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凯俊 《新闻世界》2011,(11):205-206
随着我国国家经济实力的腾飞,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媒体在国际话语权中“失语”的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扭转。尤其是自2003年“非典”以来,我国媒体在应对突发事件的对外报道中,有了长足的进步。本文从国家话语权与国家形象建构的层面,对我国媒体近十年来对突发事件对外报道中所积累的经验,略做回顾、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2.
突发事件报道与国家形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最近,江泽民总书记和朱镕基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今年抗洪救灾报道工作一再给予高度评价。朱总理还把抗洪报道与国家形象直接联系起来,他说:今年的水灾很严重,是坏事,但由于抗洪救灾的宣传报道非常成功,把全国人心凝聚起来了,大大提高了党的威信、政府的威信和军队的威信,为党和国家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把坏事变成了好事。 最近几年来,在领导人讲话和有关文件中都有关于包括自然灾害在内的突发事件的报道与国家形象关系的内容。1994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国内突发事件对外报道工作的通知》就明确提出,国内突发事件的对外报道,“关系到我国的国际形象和新闻信誉”。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由“两办”这样两个权威机关就突发事件报道问题联合发出专门通知,并指出突发事件报道与国家形象、与新闻信誉的关系。 如何报道突发事件,确实直接关系到国家形象,各级党政部  相似文献   

3.
突发事件报道是衡量一个媒体综合实力、组织指挥水平和新闻队伍素质的重要标准,报道的好坏和水平的高低关系到媒体的影响力和形象,甚至关系到国家的形象和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4.
中国制造的广告和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在西方主流媒体的刊播预示着国家公关时代的来临。其实国家形象也隐藏在一些突发事件中,仔细比较西方媒体对中国王家岭矿难和智利矿难的报道,或许能为国家形象塑造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提高突发事件报道总体水平的关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突发事件一向是新闻竞争最激烈的焦点和热点,突发事件报道是衡量一个新闻媒体综合实力、报道思想、组织指挥水平和新闻队伍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关系到新闻媒体的影响力和形象,更关系到国家的形象和社会的稳定。科学地分析认识我国突发事件报道现状,探索突发事件报道的一般规律,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突发事件报道体制和机制,对提高我国新闻报道总体水平,增强我国主流媒体在国内外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矿难事故看国家形象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正全面进入国家公关时代,公关的手段多种多样,包括突发事件的处理。矿难频发给中国国家形象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以西方媒体对王家岭矿难和智利矿难报道的对比为切入点.分析了突发事件与国家形象的关系,中国国家公关存在的误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把矿难事故对国家形象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正全面进入国家公关时代,公关的手段多种多样,包括突发事件的处理。矿难频发给中国国家形象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以西方媒体对王家岭矿难和智利矿难报道的对比为切入点,分析了突发事件与国家形象的关系,中国国家公关存在的误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把矿难事故对国家形象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后是集中观察国外媒体对我国国家形象进行报道的一个好时机,中国政府也以此为契机采取措施树立正面国家形象。本文对德国大众化报纸《图片报》奥运前后的中国报道作了主题词统计和分析,总结了德国媒体报道特色,认为中国政府和媒体应根据奥运会前后国外媒体的报道来整合国家形象传播,在对外信息发布中发挥积极主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了解一个国家对另外一个国家或者另一个国家的某一地区的报道,对了解其国家形象和改进对外传播有一定借鉴意义,韩国媒体如何报道西藏,对了解其媒体如何塑造中国形象有一定帮助。本文选取《朝鲜日报》2005年—2014年的所有涉藏报道,予以分析,了解韩国对西藏的认识和态度。  相似文献   

10.
于小薇 《新闻世界》2012,(7):219-220
国家形象的重要性以及在塑造国家形象过程中的媒体作用已毋庸置疑。《人民日报·海外版》作为中国对外传播的一个代表性媒体,本文试分析其所报道的内容以及海外读者的反馈,以期从中浅析其在国家形象塑造方面作用及不足。  相似文献   

11.
信息交流     
在《"台州广电杯"重大突发事件与媒体的应对策略征文》专栏里,继续选发几篇来稿。《突发性事件公开报道: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元素》一文论述了公开报道重大突发性灾难事件与展示国家形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郭琳 《声屏世界》2013,(10):22-24
由于历史、宗教、经济、政治以及各种敌对势力等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地区突发事件爆发的频率和破坏力正在逐年增加。这些事件不仅给所在地区带来了巨大损失,而且给国内安全稳定的大局和国家对外形象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甚至成为今后民族矛盾激化的隐患。面对少数民族地区突发事件的特殊性,我国急需建立一套以政府、地方媒体和公众为核心的突发事件应对策略和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和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刘祥平  许芊芊 《新闻知识》2023,(1):48-54+94
本研究基于费尔克拉夫的三维模型,以《华尔街日报》2000年至2019年有关中国对外援助的112则新闻报道为例,分析西方主流媒体如何建构中国国家形象。研究发现,《华尔街日报》通过对关键词的选择,同时利用主位推进模式、霸权野心的预设和隐秘表达观点的话语互文,虚构出中国利用对外援助称霸世界的国家形象。报道中,中国国家形象经历从“不值一提”变为“机会主义”再到“野心勃勃”的变化,形象的建构与变迁折射出,报道中的话语修辞受到意识操纵,他塑形象的建构过程彰显西方媒体的话语霸权。  相似文献   

14.
刘新兰 《新闻世界》2013,(9):101-102
当前,中西方交流日渐频繁,媒体塑造国家形象的作用日益重要。中西方交流处于深度磨合状态,西方对我国国家形象的认知存在“位差”,媒体对我国的报道深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因此,西方媒体传达的中国形象并不能反映中国当前的现状。为让外界了解中国真实的一面,就需要增强我国媒体对外传播的针对性,而加强涉华舆情研究、尝试以他者眼光看中国,成为增强对外传播针对性、有效塑造国家形象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媒体的对外报道是世界了解中国立场,倾听中国声音的重要途径。渗透在新闻报道中的意识形态传递着不同的思想与价值观念。面对西方媒体对华报道制造的偏颇舆论与误解,中国对外报道策略的转变对国家形象的树立及传播真实的中国有着重要意义。从国家意识形态角度看我国对外报道的定位意识形态作为一种系统的思想观念,代表的是阶级和社会集团(包括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所谓国家意识形态是作为某个社会共同体或国家的意识形态。它是在特定的语境下对共同体成员或民族国家根本利益的反映,它通  相似文献   

16.
李速丰 《新闻世界》2012,(4):210-211
灾难事件因其灾害性、负面性而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灾难新闻因此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灾难新闻的对外报道更成为提高媒体国际地位及国家形象的重要内容。21世纪以来,我国灾难新闻的对外报道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把21世纪我国灾难新闻的对外报道分成两个阶段进行剖析,并重点阐述第二个阶段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政策的出台,突发事件的报道再次成为国内新闻界的焦点,本文拟从如何提高突发事件的报道效率这个方面来分析如何利用新闻图表提高突发事件报道水平。一、突发事件报道在媒体新闻报道中的地位突发事件最具新闻价值,受众关注,媒体重视,新闻单位影响力大小往往是通过突发事件报道体现出来的。然而,从现阶段我国的突发事件报道来看,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如果从形式与内容的创新方面来看,突发事件报道与新闻图表的结合是搞好突发事件报道的一个重要思路。二、新闻图表在突发新闻报道中的优势新闻图表作为一种形象表达新闻内容的信息传播方…  相似文献   

18.
杨羽西 《青年记者》2010,(16):32-33
由于重大突发事件报道是全球媒体的必争之地,也是国际舆论场最为活跃的热点话题,对国家形象的影响相当直接;它好似一面镜子,可以帮助我们审视自身在国际传播中的主被动姿态以及话语权大小。  相似文献   

19.
段宽 《今传媒》2012,(7):54-55
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电视媒体有着较高的媒介公信力,其视听兼备的传播方式也使其具有其他传播媒介所不可比拟的优势。长期以来,我国电视新闻媒体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沿袭传统谨慎的报道方式,缺乏对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关注,而受众心理与媒介的交互影响正是影响突发事件报道质量的重要方面。若在突发事件中电视新闻报道忽视了对受众心理的探求,没有对节目进行科学的策划,不但会影响传播效果和媒介形象而且会加剧社会危机的剧烈程度。电视新闻媒体只有对突发事件发生后受众产生的心理类型做出科学准确的分析和归纳才能有效引导舆论,化解危机,提升自身的媒介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对外媒体是开展对外传播、塑造国家形象的主要阵地,是表达中国立场、讲述中国故事的重要途径。但同时应该看到,长期以来,政府和学界对对外媒体的投入和关注仅限于中央对外媒体,地方对外媒体则被忽略,无论是对地方对外媒体的理论研究、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