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周国昌 《新闻窗》2010,(2):52-53
“新闻小言论”是针对某一新闻事实发表的理性认识及其论证。与其他新闻体裁相比,新闻小言论的明显特征就是其“评论性”,在“评”和“论”的过程中,作者不仅表明了自己对某一新闻事件的态度和观点,而且对其观点进行充分、有说服力的论证。“新闻小言论”作为一种特殊的体裁.对于发挥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体现媒体的社会责任,提高媒体的社会地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写好一篇新闻小言论,除需具备论点、论据、论证等基本要素外,还要注意“度”的把握。  相似文献   

2.
王世枚 《军事记者》2003,(11):64-64
大框框与小框框有一个故事:一歌星要在某市举办演唱会,该市某报派出一名记者去采访,不料记者空手而归,领导问其原因,他抱怨道:“那名歌星被人谋杀,演唱会被迫取消。”领导一听勃然大怒:“歌星被人谋杀不是更好的新闻吗?”这个故事让人忍俊不禁,但却给新闻工作者以启示和教育。在此,笔者想引用“大框框”和“小框框”的概念进一步说明。“小框框”就是记者事先获得的采访线索,“大框框”就是新闻记者发现和挖掘一切新闻事件的观念。显而易见,这名记者采访时只带着小框框,而没有带大框框,因而失去了一次很好的报道新闻的机会。小框框之外有新…  相似文献   

3.
张研 《记者摇篮》2006,(7):63-63
说新闻与传统的播新闻相比较,显得更加亲切、自然、流畅、口语化、更容易被受众所接受,尤其在播报民生新闻时,“说”更能密切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变“播”为“说”是时代的要求。作为播音的一种形式,说新闻符合播音的再创造性,是播新闻的一种突破、一种尝试。那么,如何才能把新闻说好呢?笔者仅就广播直播新闻如何变“播”为“说”谈谈一孔之见。一、采用谈话似的表达方式采用谈话式表达方式,首先要寻示对象感。说者不能机械的见字出声,片面追求“近话筒、小音量”的所谓亲切感,而是应心中有人,如同与知心朋友交流一般,避免产生居高临下空谈的…  相似文献   

4.
在新闻实践中,新闻角度运用广泛,这方面的经验总结也已不少。本文所要做的,是就新闻角度由什么构成和它的基本功能,做一点理论探讨。 现在讲新闻角度,较多的说法是“侧面”。有的新闻学辞书也把新闻角度表述为“报道新闻事实所选取的不同侧面”。这种情况姑谓之侧面论。侧面论的一个突出不足,是只讲到了事物的横向联系,而忽略了纵向联系。因为这样,就不能说明仰角度、俯角度等问题。侧面论也不能说明角度的“度”即角度的大与小,因为一个侧面并不必然比另一个侧面大或小。 那么,新闻角度究竟是什么?《新闻学大辞典》将新闻角度表…  相似文献   

5.
朝东 《新闻采编》2003,(6):34-34
在 基层 ,经常听一些通讯员抱怨 :“我所在的单位小 ,单位成绩又平平 ,老感觉没什么新闻可写”。通讯员中有这种“基层天地小 ,没新闻可写”想法的人占了很大比例。其实 ,这是一种误解。基层通讯员因所在的单位小、信息相对闭塞 ,不像在大机关那样获取各方面的信息快捷 ,是客观存在的。但主要还是通讯员对党当前的各项方针政策了解得还不够 ,通讯员本身对新闻理论掌握得还不够透彻 ,自己缺乏新闻敏感而造成对基层所发生的新闻“熟视无睹” ,导致觉得基层小单位“没有新闻可写”的错误认识。只要解决上述几点 ,同样 ,在基层小天地里也是可以…  相似文献   

6.
记者的精神     
吴万里 《新闻界》2001,(4):41-41
常读报常感受到记者的一种精神,一种敬业精神。比如有些记者业务能力并非很强,但其敬业精神能使其勤能补拙,也照样采写到不少新闻,有的甚至是常易被人疏漏的新闻。比如上海新民晚报女记者邵宁已算是比较有成绩的记者,但从不小看一些不起眼的新闻。10月2日该报综合新闻版上她采写的一则小新闻:“与鸟同嬉佳节乐趣多——和平公园鸟语林侧记”,读后顿觉津津有味。别小看这么一则小新闻,它至少向读者提供了一个假日出游的好去处,而且在上海这一“水泥丛林”世界里,她向我们指点的是一个回归自然、进入鸟语花香的好去处,多么具有诱惑…  相似文献   

7.
命题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应试者根据这个给定题目进行写作。而新闻创作是记者根据题材制作新闻的过程,具有自我选择性。看上去,"命题作文"这个词似乎和新闻创作相距甚远,然而,在许多新闻采访过程中,由于客观因素限制,记者时常会遇到"命题作文"这种情况,有的是题材固定,有的是主题固定,因此无法进行自我选择。如何在这种"命题作文"下,创作出一篇优秀的新闻作品呢?  相似文献   

8.
程彻 《新闻前哨》2004,(5):29-29
新闻要求有“新闻点”。新闻点的选取与表述往往是一部新闻作品成败好坏的关键。特别在反映一个比较大的新闻主题时,笔者认为记者应该具备一种“伸缩自如”的本领。所谓“伸”,是指延伸、放大、宏观把握;所谓“缩”,就是凝缩、缩小、微观展示。从大处着手,却于社会经济生活的精微细致处起笔,以小见大来表现新闻主题。简而言之,就是要善于捕捉  相似文献   

9.
学会倾听     
屈指算来,我从事新闻工作已有九年了。也记不得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从周围人眼中的“小妹妹”,变成了现在小同志们口中的“宋姐”。年纪长了,热情不减,这九年来,我对于记者这份工作,从来没有厌倦过。其实在这里,我并不认为自己有多少资格去谈什么“自己的新闻体会”。因为周围有着太多优秀的新闻人。所以今天的我,愿意以一位仍然年轻的新闻工作者的身份,再一次去认真地审视自己的新闻之路。平等对待每一位被采访者如果说“采访”是一种艺术,那么这种艺术所面临的基本问题便是对待被采访者的“态度”。一个记者在采访中应该“问什么”、“怎么…  相似文献   

10.
李江 《新闻前哨》2010,(5):102-102
新闻特写作为把电影特写与文学特写手法引进新闻写作领域的产物.它是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它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问。通过一个片断、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作出形象化的报道。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在新闻媒体的竞争中,广播要达到生动、形象、感染人的宣传效果,必须在新闻写作上有质的变化,让一些“镜头化”、“目击式”、“素描法”、“特写式”的新闻发挥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11.
高金国 《青年记者》2006,(19):29-30
区位谬误与简化论是社会学的两个概念。造成这两个问题的核心,都是用以研究的分析单位出了问题,有的是分析单位偏移(区位谬误),有的是分析的扩大化(简化论)。这种偏移或者简化,在新闻操作中也很常见。简化论,“即用一组特别的、狭窄的概念来看待和解释所有事物”。“社会学家只  相似文献   

12.
新闻事件发生、发展和变化是一个客观过程,写新闻抓“事件特征”要学会从“事件链”中找特点。寻找和选择“事件特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事情的起因中找特点。 我们常说“事出有因”,一件事情出现了,发生了,它不会是无缘无故的。 事情发生的起因是复杂的,有的是单一原因,有的是多种因素,有的是起因与结果互为因果,我们不仅要注意了解事情发生的起因,还要注意穷尽事情发生的各种原因。 提出从起因中找特点是有针对性的。我们一些初学新闻写作的同志,注意了解事情发生的过程,注意了解最后的结局,对起因却往往忽视,对事情发生的大背景、小背景等间接原因和导致事情发生的直接原因了解不够,因而影响新闻意义的发掘和新闻特点的发现。 从起因中抓特点,在新闻写作中也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背景、原因是新闻的基本要素。有的事情看过程无大特别,看结果,也不突出,但与起因一联系,一比较,一对照,特点就出来了。比如:一个军人与一个姑娘相识、相恋最后成为夫妻,这个过程没有特别的,也不  相似文献   

13.
新闻是对客观事物的报道,是主观反映客观的产物。新闻写作作为写作的一种形式,它是客观存在和大脑思维共同作用的结果,必然要经历一个由“物”到“意”再到“文”的过程。新闻中的“物”是客观事实,是记者的采访对象或观察对象。它是新闻的本源,也是新闻的本质属性之一。“物”是新闻具有说服力的最重要因素。任何新闻都是对客观存在即“物”的报道。从客观事实到新闻,要经历一个中间环节———作者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加工。这一过程就是新闻写作的“意”。人脑反映客观事物,不是机械、直观的反映,而是自觉的、能动的反映,它是…  相似文献   

14.
杨国平 《河北广播》2004,(1):51-51,50
有人把广播新闻的终审看作是一个程序,一种签字的权利。其实它不仅仅是一个程序,一种权利,它更是一种责任。所以,新闻终审责任重大,把关必须坚持“四不”。  相似文献   

15.
栗志涛 《新闻三昧》2000,(11):33-33
报谓“小新闻”就是与全国性的“大新闻”相比发生在某局部范围内的新闻。所谓写大“小新闻”就是提升发生在局部范围内事件的新闻价值,使其具有全国性的意义。基层通讯员经常接触的就是一些发生在身边的事件,那么如何才能把我们身边的“小新闻”写大呢?第一要注重研究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及当前的工作重点,准确把握局部工作在全国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城市民生新闻的采编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凯乐 《新闻爱好者》2008,(10):105-105
“民生新闻”一词,虽然从学术角度讲,现在还没有一个获得普遍认同的严格定义,但是作为一种独特的新闻现象、一种专属的新闻栏目,一种独立的新闻形式,现在已经得到媒体、学术界和老百姓较为普遍的认可。本文不打算从专业角度,对这一名词进行学术上的阐释和定义,而是从一个省会城市电视台从业者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李文强 《军事记者》2004,(11):32-33
策划是新闻竞争得分的一个重要“砝码”。同样的新闻题材,宣传效果的好坏,策划是关键。为此,许多新闻媒体都把新闻策划作为新闻竞争的关键环节来抓。随着策划在新闻界的广泛运用,另一种现象——策划新闻也应运而生。策划新闻到底是不是新闻策划呢?结合这个话题,本从“事实在先,新闻在后”的角度,力求对新闻策划与策划新闻的区别、处理好策划与采访的关系、在新闻策划当中应注意的问题略表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18.
新闻策划方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新闻工作人员来说,做好一篇新闻策划则有更多的具体的要求和方法。有学者认为,“新闻策划是使新闻不断出新的魔棒”,“策划是新闻的新增长点”。新闻策划是指采编人员为了更好地配置新闻资源、获得最佳新闻效果而在新闻活动中创造性地进行的精神劳动。它是对一个单体新闻事实或一组系列新闻,符合新闻规律的一种谋划,它可以是已经发生,正在发生或预见性的新闻.  相似文献   

19.
成为主流媒体是每一个媒体的梦想。要成为主流,在无法放弃社会新闻的前提下,必须改变社会新闻的传统报道方式,寻找一种社会新闻的崭新报道方式,把社会新闻变成人人需要的“实用新闻”,加大社会新闻的服务功能。让读者感觉到:社会新闻不仅“好看”,而且“有用”。那么,怎样增强社会新闻的服务性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张晶 《记者摇篮》2006,(6):14-14
如何独辟蹊径,写出角度精巧、引人入胜,在社会上引起反响的好报道来呢?记者认为,要想在现今激烈的新闻竞争中取胜,占有更多的新闻源必须学会做一个优秀的“卧底”、一个生活的“卧底”。“社区”也能出大事做生活的“卧底”,顾名思义首先要深入生活。记者多年的采访实践表明:“社区”是发现和挖掘新闻的一个好地方。笔者这里所说的“社区”,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比街道更小的行政区划,而是有别于以往较大、较广、较高层面的,更小、更细的采访对象。这个“社区”既可以是一个单位,也可以是某一个事物或是某个个体。目前,占有社区资源已被越来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