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问题行为是当今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学生成长和发展起着非常严重的阻碍作用,文章采用问卷法对初中生问题行为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问题行为受年龄的影响并不明显,而性别和家庭教育的差异却非常显著,问题行为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呈高度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学生的问题行为指学生在品行上或心理上有缺点的越轨行为,一般是指那些影响学生身心健康,阻碍学生智力发展,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麻烦的行为。学生的问题行为具有普遍性,是教师经常遇到而又非常敏感的问题。如何正确对待它,关系到教育目的的实现,所以,我们有必要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美国学者林格伦认为,问题行为是指任何一种引起麻烦的行为(干扰学生或班级集体发挥有效的作用),或者说这种行为所产生的麻烦。问题行为常常迫使教师把当时的讲解停下来,把注意力集中在出现问题行为的学生身上,并设法解决这些行为,因而干扰了正常的教学行为。因此,作为教师了解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中山市特殊教育学校中新生班福利院学生的追踪观察,试图了解更多福利院学生的问题行为,及对其问题行为矫正。调查过程中发现,由于他们生活环境的特殊性的影响,在中山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大部分福利院学生都有相同的问题行为。研究表明,儿童行为问题的形成与家庭的功能不全和教育方法上的缺陷或失误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提早干预学生的问题行为。更有利于学生问题行为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提起问题生,当教师的没有一个不头疼的,是非常棘手的事。问题生是指学习成绩和思想行为都比较落后的学生,我在这里说的是指那些思想行为比较差的学生。这些孩子在家中长辈溺爱,要星星不给月亮,说一不二,任性刁蛮,极为自私。这类学生在班上虽然人数极少,但其造成的恶劣影响力巨大。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近十余年来的文献检索,对我国目前关于学生问题行为的研究,从问题行为的概念、学生问题行为的类型和表现、我国中小学学生问题行为的现状和危害、影响因素以及干预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引起人们对学生问题行为的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7.
在2005年第11期《中国特殊教育》上介绍了一项关于弱智学生合作与分享行为的干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适当的教育干预,弱智学生的合作和分享行为的水平是可以提高的。对弱智学生实施合作与分享行为的教育干预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合作和分享行为对弱智儿童未来适应社会非常重要,应该设置专门的课程,用专门的课程来教他们。以便于促进弱智学生这两种行为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调查结果显示:在学生是否出现偏差行为问题上,归因方式、参与度、自我控制这3项影响力非常突出,父母之间的关系、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及子女在家中的地位对有无偏差行为的解释力度非常大,借此提出相应对策以减少学生的偏差行为.  相似文献   

9.
班主任管理风格就是班主任在管理班级过程中形成的并表现出来的具有明显个性特征的行为。初中生的问题行为对学生的健康发展非常不利,在学校教育中班主任的管理风格对初中生的问题行为有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探讨了民主风格的班主任管理和专制风格的班主任管理对初中学生问题行为的影响,从而确定在具体的管理中采用何种管理风格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0.
化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健康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问题行为是儿童和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利于优良品格形成和个性健康发展的行为,普遍存在于中小学学生中。本集中论述了对问题行为学生的心理辅导应是倾听、接受、共感的理解;应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制定新的适应性的行为目标;应注意感情的净化、明确化,以及对问题行为学生治疗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日常经验化意识的裹挟下,教师面对学生“问题行为”时,往往缺乏理解的视域,无法把握学生行为的意向与意义。教师理解意识的缺失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表现:一是以事实性代替“心理因”;二是对学生“问题行为”进行类型化评判;三是聚焦于事件或行为本身而不是行为人及其意向性。这导致教师在处理学生“问题行为”时学生立场的缺失,消解了教育的意义。教师应成为理解者,有效地指引学生走出成长的困境。具体来说,在面对学生“问题行为”时,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悬置外在规范,进行非判断性理解;对学生“问题行为”进行“本质直观”剖析,抵达学生行为的意向性;在理解学生成长需要和探索学生行为意义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内在生命的成长。  相似文献   

13.
欺负行为在中小学中非常普遍,大约有1/5的学生卷入其中,它阻碍了学生身心的正常发展。本文介绍了欺负行为的类型和特点,欺负的发生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学校中的欺负干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课堂问题行为:归因及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在课堂中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妨碍及干扰课堂活动的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课堂问题行为具有普遍性,是教师经常遇到而又非常敏感的问题,处理不好,就会损害师生关系,破坏课堂气氛,影响教学效率,所以,我们应该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一、课堂问题行为的分类及表现课堂问题行为有多种多样的外在表现,根据学生行为表现的倾向,一般将课堂问题行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外向性问题行为,即攻击型的;一类是内向性问题行为,即退缩型的。外向性问题行为主要包括:作滑稽表演、口出怪调等故意惹人注意的行为;交头接…  相似文献   

15.
刘恩允 《山东教育》2002,(29):47-48
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在课堂上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妨碍及干扰课堂活动的正常进行及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在课堂上问题行为是难于避免的,如果处理不当,极易引起师生之间人际关系的冲突对立,课堂纪律无法维持,课堂教学活动无法顺利进行,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还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及人格发展,对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压力,所以有必要对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策略,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确保课堂教学顺利有效地进行。一、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具有普遍性,不仅表现在后…  相似文献   

16.
意识是行为的先导。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如果不注意学生行为意识的培养,学生就只会按老师的具体要求去做,不会形成行为的自觉性。所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行为意识是非常关键的。  相似文献   

17.
教师的问题行为及其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朱琦 《教育探索》2003,(5):85-86
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的一些问题行为对学生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这些行为问题主要是:导求惟一正确的答案,不听学生的见解,企图控制学生,对学生“偏心”和对家长不满。教师形成良好教学行为的原则与措施主要是:树立新的教育观,重视积极倾听,预见行为的后果,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与学生家长积极沟通。  相似文献   

18.
每个班级总有那么几个让人头痛的学生,有的成绩不好,有的习惯、行为有问题。面对这些学生,教师要花的时间和精力就比较多。在平时的教学、教育工作中,教师不仅要担负起纠正学生认识态度的任务,还要善于在实践活动中逐步引导、提高,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虽然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非常难做,但是只要用心还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体育选项课对大学生锻炼行为的激励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陕西省部分高校学生参加体育选项课的问卷调查和研究分析,充分肯定体育选项课对大学生锻炼行为的激励,认为体育选项课能够很好地满足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对大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揭示选项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学教师处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策略类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访谈法和问卷法分别对32名和268名中学教师进行调查,以探讨目前教师在处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时采取怎样的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目前中学教师处理心理健康问题时采用的主要策略包括:言语疏导型策略,行为疏导型策略,惩罚约束型策略,拒绝忽视型策略,责任转移型策略和情感关爱型策略。(2)教师采用的策略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特点有关。对于与教师冲突较大的学生厌学行为和攻击行为,教师采用惩罚约束型策略居多;对于学生人际交际中的内向行为和考试焦虑问题,教师更多采用言语,行为疏导型策略。此外,教师主要采用言语行为疏导型策略处理学生的自我中心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