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谢老主编报刊是在重重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论人手,往往写稿、编稿、校对都是他一人,论环境,他主编的《白话日报》出版当天便被查究。改名《上海报》后,不到两星期,报馆被封。接着又改名《天声》、《晨光》、《沪江日报》。不到一年,6次更改报名,最后不得不转入秘密发行。但发行份数最多时达到8000份。因为他强  相似文献   

2.
吴珏 《档案时空》2012,(7):36-38
谢觉哉(1884-1971),湖南宁乡人。封建王朝最末一科秀才,早年曾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任教,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参加长征。在抗日战争时期的  相似文献   

3.
谢觉哉是名的革命家、新闻家,在他60岁诞辰时,董老(必武)在赠诗中写道:“传家绝业诗千首,报国多方笔一枝;屡有章惊海内,从无渣滓扰襟期。”这是对他多年从事新闻工作的写照。  相似文献   

4.
在原洪湖苏区的一位农民家里,我们发现一份原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机关报——《工农日报》。这张省报于1931年6月创办于湘鄂西首府洪湖瞿家湾。1931年7月,负责主编过中央报刊《红旗》和《上海报》的谢觉哉,奉命从上海来到洪湖、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除了分管湘鄂西省政府文化部工作外,重要的任务就是主编《工农日报》。  相似文献   

5.
谢觉哉是著名的革命家、新闻家,在他60岁诞辰时,董老(必武)在赠诗中写道:"传家绝业诗千首,报国多方笔一枝;屡有文章惊海内,从无渣滓扰襟期."这是对他多年从事新闻工作的写照.  相似文献   

6.
谢觉哉一生重视档案和档案工作,他首次提出“档案两步整理论”,对我国档案整理理论和档案编研工作具有深远的影响.同时,他还重视档案工作和档案人才的专业化.谢觉哉的档案思想是我国档案学的宝贵财富,值得深入挖掘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马成 《兰台世界》2016,(3):73-76
谢觉哉是中共党内特别重视民主宪政建设的领导人之一。他的新民主主义民主宪政思想中体现了较多的制度设计和理性思考:他第一次明确指出了新民主主义宪法和纲领之间的区别;他要求立法工作必须要体现人民群众的生活全貌,客观对待立法专家的意见;他认为人民政府只可能存在于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民主宪政就是建立倾听民意的人民政府。  相似文献   

8.
写文章有“三要”:一要事实清楚,二要观点清楚,三要文字清楚。 写文章有“三怕”:一怕不新鲜,老生常谈惹人嫌;二怕平又淡;索然无味催人眠;三怕不精炼,拖泥带水叠罗汉。 写文章有“三味”:一要有“色”,写文章先要学  相似文献   

9.
谢觉哉(1884-1971)是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法学界先导、人民司法制度的奠基者,他是"延安五老"之一,也是著名的学者、诗人、新闻战士和教育家.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内务部部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委员等职.  相似文献   

10.
11.
刘彤 《青年记者》2007,(18):116-116
谢觉哉是位道德、文章都有极高修养的无产阶级革命家。1884年4月出生于湖南省,一生同新闻有着密切联系。他曾秘密地或公开地办过多种报纸,主编过《湖南通俗报》、《红旗》、《上海报》、《湖南民报》、《工农日报》等。他到江西中央苏区担任工农政府的重要职务后,仍关心新闻事业,用他的笔为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邓涛 《湖北档案》2014,(4):32-33
正谢觉哉字焕南,别号觉斋,是湖南宁乡人。1905年,谢觉哉考中秀才。1918年至1919年受《新青年》和《湘江评论》等进步刊物影响,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创办县级地方刊物《宁乡旬刊》。1920年8月任《湖南通俗报》主编,该报辟有讲演、新闻、新知识、小批评、社会调查、谚语、新字课等栏目,以宣传民主科学及新民学会的政治主张为主要内容,抨击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对地方新文化教育和政治革新,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谢觉哉  相似文献   

13.
《新闻与写作》2007,(7):46-46
《工农日报》是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机关报,1931年创刊于洪湖瞿家湾。第一任社长兼主编是戴燧,谢觉哉接任第二任主编。报社编辑原有2人,从事采访、写稿、编排、校对等工作,另有2人刻蜡板。不久助手调走,采编任务由谢老一人承担,每天上午出稿,下午运  相似文献   

14.
谢觉哉同志曾任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副议长。这一讲话提纲,是他于1945年7月25日,在陕甘宁边区专员联席会议扩大会(有边区政府各厅、处、院、局负责人参加)上,所作的边区政府检查和座谈作风问题的总结(参见林伯渠1945年6月19日讲话和7月25日的发言)。谢觉哉同志对检查会和座谈会提出的问题,作了高度概括,其中对机关作风问题和建立法制、遵守法制等问题的精辟论述,对于当时边区机关作风的改进和干部的教育,起了重要作用。现予公布,供研究参考。 这件史料选自馆藏陕甘宁边区政府档案。原件是速记员整理,并经谢觉哉本人在记录稿上亲笔修改。现标题为编选者所加,文中小标题系原有。  相似文献   

15.
谢觉哉是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同时也是“屡有文章惊海内”①,“清词如海复如潮”②”的无产阶级新闻家。1920年之前,谢老一直在偏僻的山乡教书,视野受到限制,正如他自己所说:“我生的乡农是偏僻的,辛亥革命前几年,听到革命排满字样还很骇怪,所以辛亥年的铁路风潮、武昌起义、长沙反正,我虽热烈赞成,但并无党派关系。以后,对时局常愤慨,喜接受新潮又常常令人感到失望。”1920年之后,他应何叔衡之约到长沙主办《湖南通俗报》(以下简称《湖报》),在办报期间,谢老广泛地接触各阶层群众,调查社会现状,开阔了视野,  相似文献   

16.
写文章有“三要”: 一要事实清楚,二要观点清楚,三要文字清楚。写文章有“三怕”: 一怕不新鲜,老生常谈惹人嫌;二怕平又淡,索然无味催人眠;三怕不精炼,拖泥带水垒罗汉。写文章要有“三味”: 一要有“色”,写文章先要学习会用美的眼光去观察事物,这就要象画家那样斟酌笔墨的浓淡,构图的疏密和色彩的运用。二要有“声”,听觉的功能是神奇的,可以弥补视觉功能不足,可以表现一种更复杂更细腻的感情。三要有  相似文献   

17.
写文章有“三要”: 一要事实清楚,二要观点清楚,三要文字清楚。写文章有“三怕”: 一怕不新鲜,老生常谈惹人嫌;二怕平又淡,索然无味催人眠;三怕不精练,拖泥带水叠罗汉。  相似文献   

18.
说起延安大礼堂,它与谢觉哉老人有着一段不解之缘。谢觉哉是党中央在延安时期的“五老”之一,在党内外享有很高声望。从1933年开始,谢老进入苏区,跟随着党中央、毛主席历经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1937年1月党中央进驻延安后,谢觉哉一家一直居住在延安大礼堂左边一排的窑洞里。1947年3月7日,中共中央考虑到谢老年事已高,让他跟吴玉章等老人先行撤离延安去山西临县的后甘泉村,他们一家才搬离此地。  相似文献   

19.
一、概述 谢觉哉,字焕南,湖南宁乡人,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担任过内务部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在新闻、司法、统战和党政等工作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谢觉哉虽然没有直接从事或管理档案工作,但他对档案工作十分重视和关心,提出的“档案两步整理论”等思想观点依然值得学习和借鉴,至今在档案工作领域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谢觉哉同志曾在抗战爆发后 ,自革命圣地延安来陇 ,出任八路军驻甘办事处党代表。在兰期间 ,他积极领导甘肃地下党的革命斗争 ,组织省城青年学生和劳苦大众的抗日救亡运动 ,营救西路军流落人员 ,卓著成效。其中 ,谢老与文化工作者丛德滋的一段不寻常的革命情谊 ,尤令人难以忘怀。丛德滋 (1910———1942) ,字悦生 ,辽宁凤城人。1933年毕业于东北大学 ,在张学良将军指挥的东北军北平军分会政训处工作。1935年随军进入西安 ,任东北军总部办公厅秘书。主办进步刊物《西安向导》 ,并任东北军所办《西京民报》主编。西安事变后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