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震灾难岂能成媒体狂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九江2005年11月26日发生5.7级地震,然而,就是这样一起灾难却成了一些媒体难得的新闻“盛宴”和“狂欢”。地震发生的次日,我正在湖北某地,当地的几家都市类报纸都拿出优势质量和数量的版面来“迎接”这场也许对他们看来是难得的报道“机遇”。有一份24版(其中尚有1个整版的  相似文献   

2.
灾害报道,因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而备受关注。在西方新闻界,一直有"不是好消息就是好消息"的说法,记者甚至将灾难发生视为重大节日,灾难报道是各家新闻报纸的重点。在我国,受传统新闻观念和体制的影响,很长一段时间里,灾难报道被视为"禁区",报道的时效性和深刻度都不尽如人意。当下,社会的发展和资讯的丰富对传统新闻报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应对挑战,各类新闻报道纷纷在报道模式、报道理念等方面进行变革,这种变化体现了一种报道思维的革新,值得思考。本文以灾难报道为切入点,分析这种新思维在具体报道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建国六十年来的灾难新闻报道史,探讨了我国灾难新闻报道史上的教训与不足。新媒体时代,灾难报道更应尊重新闻规律,充满人文关怀,以更好地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4.
灾难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而灾难发生时人们需要大量准确而及时的信息来监测环境,消除恐慌。我国的灾难新闻报道刚刚起步,还存在反应迟钝、缺乏人文关怀等问题。放眼未来,中国传媒对灾难新闻的报道将越来越成熟,有望建立成熟的灾难新闻应急报道机制。此外,对灾难的深思与反省也有利于树立起正确的灾难新闻报道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5.
在灾难发生后,除了现场救援人员和当事人外,媒体对灾难了解情况相对较多,因此媒体的灾难新闻报道对受众获取信息有着重要的作用。综观近年来的灾难新闻报道,进步之处在于形成了多级联动,利用新媒体平台,内容趋于理性等。不足之处在于过度的悲情传播,有时会把负面事件变成正面宣传,以及面对负面情况的失语。做好灾难新闻报道应该坚持专业性,及时沟通协调,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体现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特别是新闻宣传工作改革的不断向前推进,我国新闻报道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新闻报道理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灾难新闻报道的理念更是发生了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7.
施宛佚 《新闻传播》2013,(2):135-136
因为灾难新闻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的显著特征,所以,在对灾难新闻进行报道之前,事先创建严密而精确的议程设置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包括建立应急预案、对灾难信息的有效统筹、对记者编辑的专业培训、对灾难新闻的后续深入报道,以及思考新闻媒介对灾难传播的影响等等问题,以应对灾难新闻的特性,从而报道出有条不紊、深入全面、带有人文关怀的灾难新闻。  相似文献   

8.
人类面对着一个永恒的生存话题,灾难唤起人类共同的危机感和对自我生存处境的认知。在深重的苦难面前,优秀的报道会在悲怆中发掘出独特的美感,引发人们的深刻思考。本文就媒体如何在灾难新闻的报道中对受众产生积极的审美引导提出三点浅论。  相似文献   

9.
2004年年末,印度洋的一次“疯狂”给人类带来灭顶的灾难,死亡人数已高达几十万之多,其它损失更是难计其数。  相似文献   

10.
《新闻世界》2008,(7):116-116
这是中国媒体第一次全面覆盖一场灾难,既然是第一次,自然就有很多值得留意和检讨的地方。检讨,不是为了打击士气,更不是要在伤口上撤盐,而是为了走出一条更宽广更有远景的大道。  相似文献   

11.
谢梦姣  陈淼 《新闻世界》2012,(6):192-193
本文以2010年新闻传播学核心期刊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对有关灾难新闻研究成果展开论述。研究发现,在新的社会环境和新的媒介环境下,灾难新闻研究有了新的角度,但在研究成果方面也存在些许问题。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灾难新闻报道理念的转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论文从"5?12"汶川地震后我国新闻媒体的迅速及时、公开透明的新闻报道谈起,梳理了新中国建立59年来新闻媒体在灾难新闻报道理念上发生的一些转变,并以1978年、2003年的两个转折点为界对这些转变进行了时间上的划分。最后就导致灾难新闻报道理念发生转变的深层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国内灾难新闻报道中,以人文关怀为名,进行伪人文关怀报道的现象格外突出。本文从关怀受灾者、塑造救灾英雄和强调集体主义三个方面,呈现灾难新闻报道中的伪人文关怀现象。并从道德价值、媒体职能和法律规范三个角度提出对该现象的纠偏对策。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脚步,新媒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占领新闻领域一隅,传统媒体计划经济下的思维被打破,新闻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媒体的伦理道德问题也愈发显得突出。2014年发生在福建省华安5.23道路交通事故,大陆和台湾媒体均作出了快速反应,及时对事件发生及救援等情况作出了报道,然而在此次事件报道中,还是出现了报道失实以及伤亡家属与记者冲突等问题。看似一个单独突发灾难事件,但其背后是新闻"真实性"和"时效性"的纠结,是一系列需要实践者去思考的媒介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15.
贾千慧  李晨 《今传媒》2020,28(1):25-27
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虚拟现实技术在新闻领域的应用颠覆了以往的新闻生产与报道方式,给传统新闻报道带来了新的挑战与发展机遇。灾难新闻报道作为新闻报道领域的一项特殊内容和组织形式,公众关注度高、影响范围大,然而传统灾难新闻报道在实践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试图从灾难新闻报道入手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在灾难新闻报道中应用的可能性,分析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对传统灾难新闻报道带来的创新与改变。  相似文献   

16.
媒体的灾难报道不仅具有传播信息、提供知识、舆论监督的传统功能,还具有心理抚慰功能。随着救灾工作的进展,灾难报道可以在三个阶段发挥其心理抚慰功能:初期主要体现在信息的透明、及时和全面,借以消除受众因信息缺失所导致的恐慌情绪;中期主要体现在通过有效的舆论引导安抚人心,构建心理援助和支持的平台;后期主要体现在对灾难的反思与心理重建,弘扬坚韧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7.
崔均鸣 《青年记者》2007,(14):22-22
灾难新闻目前在媒体上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探索灾难新闻的价值取向已经成为新闻理论界不能回避的一个领域。同时,也是广大新闻工作者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新闻导刊》2005,(5):25-25
灾难新闻是指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事件的报道。目前国内媒体对于灾难新闻存在着审美误区。  相似文献   

19.
灾难事件不仅不可避免地成为新闻事件,而且在新闻报道中具有突出的作用。人类不希望灾难的发生,但无法回避灾难现实。在灾难新闻报道中,记者的职业道德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报道的成败,也关系到行业的公信力,不可等闲视之。记者职业道德是由记者工作的特点而形成的记者工作的行为规范。记者的采访劳动实践是记者职业道德形成的客观基础,其职业道德是劳动实践中各种利益关系的反映,各种利益并非彼此孤立、互不相干,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各国对记者都有着  相似文献   

20.
四川汶川强烈地震让国人感同身受,为之悲泣和不屈,中华民族经历磨难愈发团结和坚强,让世界为之同悲与震撼,深感华夏儿女的坚韧与顽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