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解释学是一门起源于西方的古老学科,现已成为一门国际显学,涌现出海德格尔、伽达默尔、德里达等解释学大师.作为一种适用于整个人文学科的方法论,解释学同样也适用于图书馆学研究.“理解的历史性”、“视域融合”等解释学理论,对于中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本土化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文章以图书馆核心价值研究为例,说明图书馆学进行解释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哲学解释学与新闻传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当代西方具有弥散性影响的文化哲学,哲学解释学的思想已经深刻地渗透到人文学科、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新闻传播学若能从包括解释学在内的众多“显学”中汲取思维资源,或许能更加茁壮地成长。 一、哲学解释学概述 解释学是关于理解与解释文本意义的理论或哲学。所谓对本文意义的解释,其范围大致包括对文本作者、文本的结构和意义、读者接受文本等的理解与说明。  相似文献   

3.
运用现代解释学的主体间性视角,在建构文本意义的哲学基础上提出“档案作为解释的世界”,反思了在档案研究中所存在的机械套用传播学研究的理论迷思和实践误区,指出在传播解释学的理论视阈下来解读档案的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4.
解释学是西方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哲学,其既是方法论,又是认识论,作为一种哲学思想已经渗透到教育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影响广泛。本文通过阐述解释学的产生和发展,分析其对于新闻学的重大影响及对新闻学的借鉴意义。本文将从解释论中提出多种要点,并从解释学对象、解释学立场、解释学原则三个角度去深度解构新闻学。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解释学与新闻的倾向性、真实性、解释学与解释性报道、解释学与新闻采访等几个角度 ,揭示了解释学对新闻传播学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明确了“必须重视解释学方法在传播学研究中的运用”之后 ,有必要对“解释学方法”作具体的说明与介绍。解释学方法是一种与实证方法、批判方法鼎足而立的传播学研究中 ,乃至一般的社会科学学科研究中的重要方法。对这种“鼎足而立”的态势的形成过程 ,我们在前一篇论文 (《必须重视解释学方法在传播学研究中的运用》)中是这样加以说明的 :实证方法即行为科学方法 ,是社会科学学科作为“科学学科”所采用的主流方法 ;不进行实证研究的传统人文学科是不能跻身于社会“科学”之林的。但是 ,如果社会科学学科单纯运用实证方法 ,就克服不了诸…  相似文献   

7.
柳小龙 《新闻世界》2013,(8):304-306
“前理解”是解释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传播者是新闻文本意义生成过程的逻辑起点,受众是新闻文本意义生成的落脚点,两者的前理解对新闻文本意义的生成有着重要作用。前理解作为“此在”的一部分,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动态过程中的前理解与新闻文本意义的生成,是一个相互推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现代哲学解释学认为,在文本阅读活动中,“视野融合”就是理解者的当前视野与文本的历史视野的交融:阅读理解活动的根本意义,在于我们从文本中“重新获得一个历史过去的慨念,以致它同时包括我们自己的概念在内”。对这种“观野融合”的阅读原理可以从以下二个方面来把握:一是文本意义的理解观——即“一切理解都是自我理解”;二是文本意义的创造观——即“我们总是以不问的方式在理解”;三是文本意义的批判观——即“提问就是暴露和开放”?  相似文献   

9.
张杨  李丹 《新闻世界》2013,(5):279-281
本文对解释学的发展历史进行简要的梳理,将其划分为古典解释学时期、现代解释学时期和批判解释学时期三个阶段。并就解释学与新闻传播学中新闻文本的客观真实性及解释性报道探讨解释学与新闻传播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李婧 《大观周刊》2011,(52):12-12
解释学的发展已有很长的历史了,是人文社科里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解释学源于对圣经等历史文本及其渊源的阐释.它深深扎根于人文科学之中,致力于对文本、历史与文化的解释。对解释学的研究其涉及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阐释,进行丰富。现选择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对解释学进行分析和探究,加深了解.进而加以掌握.从而可以用解释学的研究方法指导自己今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解释学方法与新闻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当代西方的具有弥散性影响的文化哲学,哲学解释学的思想已经深刻地渗透到人文学科、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解释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新闻学的研究(呈现和表达、理解和解释)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客观,而这需要各种文本的理解、还原与再现,解释学的方法论述从另一个角度解构这一过程。本文简要地从中提取若干要点,...  相似文献   

12.
王琳 《图书情报工作》2012,56(24):55-59
认为作为人文科学基础的解释学对情报学人文研究范式的巩固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从解释学角度对实现情报学人文研究范式发展的具体途径进行讨论,包括以人为中心的研究思路、强调历史社会文化情境、学科传统与权威的重要性、整体性方法的凸现以及对实践作用的再认识等。  相似文献   

13.
现代哲学解释学的主要观点是强调对象意义的历史性和相对性,无疑这种理论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在认识上达到了深化,尤其是在音乐作品的研究中.本文从现代哲学解释学的角度出发,剖析了音乐作品两个最本质的特征--音乐的情感性和非语言性.  相似文献   

14.
运用现代解释学的主体间性视角,在建构文本意义的哲学基础上提出"档案作为解释的世界",反恩了在档案研究中所存在的机械套用传播学研究的理论迷思和实践误区,指出在传播解释学的理论视阁下来解读档案的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别具一格的建构———读《文学解释学》□马大康金元浦先生的《文学解释学》致力于建构中国当代文学解释学新体系。它博采西方现象学、解释学、接受美学等理论精华,努力发掘中国古典解释学思想的丰富遗产,予以改造、融合、阐发、创新,由此建构的新的文学解释学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6.
地区媒介形象是地区软实力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了地区外部投资者、游客以及内部市民的态度评价。那么,地区媒介形象的社会建构机制怎样?研究这个问题,最终有利于构建符合地区发展需要的良好的地区媒介形象。本文以解释学的“成见”理论和传播学的“刻板印象”理论为根据,借助《人民日报》等媒介的报道统计数据,研究发现地区媒介形象的形成与“成见”或“刻板印象”有关,“传统”(经济政治地位、地理位置、地区突发性事件等)与“权威”(个体权威、权威机构、大型节庆活动)在地区刻板印象的建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7.
解释学视野中新闻文本的存在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岚 《当代传播》2011,(6):31-33
在解释学视野中,新闻文本有独特的存在态势:它是典型的文本,超越了话语所指称的具体事件;它与接受主体之间存在着间距,使接受主体重新对文本的意义地“占有”成为可能;它作为一种存在形式,明确的接受者消失后,但又预设了潜在的接受者.正是因为新闻文本的这些独特态势,加快了媒体的反应速度,促进了新闻文本进一步逼近真实,对新闻接受者...  相似文献   

18.
从解释学角度分析图书馆馆长战略型领导力,对图书馆战略转型和变革,以及战略领导的初始条件和边界进行重新审视.在我国当前发展形势下,基于图书馆馆长战略型领导力理论,从文化层面分析图书馆馆长与战略的契合,以重构图书馆馆长战略领导的实践模式,在此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和运用到解释学的理解工具和话语分析功能.  相似文献   

19.
覃岚 《编辑之友》2011,(12):98-100
审美理解是一种特殊的理解,是对解释学理论的深层次运用,当我们开始探析新闻编辑对新闻文本接受理解的深度的同时,就已经开始了美的探寻。伽达默尔说:"美学必须在解释学中出现,这不仅仅道出了美学问题所涉及的领域,而且还指出了解释学在内容上尤其适用于美学,这就是说解释学必须相反地在总体上这样得到规定,以至它正确对待了艺术  相似文献   

20.
伽达默尔作为解释学的集大成者,曾提到:“我们的出发点是:艺术作品就是游戏——就是说,艺术作品的真正存在不能与它的呈现相分离.正是在它的呈现中才出现了一个构成物的统一性和同一性。本文就伽达默尔的游戏观结合鲁迅创作来探究解释学中游戏观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