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科场舞弊案层出不穷,在科考前考官与士子交通舞弊,关节条子盛行,致使科场舞弊不断发生,科场大案要案接连出现。为整肃科场、整顿吏治,清代尤其是清前期采取严厉措施惩治舞弊的考官士子,进而整肃科场,使科场秩序有所好转,同时也使吏治廉洁。本文拟以戊午科场案为中心,从整顿吏治的角度以及把此案置于清代整个科场案中两个方面来探讨清代科场案。  相似文献   

2.
明代科场案的发生及其特征与有明一代的政治生态紧密相关。从明初降至明季,随着政治生态的恶化,有明的科场大抵经历了从大抵服帖渐至弊窦丛生,终成积重难返的变动过程。面对着愈益繁复的科场案,官方不断完善考试程式及各种防弊措施。与此同时,民间力量也试图通过各种方式影响科场以增加自己中第的可能性。二者之间的互动既促进了科举制度的完善,又使得科举制度不断走向僵化。  相似文献   

3.
清代,大的科场案(由科举引发的舞弊案)共有三起,分别为顺治十四年的丁酉科场案、康熙五十年的辛卯科场案和咸丰八年的戊午科场案。  相似文献   

4.
自科举取士以来,科场作弊之风便应运而生。累朝累代,其手法五花八门,不一而足。有趣的是,竟有以此为营生的书贾。据新华社记者郑黎报道,近来在浙江宁波和余姚市接连发现用微刻字体刊印的袖珍八股文刻本,便系清代科场作弊专用书。  相似文献   

5.
科举经费对科举考试的有效开展意义重大。清代科举经费名目繁多,尤以考试过程中科场运作经费名目最多,不过就其大者而言,主要包括科场食用费和员役工赏费两项。通过分析和探讨清代河南乡试科场运作经费开支情况,发现清代河南乡试科场运作经费不仅名目繁多,支出占整个乡试经费开支中比重最大,其经费支出情况还具有规范性、等级性和人文性特点。  相似文献   

6.
自科举制度产生后 ,读书、应试、做官就紧密联系在一起。历代科举及第者甚少 ,为了中举及第 ,于是 ,“通关节”、“冒名顶替”、“挟带”、“替考”等舞弊手段在科场上纷纷登场。历代统治者对科场舞弊深恶痛绝 ,并采取了一定的防范措施和惩治手段。客观地看待和评价历代统治者对科场舞弊所采取的防范措施 ,对当今严明考场 ,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科场成名是洪秀全之类的传统士人梦寐以求的事情,然而洪秀全却久困场屋,屡试不售。科场的屈辱让他在心理情感上产生了由失衡到畸变的嬗变。该文试从心理学角度对洪秀全一生的心理历程作一剖析,以阐释其对科举久久未能释怀的缘由,即因科场受挫而导致的病态心理使他对科举的情结越结越紧并由此纠缠其一生。  相似文献   

8.
唐代科场试赋内容丰富,就《文苑英华》所收录之40类主题而言,与现存科场试赋直接相关者达17类。这些主题大都围绕帝王展开,是对前朝或当时帝王政治、文化生活的反映,体现出了试赋的时代特征。在唐代科场试赋中,符瑞类主题在实现朝廷选官的政治目的时,表现出了强烈的现实观照,足见命题并非随意为之,而是折射出了当时的政治背景和现实需要。要对符瑞类试赋进行研究,首先需要明白何为符瑞和明  相似文献   

9.
杜荀鹤是晚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是一个关心人民的儒者,有远大的志向。他唯愿有朝一日通过“蟾宫折桂”而有所作为。在二十几年的科举生涯中,他尝尽了辛酸,写下了众多的干谒诗。在晚唐科举腐败的大背景下,要想中得一第尤为不易,杜荀鹤在科场中蹭蹬之久,求功名之心切也是晚唐诗人中少有的,他是晚唐少有的一位醉心于科场,与科举结下了不解之缘的诗人。  相似文献   

10.
翻开清代文学史,不难发现,其艺术成就卓著的文学家绝大多数都是科场失意或无意于科举功名者,科场得意、官运亨通的文士反而很少有较高的艺术成就,而既科场得意又有较高艺术成就的文人就更为罕见.这就不得不使人联想到这样一个问题,清代的科举考试与其文学家、文学作品乃至文学的发展是否存在着某种必然的内在联系。清代科举考试,基本沿袭明朝旧制,然而较之以往任何朝代则更加严密繁琐.就考试的程序、内容及形式而言,院试两场,乡试三场,以及会试殿试,科考的主要内容不外乎“四书五经”。使得考生必须死  相似文献   

11.
关于唐寅科场案,历来众说纷纭。文章通过对官史、私史、笔记、诗文书画的考查以及充分的逻辑论证,揭示了唐寅科场案的真相:徐经和唐寅没有贿赂程敏政而获得试题,华昶的参劾也是依据本身职责作出的。  相似文献   

12.
明代乡、会试中的贴卷,是指将违反科场作文规定或作弊的考生试卷,贴于贡院墙外或至公堂不再录用。贴出原因具体有考生越舍互录、未能及时誊真,文章字数不符规定、出现避讳之字、命题错落、违反各种作文格式及被发现关节作弊等等。贴卷之法具备减轻考官阅卷负担和提高科场公正性等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贤才被抑和不利收士子之心等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李国荣 《中国考试》2004,(7):35-37,54
科举时代.士子作弊最常见的方法是夹带。对科场夹带作弊.历朝政府均严厉禁止。据史书记载,唐时“搜索衣服.讥诃出入”。宋代定制,士子入场须“解衣搜阅”。金代更有独特的入场之前“沐浴更衣之法”。元时规定.举子入院“所携物件皆拆封点检”。清沿明制.并借鉴历代反舞弊举措,对科场夹带的禁防律令  相似文献   

14.
清代科场案接二连三,对清代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等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顺天乡试案在清代科场案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大,相对于其他省闱的乡试案,顺天乡试案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因而很值得大家关注。另外,顺天府地处京畿地区,从行政区划上来说,属于直隶省的一个府,因而对于顺天乡试案的研究是河北科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在唐寅的经历中,旅游是很重要的生活内容。唐寅于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年)因科场舞弊案被累下狱,为了排解科场冤狱带来的痛苦,他内隐其志,外显其身,改变传统隐士自闭于山林或者田园孤芳自赏的老套路,游于四方,旗帜鲜明地追求物质感官享受。他这种适志生存、自适尘世的生活方式最终铸就了唐寅作为市井文人和艺术家的文化性格。  相似文献   

16.
孟迟是晚唐前期中下层寒士、诗人,在科场与幕府间寻求个人出路,会昌五年及第,后供职于幕府;有诗名,尤工绝句,诗歌题材较集中;诗人的经历和作品在同时代寒士群体中较具典型性.  相似文献   

17.
科场撞骗是经济撞骗、政治撞骗在考试领域的反映。清代前期,撞骗舞弊成为科场的又一大弊端,败坏着考试的声誉,影响到社会稳定。乾隆年间,面对这一舞弊的凸显,清政府就如何治理撞骗舞弊进行了积极的探讨,严管严查严惩政策的持续出台与实施,狠狠打击了撞骗舞弊势力,保障了公平公正的选拔考试顺利进行,为后人从严治考、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唐代重视科举,但由于荐举制度、门阀制度、科场腐败等原因,落第成为极为普遍的现象,唐代的各个时期都留下了许多落第诗,晚唐尤多。晚唐诗人赵嘏是长期沉沦科场的典型,写下很多出色的落第诗,从他的这些落第诗可以看到落第对晚唐士人的影响以及落第诗人的心态和风貌。  相似文献   

19.
科场蹭蹬的凌濛初对封建科举制的不合理性有较深刻的认识。“两拍”中,他很同情那些怀才不遇之人,特别赞颂了那些有才之土和识才者。他主张“天下寸长尺技,俱有用处”,要求朝廷广开门路,选择各方面人才。这种人才观在明末黑暗社会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20.
干谒之风在唐代的盛行,原因是多方面的,它与当时社会的政治、思想文化政策及士人的心理风貌有密切关系。而相对于科场应试文来说,唐代干谒文章又表现出了复杂多样的特点。本文就这两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