新;在建设理念上,坚持以人为本;在建设的特色上,坚持弘扬民族文化;在舆论引导上,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我国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应当根据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要求,深入分析在意识形态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巩固马克恩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继续推进意识形态建设的创新,切实提高意识形态建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意识形态的支撑。作为社会情境的“函数”,由狭义的阶级意识向文化层面的扩展,构成意识形态在当代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这种朝向文化层面的转向意味着,意识形态对于和谐社会的支撑作用突出地表现为文化发展的内部意义与外部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改革开放实践的不断发展,我国政治经济体制、社会阶层结构和人们的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这一变革促进了价值多元化的产生。价值多元的存在有积极的一面,同时也带来了信仰危机,共同理想的弱化。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价值多元与共同理想的关系,是当代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学术界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意识形态建设问题展开了研究。其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如何进行意识形态建设等成为研究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意识形态占据着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意识形态建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我国当前意识形态建设的指导思想。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与斗争,坚持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与非主流意识形态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巩固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指导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8.
试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关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政治引领功能、利益整合功能、思想凝聚功能对增强构建和谐社会公信力、社会组织力、价值认同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增进对意识形态科学性的认识,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体系,展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博大包容性,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表现形式的亲和力等要求。  相似文献   

9.
推进我国意识形态现代化,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意识形态系统,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当前,意识形态建设要主动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努力体现科学性、包容性、适众性,增强创新力、吸纳力、亲合力,以更好地实现意识形态社会化,充分发挥其政治动员和社会整合功能.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社会转型、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导致的意识’形态多元化的趋势,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认识工具。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遵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确定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辩证关系,统筹协调各方利益,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思想路线是一种思想原则,是在实践基础上凝炼而成的方法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经历了"明确提出、重新确立、更进丰富、不断发展"的与时俱进过程,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不仅体现在理论上的创新性,更展现于实践中的指导性。现阶段,党的思想路线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科学指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离不开和谐型意识形态的指导。正确认识和谐社会意识形态的地位,充分发挥意识形态的作用,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具体说来,和谐型意识形态在实现个体和谐、社会和谐乃至世界和谐方面都发挥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章比较了"和谐文化"与"斗争文化"的适用度,指出和谐文化的基本内涵是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为主导,讲求它与儒释道、伊斯兰、基督等多种文化和谐并存,尊重异质文化的相互影响和吸收。认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标志之一是"思想道德建设大丰收"。  相似文献   

15.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等理念应在法律意识形态层面上获得理解。必须意识到,坚持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指导地位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通过法律意识形态进行主体建构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践过程中则要关注此种建构的目标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一和谐有配合得当和匀称之意。具体运用到社会领域,和谐社会表示的是,社会内部的各种矛盾和关系从总体上处在相对和睦、有序并能向前发展的状态中。在此,人们可能要问,和谐社会是否就不存在矛盾呢?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和谐社会决不像一些人所认为的那样,你好、他好,大家好。因为  相似文献   

17.
要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协调发展理论为指导,坚持科学的协调发展观。坚持科学的协调发展观实质上包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和谐发展、社会和谐发展三个方面,三者层层递进、彼此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