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无声的功勋》是由江苏省国家安全厅和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打造的红色历史题材系列微纪录片。本文以其为研究对象,从隐蔽战线革命历史的红色记忆建构、情感认同与媒介关系的视角入手,分析系列微纪录片如何从影像叙事与传播、典型人物塑造等角度进行红色主题的表达与传承,激发受众的民族自豪感与国家认同;如何开发拓展同主题新媒体衍生融创作品,进而形成主流纪实影视产品的品牌化,体现了纪实作品创作的真实性、艺术性、思想性及创新性。  相似文献   

2.
<正>"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这首久唱不衰的《我的祖国》,是电影《上甘岭》中的插曲。1957年公映的电影《上甘岭》,是第一部表现抗美援朝的经典影片。讲述的是1952年10月份,坚守上甘岭阵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在连长张忠发的率领下,与敌人浴血奋战的故事。鲜为人知的是,张忠发的人物原型,就是在上甘岭战役中荣获一等功的张计发,今年86岁的他在河南省信阳军分区干休所颐养天年。  相似文献   

3.
电视人物专题片是电视专题片中重要的一类。人物专题片在向观众传达信息、知识、价值取向的同时,还必须充分表达情感,满足人们审美情趣的需求。专题片的叙事、声画语言、细节对于影片的情感表达都起到关键作用。只有充分表现人物的情感,给人以鼓舞和启迪,才能够使影片中表达的主题具有超出展示个人命运以外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4.
美国记者麦克道格尔说过:“读者兴趣就是人情味,是对人类的兴趣,对人类美好和进步感到兴奋,对他人的不幸的同情。”任何一个人,不论其所处的社会阶层如何,在心理上都有情感需求,都需要心灵的慰藉。正因为如此,电视台纷纷设立情感类节目,广播开通情感热线,报纸争先恐后地开设情感倾诉栏目,甚至一些产品广告,也纷纷打出情感牌,希望以情动人,赢得受众的青睐。而期刊市场,在总体萎缩的大环境下,以情取胜的刊物,如《知音》、《家庭》等,一直长盛不衰,保持着稳定的发行量。可见,体现了真善美的情感表达,确实能够赢得广大读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5.
6.
罗旋 《声屏世界》2021,(3):38-39
由张艺谋执导,陈道明、巩俐领衔主演的电影《归来》讲述了在大西北进行劳改的陆焉识平反归来,一次又一次努力尝试唤醒妻子的记忆,最后选择默默守候的具有时代印记的爱情故事.影片通过平实、朴素的镜头语言展现动荡年代里深沉的情感,用柔和、质朴、温暖的光影定格人物的故事,化解历史与个人的矛盾,解构人们对于特殊年代历史的印记和家庭情感...  相似文献   

7.
对色彩有非常具体的追求是张艺谋和很多导演的显著区别之一。张艺谋电影中红色的运用,充分体现了丰富的美学价值。对影片的格调氛围、人物情感、主题表现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红色的运用有如线索,贯穿影片始终。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顾长卫的新片《最爱》着手,并与《孔雀》、《立春》两部影片比较分析,探讨了顾长卫电影的空间设置、人物塑造和主题价值.顾长卫的电影以其贴近现实的创作态度,在喧嚣的商业大片洪流中,因其稀少而尤显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9.
2004年10月8日,以纪念40周年之名,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再登舞台。 盛衰荣辱,大起大落,毁誉褒贬,各达其极。《红色娘子军》风雨四十载,成就一个真实的神话  相似文献   

10.
广宁 《大观周刊》2011,(32):11-11,6
《乐记》是迄今为止我国最早的音乐美学论著,它总结了先秦音乐美学的成果,具有较为完整的体系,它在中外美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堪称我国古典美学的奠基石。《情感与形式》是一部论述以“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为中心的20世纪符号美学专著。两部横跨千年的美学著作在音乐的产生、创造、审美等方面都有相似的见解。但是侧重点又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1.
李彤 《东南传播》2021,(11):68-70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百年建党之际,《1921》《革命者》《红船》等讲述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的影片相继上映,并取得不俗成绩,部分电影甚至实现了"破圈"传播效应.本文研究试图从正在热映的建党百年红色电影《革命者》出发,对其叙事模式、人物塑造、视听语言方面进行详尽剖析.试图梳理出近两年红色电影在人物塑造和史诗叙事等层面呈现出的异质性,这也是未来中国红色电影的创作规律和发展取向.  相似文献   

12.
孟岚 《军事记者》2014,(5):30-31
军事人物报道中的情感运用,是典型宣传效果的倍增器,必须加以重视。军事人物报道目前在情感运用上还存在不少问题,必须加以纠正。军事人物报道,要用情感架起作者、人物和读者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13.
徐锦博 《视听》2023,(4):43-46
乡村题材网络电影《毛驴上树》《毛驴上树2:倔驴搬家》在内容上一改我国农村题材电影常见的套路化剧情、扁平化人物塑造、题材同质化等问题,以平民化的叙事视角展现了“第一书记”帮扶“毛驴们”摆脱贫困的事迹。电影创作者通过叙事空间的创新表达,将乡土叙事空间、情感叙事空间进行重新建构,以个体农民的情感作为主要叙事线索,展现了个体农民的情感世界,使得叙事空间架构环环相扣、跌宕起伏,让观众身临其境般地体会扶贫的过程,获得独特的视听感受。  相似文献   

14.
杨阳 《大观周刊》2013,(2):21-21
时间和空间同为叙事存在的基本维度,然l而在长期的文学研究中,我们一直强调时间因素的重要性.却并未给予空间因素以应有的定位。空间叙事在东西方文本中的表现早已有之,本文旨在探究空间叙事在杜拉斯作品《副领事》中的表现形态及其功能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柴静主持的栏目《看见》为案例,来研究新闻采访活动中的情感表达问题。如何在采访提问中正确的表达记者的情感与价值观;如何从受访者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合理的情感关照;如何理性的报道受访者的情感;如何在新闻报道中真实全面的表达情感,这是本论文要讨论的几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杨闻宇 《今传媒》2004,(3):53-54
身为陕西人,我多次去过陕北与延安,对延安精神情有独钟。八年前,撰写一册《圣地风景》时,收集、翻阅许多延安时代的资料,发现延安的13年里,许多共产党人的恋爱故事有声有色,凄美感人。渐渐地收集到百余对恋人的故事,发现又互不雷同,各具风采,这本身就组成了一道别致而壮丽的圣地风景。可憾的是,因为文字制约,这些恋爱故事却无法进入《圣地风景》一书。  相似文献   

17.
区别于其他表演类的选秀节目,《顶级厨师》提供给选手的是追求美食梦想的机会。该节目因其精巧的创意构思和成熟的电视表现手法获得了稳定的收视人群。美食作品不能通过电让观众感知,但是节目中的人物特色鲜明,形象丰满,已然成为了节目的收视亮点。在塑造这些人物上,节目重点运用了冲突和悬念两大策略。  相似文献   

18.
笔者结合从业几十年的经验,就人物通讯采访和写作中的人物选择、形象塑造及情感浸润等三方面,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9.
《致敬国家丰碑——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是首档以红色故事为主题的全媒体跨屏联动大型赛事,该节目将红色精神与大众媒介的空间生产进行意义与价值的连缀,创新了电视文本在空间层面对红色题材的表达。本文从物质空间、文本空间、社会空间叙事角度探讨了该节目对红色精神的意义建构,对赓续红色血脉、树立正确党史观、再塑民族家国认同、传播中国精神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吴言 《新闻三昧》2005,(8):28-28
新华社推出的《永远的丰碑》栏目已有好久了,每天一篇一照推出我国近当代革命史上一些志士仁人,丰碑式的人物。我不能说每篇都细看,但至少每天看报大体会浏览一下,有不少是我们过去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或学党史时已久仰大名,有些却是第一次见到大名,不知其详。但从字介绍他们的业迹中看,都是立下丰功伟绩可歌可泣的人物。一句话,是在历史的盲寸进中曾立下赫赫功绩的榜样性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