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体制外社会空的间的扩大,人们对单位的需求在减少,而对社会组织的需求在增加.通过一定的社会机制发挥各类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协调关系、规范行为的作用,十分有益于提升社会自我管理的能力、完善我国的社会管理体制,并在此过程中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社会分层与高等教育相互影响.社会分层理论有三种主要模式.即功能主义理论、冲突主义理论、协调论.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高等教育机会、学业成就、教育意愿、就业成功率等.高等教育对社会分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直接影响着人们社会地位的获得与流动.  相似文献   

3.
当代国外学者关于社会建设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外学者对社会建设概念有不同的理解.从宏观上讲,西方社会建设理论大体经历了产生、发展与反思三个大的发展阶段.近代以来,西方社会建设理论具有科学主义、解释主义和批判主义三大传统.国外学界主要提出了社会治理理论、社会冲突理论、社会风险理论、社会公正理论、社会福利理论等形形色色的社会建设理论.  相似文献   

4.
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背景下,乡村社会治理问题被高度重视.对当代乡村社会治理开展深入研究离不开对乡村社会性质的探讨.历经时代变迁,今天的乡村社会已经异于费孝通先生笔下的"熟人社会",而呈现出"半熟人社会"的特征.把握这一乡土社会特征有助于更好理解当代乡村社会治理的意义、 主要内容和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5.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组织的影响日益扩大,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程来看.影响社会组织发展的主要宏观因素是政府调控、社会与市场需求、公民意识等,这些方面综合作用,决定着社会组织的发展.处理好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是推动社会组织发展的核心问题;应该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大对社会组织的扶持力度、有针对性地规划培育、加强社会组织能力建设等方面推动社会组织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6.
任娟 《文教资料》2009,(22):231-234
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社会排斥现象愈演愈烈,其表现形式也趋于多样化,主要包括用人单位对大学生个体的自然特征排斥、对大学生资历的排斥,以及对大学生社会资本的排斥.这一现象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因此,明确导致大学生就业社会排斥的原因,完善相关制度法规,革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大学生公平就业,可从根本上缓解并逐渐消除社会排斥现象.  相似文献   

7.
学习障碍学生社会技能迁移及其干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习障碍学生的社会技能缺失主要表现在社会认知、判断力、情感识别能力、社会成熟、社会交往活动频率、人际排斥及社会技能迁移等方面,这些社会技能缺乏的表现可归为四种基本类型.学习障碍学生的社会技能干预模式主要包括直接教学形式和策略教学模式.教育者可根据社会技能缺失的类型和特点设计社会技能训练过程,并采取不同的干预方法对学习障碍学生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8.
社会模式的选择和设计是社会工程研究的重要内容.社会模式具有规律、价值和条件相统一的三维结构,社会模式是社会管理者选择、设计和建构的社会机制、制度、政策、法律法规等社会规范体系.规律是社会模式的生存基础,价值是社会模式的内在灵魂,条件是社会模式的现实制约.选择和设计是社会模式形成的两种路径,在社会模式的形成过程中,两者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贯穿着模式形成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9.
大学社会服务越来越受重视,同时社会创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大学社会服务与社会创业在目标、主体、收益等维度上存在一定契合.本文探讨了日本大学社会服务的政策与实观途径,指出日本教育界借鉴社会创业理论,引入目的、中介、时间、立场四个维度,反思了日本大学社会服务的现实问题,以及对我国大学社会服务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提出后,社会建设成为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学界围绕社会建设的基本内涵、社会建设的目的和意义、社会建设的主体、社会建设的内容以及社会建设研究路径等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归纳和反思,有利于厘清转型期社会建设的发展进路.  相似文献   

11.
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的关键是构建科学的社会管理模式.法治是社会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是实现社会管理目的的根本保障,本文对建构以法治统领的社会管理模式的现实依据、建立以法治统领的社会管理模式的理论认知、统领的社会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贯彻以法治统领社会管理模式的原则要求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2.
论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历史的发展演变有无客观的规律,是我们在社会历史观的根本问题上所遇到的挑战.要确立社会规律客观性的观点,关键问题在于说明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的活动的介入,人的意志、自由等与社会规律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实现了人类在社会规律问题上的革命性变革.社会规律是社会主体运动的规律,不是社会主体主观的规律,它的存在有其自身的客观依据,不以主体意志及其活动为转移,对它有一个主体认识和把握的过程.社会主体揭示社会客观规律,必须注意认识过程中的无限复杂性和矛盾性.  相似文献   

13.
旅游,开始就是以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出现的.现代旅游,是一项规模巨大的经济活动,但旅游的社会文化现象并没有因此而消弱.相反,随着经济重要性的增加而越来越大.旅游对社会文化具有巨大的影响.研究旅游与社会文化,目的就是认识旅游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的发展,促进社会文明.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的社会救助:需求、认知与意愿——以武汉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表明,农民工遭遇社会风险的机率高,而自身抵御社会风险的能力弱,且城市社会保险参保率低,因此对社会救助有着较强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失业救助、医疗救助和住房救助上.同时,农民工整体对社会救助的认知度较低,向政府寻求社会救助的意愿更低.因此,应当尽快将农民工纳入城市社会救助范围.在制定农民工社会救助政策时,应该先建立专项救助制度,再适时将其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并应当简化申请审批程序.与此同时,应当强化政策宣传,提高农民工对社会救助的认知程度.  相似文献   

15.
社会认知:和谐社会构建的社会心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会认知是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其研究的核心是社会心理信息如何加工及其潜在机制.社会认知研究曾出现过"冷""暖"两种基本取向,其隐喻也经历了从把认知者当作"朴素科学家",到把认知者视为"吝啬认知者"再到把认知者当作一个"目标明确的策略家"的转变.社会认知领域主要对刻板印象、社会态度、社会偏见以及社会歧视等社会心理现象进行了研究.必须要规避或消除这些消极的社会心理现象: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以消除社会偏见;增加群体之间的接触和沟通以克服刻板印象;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以消除社会偏见;消除社会冲突以形成积极的社会情绪;完善社会制度以消除社会歧视,从而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风险社会情境中,如何通过有效的公共政策变迁来提升公众的社会安全感,使公众社会安全感成为政策评估的重要指标,以发挥其社会建构功能,是公共政策研究中需要关注的重要议题.分析X市环境整治政策发现,公众社会安全感对于政策变迁的正向功能,会受到社会安全感的影响广度及深度、政策主体的偏好能力、公众政策参与空间开放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公权力主体必须从观念上转变对公众社会安全感的影响认知,完善公众参与路径,使公众社会安全感变化水平成为衡量公共政策制定科学性和执行有效性的关键变量,从而增强公众的社会安全感.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社会流动的加快,移民和移民社会已经普遍存在.作为人类生活共同体的一种类型,移民社会特有的内涵及其多样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对现存的社会结构、社会文化、社会政策和社会和谐提出了挑战.因此,研究移民、移民社会问题,构建移民社会学理论体系,开创社会学的新兴分支学科,是一种很有意义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8.
社会体育专业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社会体育专业就业现状、培养方式的分析表明:就业率较低、体育院校在培养过程中,缺乏对市场需求的调查,导致专业、课程、学时设置更新较慢;提出要主动参与市场需求的调查,主动调整社会需求的培养方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适应的对策.为社会体育专业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竞争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分化的加剧,教育社会分层与农村学生社会流动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关注.目前研究重视教育与社会流动关系的探讨、突出教育地位获得因素的挖掘、强调教育与农村学生社会流动关系的分析,但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教育社会分层理论体系,探讨教育对农村学生社会流动的作用和影响机制,建构我国农村学生地位的获得模型,关注农村学生的内心感触等问题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20.
社会情绪是现代政党和政府工作绩效的重要测量标尺.当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民众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在不断扩大.同时,民众还存在着明显的焦虑、失衡、怨恨、失落和痛恨等情绪.这些情绪的产生根源于社会体制不健全、民众自身素质和心态不够成熟等.为此,引导社会情绪必须着力建设社会良性发展机制,并且建立健全民意监测网络,提高全民社会心理承受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