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当代新闻研究领域普遍忽视对直接引语意义的研究,我国记者在新闻报道中也普遍忽视对直接引语的使用,而在西方新闻界,几乎到了没有直接引语便不成新闻的程度,西方新闻学者也普遍重视对直接引语问题的研究。直接引语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意义重大,许多情况下必不可少。直接引语是新闻中用引号引起来的新闻中人物(包括新闻人物)说的话,直接引语要真实、准确、一字不差,完全忠实于新闻中人物的原话。中西在使用直接引语方面的差距我国记者在重视使用间接引语的同时,普遍忽视对直接引语的使用,尤其是对于重大时政新闻的报道,常通篇采用间接…  相似文献   

2.
宋海霞 《新闻知识》2012,(8):110-111
新闻写作中使用直接引语看似枝节小事,却关系到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本文分析了新闻直接引语使用中失实的表现形式,并提出了维护新闻直接引语客观真实的相应措施。从根本上来讲,记者的职业道德是新闻直接引语客观真实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石坚 《传媒观察》2005,(10):57-58
在新闻报道中引用人物原话,已成为现代新闻写作不可或缺的手段,是让新闻变活的“秘密武器”之一。西方新闻教科书中把它称作“新闻写作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4.
新闻写作勿忘“直接引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同春  邓涛 《记者摇篮》2004,(12):12-12,18
马克思在《(莱比锡总汇报)的查封》一文中.把“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和“根据希望来描写事实”作为区分“好报刊”和“坏报刊”的标志之一,他认为好的报刊应该是“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的。诚然,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用事实说话”是个简要表述,全面表述应为:迅速地用新闻事实向受众(读者、听众、观众和网民)报道。  相似文献   

5.
新闻直接引语可以改动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我国部分失实新闻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正是一些似是而非的新闻观念导致了某些失实新闻的产生。新闻直接引语可以修改,即是其中一种为中国新闻界不少人习焉不察、见怪不惊的错误新闻观念。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特殊的叙述形态,直接引语能给文本创造出"逼真"的叙述效果。也恰恰因为这一点,在新闻报道中使用直接引语更应严肃和审慎,不能不顾新闻叙述的真实性要求,乱用直接引语;也不能不顾新闻叙述的有效性要求,滥用直接引语。过分沉迷于直接引语营造的叙述效果,容易让新闻记者产生一种自大的感觉,以为可以通过操纵叙述技巧,人为制造真实感或隐晦传达观点,这其实都是不尊重新闻规律的表现,是需要避免的新闻叙述误区。  相似文献   

7.
在消息写作中,导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从1865年4月14日美国总统林肯遇刺、港口新闻社发出的消息最早使用导语到现在,经历了第一代亦即“五要素”齐全的导语(1889年3月30日美联社记者约翰·唐宁从南太平洋沿岸小城阿庇亚发出的报道风暴灾害的消息导语,被认为是第一代导语的发端)、第二代“部分要素”导语(产生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消息写作技巧的不断提高,第三代导语——丰富型导语(又叫自由式导语)出现了。请看合众国际社发过的一则消息:“请把耳套、手套、雪靴和烈性酒放在身边——我国至少还有6个星期的冬天要过。”…  相似文献   

8.
与西方新闻相比,直接引语的缺失是中文报纸普遍存在的问题。仅以辽宁地区的报纸为例,普遍忽略对直接引语的使用,间接引语的使用频率却相当高,记者转述的话语比例更高。  相似文献   

9.
一、新闻就是"他说" "新闻就是‘他说’,"为了强调引语的重要性,西南政法大学全球新闻学院院长、新华社原高级记者李佩曾这样说.这是为什么呢?记者是社会忠实的观察者和记录者,如果记者在新闻报道中发表个人观点,就等于夺走了别人说话的权利.记者的权利是一种公权.公权不能变成私权,记者不应利用自己手中的笔,表达记者个人观点.记者在新闻报道中如果没有引语,就不能称之为记者.  相似文献   

10.
杨慧芸 《新闻界》2005,(6):121-123
记者在新闻写作中使用直接引语,能够作为支撑调查的有效证据增加报道的可信度,提高新闻的真实性,增强新闻的人情昧,体现人物个性,改变新闻的节奏和韵律。同时,新闻媒体可以利用新闻人物之口说出媒体希望表达、但却不便公开表达的观点和立场。但是,有学者指出,目前我国媒体(报纸)的直接引语使用情况仍然不尽人意。本文把直接引语的问题细化为若干假设,用选取的样本数据进行分析检验。  相似文献   

11.
记者或通讯员在采写新闻的过程中,无论怎样接近新闻事实,也不能做到所有事实都由自己目睹。从大量新闻实践来看,恰恰相反,大多数新闻事实是靠记者或通讯员搜集来的。所以,新闻就要告诉读者事实的来源,指出其中言论的归属。这就需要引用。  相似文献   

12.
13.
西方新闻教科书把直接引语称为"新闻写作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之一",相比之下,国内新闻报道就不同程度存在直接引语缺失、不善用直接引语的现象。本文通过大量报道文本实例阐述了直接引语的重要作用,同时指出了使用直接引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通讯的素材大多是采访得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通讯可以由大段大段的直接引语构成.而事实上,通讯中直接引语少之又少(不包括原始形态的人物对话).那么,人们在写通讯时是如何权衡直接引语的使用的呢?在哪些地方使用直接引语呢?  相似文献   

15.
“引语是一则消息或特写的灵魂,它们能让无趣的故事变得有生命力.能使好故事变得更有趣。”在西方新闻界,能够巧妙地使用合适的引语——尤其是直接引语(direct quotations)——是一个好记者必须具备的素质。巧妙地使用直接引语能为新闻报道增色,但是直接引语必须确保准确使用,因为“引号是对受众的一份誓约,它保证引号中的话是某人说出或写下的原话”。一旦使用直接引语,编辑、记者必须确保引号中的句子是来自当事人的原话,而非杜撰。  相似文献   

16.
语言的功能主要是建构思维以及简化认知。语言的编码一旦僵化,将会湮灭于潜意识。批评性话语分析的方法能使语篇消费者发掘语篇和权力的依存并自发地对语篇进行批判性的解读。  相似文献   

17.
张俐 《青年记者》2012,(9):47-49
“逼真的对话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能够吸引读者.它也比其他任何东西都能更快、更有效地表现角色的特点(狄更斯有一种在你头脑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以至于你感觉他入木三分地刻画了描写对象的外表——如果你回过头来再看一遍,你会发现,他实际上只用了两三句话描写外表,其余的都是他用对话来完成对人物的塑造).”美国“新新闻学”之父汤姆·沃尔夫的这个观点不仅对文学写作有用,对于新闻写作同样有用.  相似文献   

18.
新闻要求用事实说话,而巧妙地使用“直接引语”说话,便是用事实说话的主要方法之一。 直接引语指的是记者通过采访得来的被采访者的原话。在新闻报道中,直接引语已成为新闻写作不可或缺的手法。随意翻开《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经济日报》、《黑龙江日报》等媒体,都不难找到使用直接引语的报道。  相似文献   

19.
正新闻要求用事实说话,直观展现事实真相,让读者感觉如"亲眼所见"一般。如何实现读者与新闻人物的"面对面"交流,让读者"亲临现场"感受事件发生的进程?使用直接引语,让新闻人物开口说话,恰到好处地运用新闻人物的话语,哪怕只是一两句,它所产生的作用可能强过新闻记者絮絮叨叨陈述一百句。直接引语的作用增强新闻报道的现场感——使用直接引语,通过人物的语言来反映正在发生的事件,能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现  相似文献   

20.
秦泳 《军事记者》2009,(3):38-39
堆砌军事术语、史见场面不见兵,是训练报道的通病。《人民军队》报2008年11月20日一版头条位置刊登的消息《训练日一个不误码 训练内容一项不漏》,是对那种开头来一段“信号弹升空、炮火轰鸣”的描写,接着来一段概括性叙述,列举一两个课目的老套路的突破,是对训练报道写作方法的创新尝试,值得我们在采编工作中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