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汪伟 《新闻世界》2014,(7):39-40
时政新闻民生化是城市电视台新闻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时政新闻民生化会使时政新闻的新闻本体得到很好体现,新闻价值得到较好的实现和彰显,同时,也会有效提升城市台时政新闻的"喉舌"功能。要真正做到时政新闻民生化就必须切实转变报道理念及模式,学会用百姓语言说百姓故事,在采制新闻时做到接地气深挖掘,并注意"点亮"新闻标题和导语。  相似文献   

2.
杨正文 《新闻世界》2013,(10):50-51
党报的经济报道作为党报新闻产品的重要构成之一,落脚点在于为百姓提供有用有趣的经济信息服务。这就需要以百姓视角去关注经济生活中的本地人和本地事。报道要以人为本,从百姓关注出发,积极创新报道方式,下移视线,放低身段,善用数字,写人见事。只有这样生产出来的受众爱看、有用的新闻,才能赢得读者认同。  相似文献   

3.
去年8月9日,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等单位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要求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湖北日报编辑部闻风而动,第二天就在一版开辟"走转改"专栏,刊登记者从基层采写的鲜活报道。半年多来,广大编辑记者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深入厂矿社区、田间地头,用真情倾听百姓心声,用镜头捕捉时代变迁,  相似文献   

4.
活字当头贴近百姓   面对收视群分流的事实,城市电视台要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使其新闻节目报道内容与百姓的生活更为贴近,形式更加灵活新颖,强化亲切感.由此赢得宝贵的收视率.……  相似文献   

5.
节目内容从"小民生"向"大民生"转变,体现主流媒体的话语权民生新闻节目的报道要贴近百姓的视角,符合受众的需求,但是民生新闻不仅要反映"柴米油盐"等百姓起居饮食、日常生活的事情,还要站在民生的角度,用群众的语言去解读党的方针政策、政府部门的举措以及社会发展的现实等具有导向性、前瞻性命题,把民生报道扩展为具有更深意义的民生新闻。  相似文献   

6.
把事实的真相告诉百姓,就会给应付灾难赢得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官员们应该时刻牢记,他们是百姓的公仆而非主人,哪有主人家失火而仆人知情不报的道理![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最鲜活的新闻来自基层,好新闻是用脚板跑出来的。只有走下去:基层一线"抓活鱼";融进去:贴近百姓"接地气";沉下去:带着思考"解难题",才能跑出好新闻来。  相似文献   

8.
李晓村 《新闻世界》2013,(12):143-144
在"走转改"中增强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作为摄影记者要认识到基层在新闻摄影中的主体地位,用多样化的拍摄手法,用图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用画质细节赢得读者的眼球。  相似文献   

9.
俞平  盛赞 《新闻实践》2014,(6):27-28
浙中新报作为金华日报报业集团下属的子报,一直以来秉承母报"办报为民"的理念,在倾力服务义乌这个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的同时,一直关注国内民生大事,用有限的人手和版面尽可能地"伸长手臂"、"借题发挥",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服务四方百姓。我们的新闻视野和服务区域并没有局限于义乌及周边的"一城一池",而将其伸张至大江南北。近几年来,精心策划的几次"涉外"新闻活动,在服务并惠及各地百姓,取得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为本报及金报集团带来诸多赞誉。  相似文献   

10.
江坪 《新闻实践》2011,(2):52-52
红网:《百姓呼声》 对于民生的问题报道,省级新闻网站都十分重视,几乎都设有专栏,名称也很实在,"民生帮帮帮"、"民生热线"、"焦点民声"、"网上民声"、"民声通道",等等,让人们感受到强烈的心系民众、服务民众的舆论氛围。荣获第十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新闻名专栏——红网的《百姓呼声》,是其中一个典型。《百姓呼声》中有八个栏目:"投诉举报"、  相似文献   

11.
"身份证系列评论"是作者关于身份证的系列评论文章。回顾这组评论的写作,作者认为"于无新处出新闻",具体表现在:多思出新闻,心里有百姓就有新闻,长期积累出新闻,与时俱进出新闻。  相似文献   

12.
张刚同志是齐鲁新闻界的一个品牌,是一个老典型,从2000年以来就坚持深入社区,赢得百姓的信任和赞誉。早在2002年,山东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大众报业集团就召开过“张刚现象”研讨会。  相似文献   

13.
经济节目、经济报道,怎样才能吸引听众、赢得较高的收听率呢? 当我们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把经济放到全社会的系统中去观察,尤其是用百姓视角去观察经济现  相似文献   

14.
许海龙 《新闻世界》2008,(10):46-47
近年来,随着以人为本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民生新闻成为众多媒体主打内容。素以亲民形象赢得市场的都市报更是成为民生新闻的倡导者、先锋者、实践者。为了将民生新闻做足做大做强,他们开辟专版,设置专栏,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关注百姓衣食住行,报道群众生老病死,这就大大丰富了新闻的内容,贴近了百姓的生活,赢得了读者的信赖。民生新闻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百姓工作生活的需要,深入研究民生新闻的特点和规律,积极主动地做好民生新闻,既是都市报关注民生、民情、民意的责任和义务,也是都市报发展壮大的必然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朱楠 《大观周刊》2012,(46):46-46
互联网日新月异,新媒体来势汹汹,传统媒体如何应对?深入生活勤于思考设置与百姓息息相关的话题,赢得百姓信任,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为媒体竖立影响力和公信力。  相似文献   

16.
张刚同志是齐鲁新闻界的一个品牌,是一个老典型,从2000年以来就坚持深入社区,赢得百姓的信任和赞誉。早在2002年,山东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大众报业集团就召开过张刚现象研讨会。张刚同志后来在贯彻三贴近、  相似文献   

17.
"你幸福吗?""我姓曾。"这段神奇对话出现在国庆前夕央视播出的《走基层·百姓心声》特别调查节目中,本是牛唇不对马嘴的回答,却被网友们封为"2012年又一神一样回复",同时网友们吐槽,指责提问记者水平太低。自然也就影响了这档节目的公信力,如果继续上纲上线,那就挨上新闻"祸福论"的板子了。  相似文献   

18.
自去年8月起,按照中央部署,全国新闻单位广泛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翻开报纸,打开广播、电视,受众欣喜地发现,新闻与基层百姓贴得近了,"走转改"栏目尤为抢眼,许多新鲜事、新面孔、新鲜词不断映入眼帘。这里的"新事儿"不是各种八卦新闻、名人轶事,而是百姓的家长里短、柴米油盐;"新脸儿"不是当红歌星、影星的面孔,而是活跃在基层的普通人;"新词儿"不是那些流行的网络用语,而是百姓的家常话、心里话。  相似文献   

19.
当前,经济报道中呈现出了一种百姓化的趋向--改变了过去居高临下的思维方式,想百姓所想,说百姓所说,倾听百姓的呼声,并平等交流,使经济报道进一步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赢得了更多的读者.  相似文献   

20.
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正在深入开展。笔者认为,走基层的要义,在管用。管什么用?就是能为基层释疑解难,解决实际问题。能让百姓的喜,鼓舞上层;百姓的难,牵动上层;百姓的乐,感动上层。百姓的事,有人办;百姓的痛,有人疼;百姓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