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世训》是冯友兰先生所著的"贞元六书"中最贴近人伦日用的一部著作,照着书中的生活方法去做就会达到"人之至"的境界,即养成千百年来人们孜孜以求的"圣人"人格。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与其说《新世训》是一部讲生活方法的著作,倒不如说是一部讲怎样塑造道德人格的著作。冯友兰先生尝试让人们从了解生活的本然规律入手,将"生"的规律和准则,变成熟的生活,进而达到塑造高尚道德人格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针对冯友兰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以生活方法新论为副标题的《新世训》何以为“训”来展开论述,其一它是“接着讲”而并非“照着讲”;其二它是“周全之道”而并非“偏至之端”。  相似文献   

3.
冯友兰先生在《新世训》"调情理"篇中,评述了儒道两家对于情与理关系分析的各自特点,从中可以看到冯友兰先生对于儒道两家思想的理解与态度,两家思想虽有不同,但在发展过程之中是相互影响、融合的,因而冯友兰先生的新理学思想是接着儒释道思想融合成果——宋明道学讲的。  相似文献   

4.
《训世评话》是继《老乞大》《朴通事》之后又一种重要的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但是与《老乞大》和《朴通事》相比,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以《训世评话》书名为切入点,从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角度,对《训世评话》进行再认识,以期在重新充分认识《训世评话》形式与内容的基础上,给目前对外汉语教材编写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冯友兰 《教育》2012,(22):62
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新世训——生活方法新论》一书是现代著名哲学家冯友兰所著的"贞元六书"中最贴近人伦日用的一部著作,重在引导青年塑造道德人格,以通俗的语言讲解何谓成功的人生,如何从日常行事入手实现人生的成功。这部书从哲学的角度,教育现代的学生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在挫折中奋  相似文献   

6.
《教育》2012,(8):62-62
《新世训——生活方法新论》一书是现代著名哲学家冯友兰所著的“贞元六书”中最贴近人伦日用的一部著作,重在引导青年塑造道德人格,以通俗的语言讲解何谓成功的人生,如何从日常行事入手实现人生的成功。这部书从哲学的角度,教育现代的学生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在挫折中奋起。  相似文献   

7.
《汉语大词典》是目前我国一部权威的大型汉语词典,以"古今兼收,源流并重"为编纂方针,并尽可能引述一个词或一个义项的始见例或较早出现的书证,然而仍存在书证滞后的现象。本文对《训世评话》中的语词与《汉语大词典》对读,主要对《汉语大词典》中所举初始例证可提前至《训世评话》进行考察,藉此来说明《训世评话》对汉语史研究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德感生活是儒家生活哲学的定名。道德理性构成了中国传统生活哲学的轴心与本质要害,因此从这意义上说,儒家德感生活观念是中国哲学的主流或模型。然而在现代的情镜中,儒家德感生活的固有弊端限制了其现代开展。冯友兰先生在《新世训》中关于理性与道德的各自区分,对传统道德观念进入崭新生活世界——德感生活的现代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语言、内容、文体三方面比较朝鲜时代的汉语教科书《训世评话》与中国"评话"的异同,探讨其改造和借用中国"评话"形式,可以看到今天应用于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可能:首先,《训世评话》改造了"评话"的语言形式,采用文白对照,这样就能使朝鲜人发挥其原有的文言文优势较易理解白话,从而提高口语教学效果;其次,《训世评话》借用了"评话"的故事功能,对"评话"的题材有所取舍和创造,提高了教材的趣味性;再次,《训世评话》灵活运用"评话"的叙事方式,采用"评话"中模仿说话人口吻的特点,尽量通过人物对话来叙事,而舍弃了"评话"中的场景描写和心理描写。  相似文献   

10.
《训世评话》作为一部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具有重要的近代汉语语料价值,但其中也包含了一定的非汉语成分。本文梳理了《训世评话》中“害羞”一词和短语“等一会(儿)”的特殊用法,并对其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1.
规则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不可或缺,然而规则的社会作用受到抑制和挑战,潜规则正在侵蚀和消耗着规则空间,给社会运行造成恶劣影响和破坏。规则必须遵守和维护,需要全民参与,从思想意识上接受规则,从行为层面上维护规则,把规则神圣作为一种境界追求。  相似文献   

12.
道德与中国传统政治的合法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依据马克思·韦伯关于政治合法性的三种理想类型的划分 ,从两个方面解释了中国传统政治的合法性问题 :从政治哲学建构的角度看 ,中国传统政治是一种在伦理与道德之间确立其合法性根据的“德化的统治”的政治形态 ,主要表现为传统型统治 ;从政治运行状态看 ,中国传统政治则表现为将伦理榜样与政治权威合而为一的魅力型统治。循此分析 ,进一步论述了中国传统政治合法性类型的历史正当性和缺失 ,以及其与现代政治合法性的三个区别 ,指出从中国传统政治合法性的伦理道德建构转变为中国现代政治合法性的法理建构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对于这一过程则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3.
加强基础教育中的法治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工程。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采取如下行之有效的策略来实施法治教育:扎根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创设愉快的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搭建心灵沟通的平台,让学生在对话中探究;拓展课程资源,让学生在榜样示范中提升。  相似文献   

14.
法家的法治学说随着秦亡而走向沉寂,但是为汉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以“阴法”的形式继承下来并揉入封建正统法律思想中支撑中华帝制长达两千余年。其中,一些合理的成分对我们现在的法治建设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历史的角度看,以德治国揭示了一个永恒的主题,即国家权力应由品德高尚的人来掌管。由于中西方历史,政治、文化的差异形成了以德治国在中西方迥然不同的命运,形成了不同特色;从现实来看,以德治国合乎社会发展的要求,有利于依法治国的进行。  相似文献   

16.
“法治化”不是“法律化”的同义词 ,“以德治国”也不是“人治”的复辟。在经历了无数次“人治”灾难之后 ,中国开始了法治化的进程 ;在依法治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时 ,江泽民同志又提出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是“风向”又变了吗 ?非也。在依法治国的前提下提出“以德治国” ,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是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 ,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法律信仰对一个致力于建设现代法治国家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一个社会若失去了民众对法律的信仰与尊重,即便制定再好的法律,也难以内化为一种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从而难以完成建立法治社会的历史使命。只有以形式珲性的法律为法律信仰的生成提供支点,建立正义的法律秩序,才能实现法律信仰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一个王朝想要永葆长青的统治,除了法治外,德治也是其不可或缺的统治手段之一。而商一朝,在长达五百多年的统治时期,神权政治是其首要的统治手段,同时它也积极倡导德政。在现存的史料《尚书》中,就可以采择出商朝宽松的法治、贤明的君臣以及为民谋利三方面的德政表现。  相似文献   

19.
对于“法治”,不同的解读,却有着大相径庭的含义。从人类历史上看,存在过两种不同的“法治”:一是以法治国的“法治”,二是依法治国的“法治”。即便是依法治国的“法治”,仍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以权力为本位,另一种是以权利为本位。以权利为本位的“依法治国”应当成为我们追求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20.
儒家德治与法家法治实属传统人治。儒家德治笃信“为政在人”重在人之“德”上,其人治思想显然;而法家法治实属君下法治,其不彻底性使它最终倒向了人治。儒、法人治方略在人性前提、哲学依据、理论基础、对象考量等方面的诸多不同,为当代治国提供了众多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