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肖颖 《文化博览》2006,(7):44-45
2003年,父亲再婚了,后母却是第一次结婚。我想不明白30岁的她为什么要嫁给50多岁的父亲。因为钱?还是房子?抑或是地位?反正我是按这种假设认为的,我接受不了这样的现实,并且和他们闹得很僵。后来,我和男友就到北京打工。一晃三年过去了。2006年3月底的一天,父亲打来了电话,说:"三年了,你只打过几次电话,今年如果你有时间,希望你能回家看看。"放下电话。我发现我竟然还很想见父亲一面,毕竟我和  相似文献   

2.
阜阳巨变的原因之一是近300万打工族的劳务大输出。阜阳农村实行责任制和农业机械化以后,不少的农民处在了“3个月种田,1个月过年,8个月空闲”的状态。多余的劳动力先是自发地,后是有组织地向需要劳动力的地区流动。在北京西客站,参加施工的两万工人中,有1.5万是农民,其中也有不少阜阳人。阜阳打工族已经遍天下。全国除了台湾省以外,其他各省市都有阜阳人,1994年就达214.7万人次,年收入估计有30亿元左右。因此当地有一新民谚说道:“打工跑外乡,一年盖新房,二年娶新娘,三年  相似文献   

3.
严冬的夜晚,西北风呼呼地咆哮,北京的胡同里人迹稀少,一堵斑驳的院墙上挂着块“打工妹之家”的牌子,此时从院墙里闪出个漂亮的英国姑娘,她裹着大衣,匆匆穿行在黑古隆冬的胡同中。她是“打工妹之家”的志愿者Caroline Watson,中文名字叫罗琳。每个周日的晚上6点至9点,她都要来这儿教一群打工妹演戏。想起刚才的一幕,罗琳在黑暗中笑了。“我刚从农村来北京打工时,为找工作到处瞎闯,一天,我看见街上有个酒吧的牌子,不知是干什么的,很好奇, 就走进去了。‘请问,您需要什么?’里面的服务员问我。我还没想好说什么,忽然看见一对儿男女搂在一起,吓了我一跳,‘哇’我大叫一声,捂着脸撒腿就往外跑。”一个打工妹说。  相似文献   

4.
去年年底,我听说了一个102岁高龄老人的遭遇,最近我又听说了一个99岁的老人的生活。比较两位老人的命运,我不由得感慨万千。关于102岁高龄老人的遭遇,是她的大孙子讲给我听的。她是个农民,一直到70多岁也下地干活,90多岁了,她还一直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儿。直到最近一两年她才大部分时间躺在床上。作为一个农民,她当然没有退休金,晚年就完全要靠儿子赡养。据她的大孙子说,她先是靠大儿子生活,日子还过得去。后来,她到小儿子家生活,日子就艰难了。特别是最后一两年,她竟然一日三餐都吃不全,更说不上什么有营养的。有时大孙子送一点好吃的去,但没有时间喂她,让他的叔叔喂.可后来一了解,他的小叔叔竟没有喂老人家。  相似文献   

5.
林南 《职业圈》2005,(7):28-29
异想天开:打工妹要造"人造温泉" 我出生在重庆隆昌一个农民家庭,1996年我考上了重庆渝州大学,但因家里太穷,交不起昂贵的学费,只好弃学跟着村里的姐妹,到重庆打工挣钱.几经辗转,在老乡的介绍下,我到重庆南郊的一家天然温泉宾馆当了一名服务员.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的18年中,使中国城乡无时不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别开始缩小的进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相互渗透、交流与转换的新景观,它反映了市场经济大潮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打工挣钱农民进城献技创收人才下乡大批农民进城打工挣钱,这是中国自80年代以来经久不衰的一大社会现象。仅以中国首都北京为例,目前已有360万来自皖、浙、川、冀、湘、鄂等各省区的农民工,走在北京街市上平均  相似文献   

7.
郑亦工 《职业圈》2005,(7):22-24
我连死的权利都被剥夺了 1959年,我出生在山西省忻州地区原平市崞阳镇下丰洼村,下丰洼是一个洼地里的小村庄.我的父母都是农民,家里有四个孩子,我的姐姐比我大9岁,我下面还有两个弟弟.因为孩子多,家里的光景并不太好,所以孩子们都用功读书.我的姐姐弟弟学习都很好,但我的成绩中等,我从小喜欢拉二胡,远近闻名,考入名校范亭中学后,成了校乐队的队长.高中毕业时部队看中我,免试去当文艺兵,但我不想受纪律的约束,就回了村里.当时,中央号召农民致富,我就到煤矿上当小工,给附近的耐火土厂搞推销,唉,要是我到了部队上,就不会站不起来了.  相似文献   

8.
刘平 《职业圈》2005,(1):28-29
外出打工发现"开水"的商机 李保良是河南商丘的一个农民,从小学了些木工手艺,但在家无用武之地.于是在1991年7月,为了赚钱还结婚时欠的债,他辞别妻儿来到上海市金山区的兴塔镇帮人搞装潢.三年后,他还清了欠款,手中也有了些积蓄,开始琢磨自己做生意当老板.可几年下来,他不仅没赚到钱,反而又背上了5000元的债.没办法,为了还债,他把妻子也叫到了上海打工.  相似文献   

9.
前两年我到德国去打工,在与德国人的交往中,我感觉他们单纯善良,对人的信任简直让人"无法忍受"。一次,邻居罗拉夫人敲开了我租住的房的大门,对我说:"小伙子,你能帮我个忙吗"我有些意外,像我这样连个固定住所都没有的异乡人能帮她什么忙呢她说:"我要到法国去旅游,大概一个月后才能回来,你帮我照看一下我养的热带鱼好吗"我有点犹豫,但看到她恳切的目光实在不忍拒绝。她热  相似文献   

10.
民工白皮书     
我17岁时进了家乡的工厂,后来被机器削掉半个手指,心有余悸,就跟人出来当瓦工.去过广州、上海,还有新疆.你问我喜欢哪个城市?反正都是高楼大厦,没有一片瓦属于我,我只关心工资高不高.自从2000年到了北京,挣钱多了点儿,就呆下来了.  相似文献   

11.
印象新加坡     
新加坡,人人都说那是个美丽的艺术之都,是个富饶安逸的地方,究竟是怎么个美、怎么个安逸法?这次我参加了北京旅行社的“新加坡一地自由行”,脚踏实地体验了一回。语言是基础,否则你连乞丐都没得做因为飞机晚点,我弄不清将什么时间抵达新加坡,于是一登机就冲那浓眉大眼的漂亮空姐问:请问几点到新加坡?空姐冲我只是笑而摇头,于是又问第二个,“不懂”!这一个用了两个平声“不懂”的,显然是生硬的华语。此时我猛然发现,这机组人员都不是中国人,我乘坐的是印尼航班,乘务员全是印尼人。我只好不再言语,扳着指头算从北京到新加坡约6小时,那么我应在…  相似文献   

12.
天堂母爱     
廖武洲 《文化博览》2005,(10):63-64
我清楚地记得,在我9岁以前,爸爸妈妈都把我视若掌中宝,我的生活无忧无虑,充满欢乐.但自从我母亲和我父亲去了一趟武汉的某医院后,我的生活就大不如前了. 父母回来的时候是在晚上.说实在的,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我最喜欢的是妈妈.每次妈妈从外地回来,我都会娇模娇样地跑上去,张开双臂扑到她怀里要她抱,即使我9岁了,依然如此.  相似文献   

13.
资讯     
血浸"银行卡"除了在家种地、外出打工,农民还能通过什么方法谋生?湖南娄底市新化县村民给出了一个令人痛心的答案——卖血浆。一周一次,一次600毫升,  相似文献   

14.
白羽     
退耕还林以后,山上的地都种植了树苗。几场大雨过后,树苗和杂草同时疯长起来,雨是天地之间永恒的精气,千古以来的生命主宰。我家也分到了五亩有林地。丈夫外出打工,这五亩林地只有我和我刚满九岁的女儿丹丹照料了。刚过了夏至,村子里的人都忙乎着在各自的林地拔草,希望这些树苗早日成材。在一个黄昏,我带着刚刚放学回来的女儿上山探看一下我们的林地。  相似文献   

15.
北京东三环,有一座立交桥叫“长虹桥”,中国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就坐落在桥东侧的农业部大楼第十层。扶贫办主任刘坚,在到扶贫办任职之前,是中国农业部副部长。他的一生好像都与中国农民结了缘,只是到了扶贫办他的情感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个变化如他所说:“以前在农业部工作,跑农村也是比较多的。但是,那时到农村是去考察,更多的是探讨改革成功的经验,相对来讲,看到比较多的是进步的农村。到扶贫办以后,最大的变化,就是去贫困地区多了,看到的贫困群体多了。”用他的话讲,真正的感情来自于面对面零距离的接触,看得多,感受就多。…  相似文献   

16.
"浪里白条"爱上了皮划艇   1977年1月24日,孟关良出生在绍兴市越城区东湖镇东湖村.父亲叫孟竖寿、母亲叫谢水珍,都是朴实的农民,根本没想到儿子能当上奥运冠军.只是小孟关良陧慢长大后,他们发现身体很结实,个头也比一般的小孩子要高一些.到七八岁的时候,他还喜欢和小伙伴们到河里、湖里、池塘里去游泳,有时候,还与小伙伴们光着屁股在打水仗,你一下我-下用水狠泼对方.……  相似文献   

17.
安宁 《文化博览》2006,(3):12-13
姐姐出嫁的时候,身边没有一个亲人。我正忙着考研,无法抽出时间赶到北京为她祝福。而在外打工的弟弟妹妹,甚至连消息都不知道。母亲一个人守在家里,拔掉电话线,话也不说,只是拼命地干活。似乎只有这样,她才会忘记有一个让她威严尽失的女儿。我背着母亲打电话给姐姐,  相似文献   

18.
我本是重庆市郊区一家穷苦农民的儿子,高考落榜后,就随在北京某酒店当保安的表哥来到了北京.可是我发现,像我这样没文凭、没技术的外来打工者在北京找工作很难.  相似文献   

19.
张虎林 《职业圈》2005,(2):30-31
惊奇发现,打折邮票里蕴藏商机 2001年9月,我从青海的家乡来到广州市郊打工.几经波折后,我又一次失业了.沮丧不已的我在街上闲逛,不知不觉地走进了附近的一个邮市.我注意到有几个摊点在卖打折邮票.我问道:"不会是假邮票吧?"摊主一听便耐心地告诉我,这些打折邮票绝对都是真票,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中期发行的,由于每一种的发行量都数以亿计,所以造成邮票的大量积压和库存,邮政部门苦不堪言,所以现在便打折出售了.  相似文献   

20.
安宁 《文化博览》2006,(2):16-17
弟弟第一次到北京读大学的时候,与我是同样的年龄。在父母的眼里,17岁,只不过是个孩子,而且,又是没出过县城连火车也没有见过的农村少年。母亲便打电话给我,说要不你回来接他吧,实在是不放心,那么大的北京,走丢了怎么办?我想起这么多年来,一个人走过的路,很坚决地便拒绝掉了。我说有什么不放心的,一个男孩子,连路都不会走,考上大学有什么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