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材编写意图 小学数学统编教材第八册已经学过了有关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基本数量关系的应用题,它是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而在第九册中相遇问题要研究的是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以相遇为主,研究两个物体在运动中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学生要学好这部分内容是比较困难的。其中以“相遇求路程”和“相遇求时间”两种典型例题为主,求其中一个物体的运动速度的应用题放在列方程解应用题中学习。  相似文献   

2.
相遇应用题是行程应用题的一种,九义小学数学教材里的行程问题只教学“相遇”问题,即“两个运动物体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若干时间相遇”的问题。因此,本文主要讨论相遇应用题及其教学。相遇问题题中反映的仍是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由于涉及两个运动对象,解题时除了考虑速度、时间、距离三者关系外,还要考虑:运动方向、出发地点、出发时间和运动结果。数量关系比较复杂。掌握基本数量关系及其它们之间的变化和发展是教学的关键。所以,教学时要注意如下三个层次:一、在视例题前的教学,充分做好解相遇应用题的准备…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64页例3。 教材与学情分析 行程问题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学生在前几册教材中已经学过了有关速度、时间、路程之间数量关系的应用题。但是以前学习的这种应用题,都是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教材从达部分开始,将研究两个物体(两人、两车、两船等)的运动情况。本节课以“相遇求路程”为主,研究两个物体在运动中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4.
“相遇问题”应用题具备典型的结构特征,它的数量关系富有思考性,它的解题有着一定的规律性。因此,组织好这类题的复习,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开拓学生的创造能力很有裨益。揭示特征,归纳解题规律。基本的“相遇问题”应用题在结构上是由两个物体相向运动而形成,且运动时间具有相同的特殊关系。基本的“相遇问题”有三种情况:“相遇求路程”、“相遇求时间”与“相遇求另一个物体的运动速度”。在组织复习时,每种情况我设计了一道基本题,采用先练习后归纳整理的方法。在解答后,引导学生从数量关系、题目结构上进行比较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5.
相遇问题例1教学谈贲友林相遇问题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路程、速度、时间三个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其主要特点在于走的人数(运动物体的个数)由一个变成了两个,需要考虑到物体运动的时间、方向、结果等问题。六年制第八册第40页的例1是相向运动求路程;例2是...  相似文献   

6.
“相遇”应用题是行程应用题的一种,“九义”小学数学教材只编入“相遇”问题,即“两个运动物体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若干时间相遇”的问题。“相遇”问题题中反映的数量关系是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由于涉及两个运动对象,解题时除了考虑速度、时间、...  相似文献   

7.
丁玉莉 《物理教师》2011,32(6):24-25
追及和相遇问题分析的一般思路包括:(1)分析两物体运动过程,画运动示意图;由示意图找两物体位移关系;据物体运动性质列(含有时间的)位移方程.(2)找到两个关系:①两个物体运动的时间关系;②两个物体相遇时必须处于同一位置,即两个物体的位移关系.  相似文献   

8.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的追及或相遇是指两物体或多个物体在同一时刻出现在空间的同一位置.分析解决这类问题时要弄清这些物体是如何运动的,它们在时间上有什么关系,在空间位置上有什么关系,而且常常要抓住一些特定的临界状态来分析,这些状态又常常在时间上选取,或在空间上选取,或在运动速度上选取.  相似文献   

9.
"追及问题"是对研究单个物体(或质点)运动的延续和拓展,这类问题常涉及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或质点)在某段时间内发生的相关运动.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所涉及的追及、相遇、相撞的问题,通常归为追及问题.追及问题主要研究同向追及问题,同向追及问题的特征是两个运动物体同时不同地(或同地不同时)出发作同向运动,在一定时间之内,后面的追上前面的物体.追及问题中的相撞问题是运动学中的一个难点问题,该类问题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是能力考查不可或缺的命题素材,应引起足够的关注.分析该类问题需要学生有正确的时间和空间观念(物体的运动过程总与时间的延续和空间位置的变化相对应),要求我们必须理解掌握物体的运动性质及规律,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这类问题的求解方法多种多样,讨论这类问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掌握运动学中的规律和公式,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很有好处.  相似文献   

10.
在学习力和运动的关系时,由于受生活中错误经验的影响,对力和运动关系的判断往往会误入歧途.那么怎样才能准确把握力和运动的关系呢?首先要明确两个问题:1.物体运动状态不变:是指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都不变化,即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  相似文献   

11.
行程问题是反映物体匀速运动的应用题。它的变化情况较多,有的涉及一个物体的运动,有的涉及两个物体的运动。后者又有相向运动(称为相遇问题)和同向运动(称为追及问题)等情况。每一种情况都有求路程、求时间、求速度之分。有些行程问题较为复杂,学生难以理解与解答。现介绍以下几种解法,供同仁在教学中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追及问题”是对研究单个物体(或质点)运动的延续和拓展,这类问题常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或质点)在某段时间内发生的相关运动.分析该类问题需要学生有正确的时间和空间观念(物体的运动过程总与时间的延续和空间位置的变化相对应),要求学生必须理解掌握物体的运动性质及规律,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该类问题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是考察能力的命题素材,应引起足够的关注.下面对这类问题进行分类解析,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一、准备性练习解答相遇问题的关键在于求出两个物体的速度和.它的基本数量关系式是“速度和×相遇时间=两地距离”,显然,这是单一物体运动中基本数量关系“速度×时间=路程”的发展.在教学“相遇问题”之前,应进行行程问题中三量关系的基本训练,为学习“相遇问题”作好铺垫.1.学校长方形操场的长是60米,宽40米.小明  相似文献   

14.
戴苾芬 《物理教师》2009,30(4):54-55
在研究物体运动时,常常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运动,这些物体的运动常常受到绳、刚性杆等条件的限制,学生在解决这种物体系问题时感到较困难.由于这类问题的一些隐含的条件在题中不明显,较隐蔽,学生经常忽视、遗漏或找不到相关的关系,而出现各种错误,使得这类题目得分偏低.中学阶段物系相关速度常分为以下几类.  相似文献   

15.
在学习力和运动的关系时,由于受生活中错误经验的影响,对力和运动关系的判断往往会误人歧途.那么怎样才能准确把握力和运动的关系呢?首先要明确两个问题:1.物体运动状态不变:是指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都不变化,即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如:站在匀速上升的自动扶梯上的人.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作用;既要重视学习结果,更要重视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既要研究教法,更要研究学法。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素质得到有效提高。一、加强操作,获取新知应用问题中的“相遇”问题是由研究一个物体在运动中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发展到研究两个物体同时做相对运动时,其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不是孤立的,它是式计算。(2)将小强每分钟行的60米与小丽每分钟行的70米,从已摆好的学具中移开…  相似文献   

17.
【导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相遇问题”。【导学思路】1 单个物体运动的行程问题与反映两个物体运动的行程问题 ,因运动速度、方向、起始地点和时间不尽相同 ,可能导致不同结果 ,而使原本简单的“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复杂化。然而 ,它们间的本质关系却是一致的。据此 ,只要运用动画或学具、教具的操作演示 ,或加强看图回答问题、提问题的基本训练 ,引导学生充分感知两个物体运动方向、速度、起始地点和时间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同情况 ,及它们与结果的关系 ,就可实现学习的创新和高效。2 行程问题与工程问…  相似文献   

18.
学生在学习了直线运动规律之后,已能较熟练地解决单个物体的运动问题:找出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对物体的实际过程进行联想等。而对于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物体的追及与相遇问题,学生对实际过程很难联想,对问题难以抽象处理,不知如何分析,若教师此时能利用速度-时间图象(以下简称 v-t 图象)帮助学生分析实际物理过程,使运动过程形象化、具体化,学生解题便会"柳暗花明",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发现,  相似文献   

19.
在“物体的运动”一章教学中,常会遇到有两运动物体的追赶问题,这类问题的研究方法较多,教学刊物上也有刊登,如“图象法”等.学生初接触时,感到较为棘手的原因在于这类问题中有两个研究对象.我们若能使其研究对象变为一个,则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通常所遇的追赶问题是已知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情况,问两物体能否相遇,何时能相遇,何时相距最远或最近等,具有相对性.教学时不妨用相对性原理,变二为一,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20.
追及相遇问题是运动学中较为综合且有实践意义的一类习题,它往往涉及两个以上物体的运动过程,每个物体的运动规律又不尽相同.对此类问题的求解,除了要透彻理解基本物理概念,熟练运用运动学公式外,还应仔细审题,挖掘题文中隐含着的重要条件,并尽可能地画出草图以帮助分析,确认两个物体运动的位移关系、时间关系和速度关系,在头脑中建立起一幅物体运动关系的图景。借助于v—t图象和x—t来分析和求解往往可使解题过程简捷明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