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味"一词最早由程少堂先生提出。从外延说,"语文味"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和谐统一,是教学过程中情趣、意趣、理趣的和谐统一,是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执教者、学习者的个性的和谐统一,是教师的教学激情和学  相似文献   

2.
美无处不在,美学研究的内容包罗万象。语同其学科一样,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美学原则,对称均衡是美学的基本法则之一,师生在语教学的活动中,各自发挥主观能动性,互相促进,相辅相成,体现出一种均衡和谐的内在美,节奏韵律体现了大自然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动态美、过程美、人类认识规律、语教育规律等的完善统一,形成语教学活动中特有的节奏韵律;单纯齐一与多样性统一是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所要遵循的原则,坚持“少而精”,突出重点,兼顾难点,采用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语教学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3.
语学科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其学科性质特点与功能,决定了它具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功能。即通过实施创新教育,挖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那么.如何在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呢?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中寻求一种极富人本主义倾向的师生关系,是当今教学中尤其是语教学应树立的教学理念。在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进行语教学,并在教学中重视人教育,让语这种蕴涵着理念和情感的人学科,通过教学来熏陶、感染、塑造学生的灵魂。  相似文献   

5.
语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性的统一,人性是语学科的本质属性。当今语教学中出现人精神失落的现象并造成种种不良后果。这一现象的出现有其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在语教学中人精神的回归,要做到确立人的主体性,弘扬民主、个性和创新,注重感悟、审美和积累,深入生活和参与实践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李兵 《青海教育》2006,(3):27-27
语是一门美的艺术,其所具有的形象性、情感性和愉悦性的特点是其他课程所难以比拟的。语教学更是追求美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应创设美的环境,发掘课本身美的因素,让学生在和谐、宽松的氛围中,欣赏语的美。  相似文献   

7.
本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一、较好地体现了语科工具性和人性相结合的特点,新语课程《标准》里讲;工具性和人性的统一是语学科的基本特点。语教学应该牢牢把握住这一特点,并具体落实到教学过程中。本课的教学,教根据教材,既扎扎实实进行了字,词,句,篇的教学和听说读写的训练,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了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尤其是最后设计的说的训练,既是对课思想教育的升化,又是对自我灵魂的洗礼。  相似文献   

8.
"语文味"是语文课堂的灵魂,更是语文教学所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语文味"在我国学术界的正式提出,最早是广东深圳的程少堂先生。他认为"‘语文味'就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和谐统一,是文本的语文味、教学过程的语文味和教学方式方法的语文味的和谐统一,从而使语文课洋溢着一种语文课独有的迷人的氛围和人性美丽,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强烈的兴趣,进而使师生双方得到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语文味"是语文课堂的灵魂,更是语文教学所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语文味"在我国学术界的正式提出,最早是广东深圳的程少堂先生。他认为"‘语文味’就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和谐统一,是文本的语文味、教学过程的  相似文献   

10.
“语文味”可谓是一堂语文课的灵魂,是教师的教学激情和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发源地,是教师的综合素养与学生的文化素养、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的和谐统一。“语文课就应该有语文味”之意是语文课要注重突出学科自身的特点,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语文味"可谓是一堂语文课的灵魂,是教师的教学激情和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发源地,是教师的综合素养与学生的文化素养、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的和谐统一."语文课就应该有语文味"之意是语文课要注重突出学科自身的特点,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语学科既应该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又应该是培养美感的学科。语教学应充分发掘汉语所渗透、蕴含的人精神和审美因素。  相似文献   

13.
语学科同美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已被广大教育工作所认同。语教学和美育联系非常紧密,可以说语教学过程就是进行美育的过程,语美育是语学科担负的一项特殊任务。在语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这门学科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诸如课朗读、学鉴赏和写作训练等各种教学活动中,开掘美育因素、讲求美育方法,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这是培养高素质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内涵。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肤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4.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具有“语文味”的课堂教学究竟应该呈现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构筑成了新语文教学的理想,是“语文味”的核心。因此具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堂应该体现人与文和谐、师与生和谐、情与理和谐、思与悟和谐的美。那么,怎样创设这样一种语文课堂呢?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应当寓素质教育于学科教学过程之中,语教学潜藏着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可能性,关键是要结合语学科特点,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6.
马峰 《宁夏教育》2007,(4):35-36
“语文味”一词曾出现在2001年第17期《语文教学通讯》上,即程少堂先生的文章《语文课要教出“语文味”》。那么究竟什么是“语文味”呢?程少堂先生认为:所谓语文味,从内涵上说,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在一种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中,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从外延上说,语文味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和谐统一,是文本(教材)的语文味、教学过程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17.
高职语教学如何综合语学科和高职学生的特点,利用语学科的优势条件,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本从四个方面探讨了高职语教学有机结合思想品德教育、突出人精神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语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性的统一。其工具性体现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素养,这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学科以陶冶人的情感、情操,提高人的人素养为主要任务,这充分体现语课程的人性的属性。人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懂得做人  相似文献   

19.
韩军的《限制科学主义,张扬人精神》一引发的旷日持久的关于语学科性质的讨论,终于暂时有了个“说法”。新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教学大纲》开宗明义:“工具性与人性的统一,是语学科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20.
“重视情感的熏陶感染,尊重个体的独特体验。关注人的自然发展”。这是新课程中语教育的“人性”的体现。因此,语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氛围,让语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展现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和塑造个性的过程。本以《谁是最可爱的人》一课教学为例,谈谈在聋校语教学中是如何渗透人精神来熏陶感染学生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