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论是听学科带头人或教学新秀的观摩课,还是听学校教师们的家常课,"上不完"现象都时有发生.新课程理念引导下的数学课,难道会时时是这种"上不完"的课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那么数学课"上不完"的原因在哪里呢?其实就在教师身上.现结合我在听课中所收集到的几个案例,来做些分析.  相似文献   

2.
张爱国 《成才之路》2014,(33):15-15
正以前我们学校教师上数学课,教学目标在教师心中有数,颇有意识,而学生却心中无数,意识模糊。这节课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课前一概不知,有时上完课,还是目标不明确。针对这种情况,去年我校数学教研组有计划地实施了目标教学,目标教学的课堂结构就是教师和学生都明白了"教"与"学"的任务,在学习目标的引导下,使学生愉快地从一个阶段进入另一个阶段的学习,避免了学生学习的盲目性、随意性和被动性。这样的做法,收  相似文献   

3.
当下,数学课堂教学尤其是公开课,预设的教学内容上不完,课堂教学结构残缺不全,成了普遍现象。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必须树立时效意识,做到堂堂清,课课清。数学课"上不完",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师导不得法,产生教学内耗。下面以"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为例,就数学课"没上完"的缘由谈几点体会。一、片面求"放",学习目标缺位案例一: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信息:学校运动队有21名队员,每位队员买一双112元的鞋。引导学生提问、列式,引出  相似文献   

4.
嘉艺 《教育》2011,(11):19
"大学老师基本上是上完课就走人""毕业了,专业老师都不认识我"……这是许多学生对大学教师的印象。可是当今的大学生,作为一个漂泊的外来者,你有归属感吗?  相似文献   

5.
当今的数学课堂已经今非昔比,过去教师担当"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师道尊严,权威不可动摇,而现今新课程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已成为数学课堂的主流,课堂的主角已不再是教师,而是学生.但有人也对此提出异议,这样的课堂教学是否真正有效?可谓是百家争鸣.笔者作为一名普通的一线数学教师,认为数学课堂的"常态课"与"观摩课"或"比赛课"还是有区别的,"常态课"追求的是实效,学生通过一节课45分钟的学习,是否真正掌握了数学知识、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是否真正受到了数学文化的熏陶?在数学技能上是否得到提高?对数学是否产生持续性学习的兴趣?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数学教师至少应该在3个方面进行长期的努力.这3个方面相互辉映,共同作用才会产生最佳的效果,笔者称之为数学常态课的"三潭印月".  相似文献   

6.
无论是听专家的观摩课,还是听教师们的家常课,“教不完”现象都时有发生。新课程标准理念引领下的课堂,难道会时时是这种“教不完”的课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那么“教不完”的原因在哪里呢?其实就在教师身上。下面是自己的一些看法与浅显的思考,以期得到同行  相似文献   

7.
"只要有考试,教师就总有讲不完的知识,学生就总有做不完的习题."这是许多教师和学生的深切感受,我们如何才能做到:逃离题海、质高量少、低耗高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呢?不久前笔者所在学校举办的"宁德市普通高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讨会"上所展示的课例《分步乘法计数原理(2)》为此研究提供了范本.  相似文献   

8.
<正>一节好的数学课并不是偶然出现的,有人说"好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上课的技巧和手段",笔者认为只有技巧与手段的数学课只能是一个花架子、空瓶子,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那么,备课的起点是什么?笔者认为应该是教师对教学内容合纵连横式地学习与研究,即教师对教学内容背景的准确理解,知识点前后联系的准确把握。一、正确理解教学内容的背景教学内容的背景包括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9.
看,学生们专注的眼神;听,学生们会心的笑声.孩子们是在看儿童剧吗?不,他们正在上一节数学课.这节自然流露、质朴无华的数学课,让所有听课的老帅感受到此课没有做作,整个教学过程无痕,而教师的良苦用心却处处有痕.  相似文献   

10.
<正>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现在的数学课,热闹的背后往往缺乏思维的含量,数学课思维含量的高低对一堂课成功与否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如何上出思维含量高的数学课?需要教师进行课前的精心构思、课上的巧妙实施、课后的无限延伸。下面将谈谈如何从三个方面增加开放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24时记时法"一课(见贵刊2013年第4期)中,我的后退多少还只是一种自发的朦胧意识的话,那么,"认识负数"一课(见贵刊2013年第7-8期)中,后退则显现为一种理性思考后的实践自觉. 然而,数学课堂的改变,怎一个简单的"退"字了得!教师因何而退?退往哪里?教师课堂中的"退"是否有原则和底线?"退"之后,教师还需要"进"吗?如何把握"退"与"进"之间的辩证关系与实践尺度?所有这一切,在"认识负数"一课中,无一不纠缠着我,困扰着我.当然,困顿之余,思考也愈加丰富.  相似文献   

12.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叶澜语)每每在一些活动场合遇到一些青年老师,与他们交流,他们纷纷向我抱怨:批不完的作业,上不完的课,搞不完的活动,完全没有个人思考的空间。更有甚者问我:您哪来这么多时间写文章,做学问?其实,一天二十四小时,谁又不是呢?  相似文献   

13.
我的一天     
星期五——数学课“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发三张卷纸,周六、周日在家完成。下课。”“老师,一共几张卷纸?”“老师,这道题我还是不明白。”“卷纸做不做啊,老师?”“卷纸周一收不收啊?”还没等同学们问完,王老师早一溜烟跑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新年伊始,徐州市教育局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实施"学讲计划".其核心理念是把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其关键是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前提是教师教学观的转变.在实施一段时间后,笔者作为一名一线高中数学老师,对"学进去,讲出来"有了一些浅显的理解和认识.本文就高中数学课如何利用"学讲计划"模式谈谈自己的看法.高中数学课分类方式多样,但总体来说大致有四种类型:概念课、习题课、复习课、讲评课.由于课型的不同,上课的目标和要求也不尽相同,那么在学讲计划下课堂上如何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模式?导学案如何发放?我想也应因地制宜,不可生搬硬套.  相似文献   

15.
误区1:数学课或劳技课?
  曾经的数学课,计算教学总是那样单调、枯燥,几何图形知识的教学也常常是只动口不动手,只计算不应用.在如今的数学活动公开课(如“轴对称图形”一课)中,教师先用美丽的图案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可接下来就是让学生剪剪拼拼:先剪两个三角形、拼这两个三角形-一剪飞机、拼飞机-一剪双喜,剪蝴蝶……整节课学生都在那里剪、拼、贴.剪剪拼拼贯穿着整节课,给人的感觉是在上劳技课,而不是在上数学课.数学的思想、数学的理念哪里去了?数学味去了哪里?没数学味的课难道还能称为数学实践教学吗?  相似文献   

16.
最近在几个班级巾作了一个调查:你喜欢哪门课,不喜欢哪门课?为仆么?调查结果显示:孩子们喜欢或不喜欢一门课的原因,大多缘于教师。小学生受年龄、认识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往往喜欢一门课的前提条件是喜欢这门课的任教教师。作为教师,怎样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让学生保持学爿的兴趣呢?下面我结合自己所教数学课的工作实际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刁悟 《辽宁教育》2015,(7):17-19
什么样的数学课算做好课?持不同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人,评价标准不一样,当然得出的结论也一定是不同的。相当一部分数学教师喜欢“对话中心的数学课堂”。即教师预设出一系列的问题,在数学课堂上以对话的方式从第一个问题一直对话到最后一个问题,从而解决本节课的数学知识和能力问题。这样的课好在如下:1教师素质好。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表达能力、板书能  相似文献   

18.
<正>"把课上好"是不是职校教师最大的师德?这似乎不需要讨论,因为"把课上好"是对一个教师最基本的要求。一个教师如果连课都上不好,就是一个不称职或不合格的教师,就不应该站在讲台上。但由于没有通行的"好课"标准,很多没有把课上好的教师依然可以活跃在课堂上,于是"上好课"成为人们对教师师德的基本诉求,成为人们选择和评价教师的主要标准,被看成是教师的最大师德。"把课上好"既然已经成为一个讨论的话题,甚至被认为是最大的师德,至少可以说明两  相似文献   

1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把"教"的课堂变为"学"的课堂,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讲,学生能学的教师不教,学生能做的教师不导……我们特殊教育学校轻度智障班的实用数学课,能否也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呢?南京市特教学校数学研究课  相似文献   

20.
最近,听了某位教师的一节数学课,内容是四年级下册"素数和合数",学完了本课内容时临近下课了,教师让孩子们课后看看介绍歌德巴赫猜想的"你知道吗?"。随后,我在这个班里进行了一个小小的调查:知道周杰伦的有多少人?全班44人,知道周杰伦的人数是44人,知道陈景润的有多少人?全班只有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