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渐凸现,各种热点问题通过群众信访反映出来,非正常来省进京上访的案件屡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党政机关正常办公秩序和社会秩序,造成较坏社会影响。那么,如何处理非正常上访问题,充分发挥信访工作在服务人民群众、疏导社会情绪、化解社会矛盾中的重要作用呢?现在,我们就有关处理问题谈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
导致非正常上访的主要原因有信访工作体制不完善、法律权威的缺失、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不断增加、基层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以满足信访主体利益诉求,以及处置非访主体不明、相互配合不力等。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转型加速,利益冲突加剧,全国涉诉信访数量不断上升.行政诉讼,往往涉及集体土地征用、城市房屋拆迁等社会敏感问题,面临着巨大的申诉上访压力.大量行政案件被迫涌入再审渠道,造成行政诉讼无限再审的困境.重构行政再审制度,探索诉、访分流,最终实现行政案件申诉上访难题有效化解的现实路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正信访和大学生有什么关系?你可能会说我家没遭到强拆,我又不会去上访。不过,如果你是文科生,学习研究中国社会问题,那信访这个中国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你是否想过它应该进入你的视野?2012年的时候,很多媒体都报道了一所大学招收信访专业研究生的新闻。其实,准确地说,这所大学——北京城市学院开设的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信访与社会矛盾冲突管理研究方向。而北京城市学院之所以能在全国首先招收这方面的研究生,是因为背后站着北京市信访办信访矛盾分析研究中心。该中心由一群平均三十四五岁的高学历年轻人组成。  相似文献   

5.
涉检信访案件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因此,妥善处理涉检信访案件,把矛盾解决在基层,检察机关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6.
涉检信访案件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因此,妥善处理涉检信访案件,把矛盾解决在基层,检察机关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7.
信访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是党和政府了解民情、人民群众反映合理诉求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社会矛盾的复杂化和制度设计上的缺陷导致了信访案件出现年年递增的局面。如何有效化解日益增多的信访案件,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成为摆在党和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文章从信访案件的特点、成因入手进行路径探究,以期对信访案件的解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孙怀山在《半月谈》上撰文说,矛盾普遍存在,西方国家有社会矛盾,社会主义中国亦然。有矛盾,就要有正常的显现形式。如果掩饰矛盾或压制矛盾的显现,只会让矛盾越积越多、越积越深。目前,我们在解决信访问题时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如以宽泛的标准统计非正常进京上访人数,以“提供盘缠”的方式接返劝返信访群众,以严密的手段稳控信访老户等,  相似文献   

9.
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大量涌现给法治带来了困难,同时带有浓厚行政与政治色彩的涉法涉诉信访处理模式,也有违法治精神和司法的内在要求。但作为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制度,在矛盾凸显的社会转型期与法律信仰缺失的法治发展瓶颈期,却依然发挥着不容小视的化解矛盾、利益表达、救济权利等功能。本文通过对青海省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实证分析,探索青海省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突出特点、原因,就我省相关部门处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情况作出评析,并指出治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将是一个长期而庞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整个社会制度的有序衔接,需要树立法律信仰、健全司法体制、规范信访机制,建立完善的多元化纠纷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然而 ,由于未能将其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 ,致使近年来群众上访日增 ,无序状态蔓延 ,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 ,改变传统的信访管理模式 ,建立新型的运行机制 ,最终实现依法治访 ,就成为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一、依法建立科学的预防机制1.标本兼治 ,重在治本 ,努力在减少信访源上下功夫。(1)发展经济 ,脱贫致富 ,带领群众奔小康 ,这是转移和解决当前社会矛盾 ,从而减少上访源的关键一环。 (2 )切实转变干部作风 ,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增强公仆意识 ,努…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重点论述了开滦信访信息管理平台产生的背景、平台所包涵的主要内容、平台的实施过程和主要工作做法、平台所具备的功能和平台使用后的稳定工作效果等方面。开滦信访信息管理平台的研发与运用,是转变信访工作方式,实现企业久安和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在全国信访系统处于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2.
信访一直承担着政治、法律的双重功能,既是公民参政的有效途径,也是弱势群体维权的特殊通道。随着社会的发展,信访的功能逐渐背离其制度本源,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信访功能只有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定位,并纳入社会矛盾化解工作体系中才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国务院2005年颁布并实施的《信访条例》,为做好新形势下信访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在接待信访实践中,不少信访干部不会出具《信访事项答复意见书》,影响了信访工作的正常进行。本文就新的《信访条例》对信访人提出并已受理的信访事项答复意见的内涵及法律特性、把握的法律环节、应注意的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
信访稳定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综合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针对面临的信访稳定工作形势,对其社会背景进行分析,确立原则,建立应急机制,探索对策和方法,有利于正确判断,化解矛盾,合理处置,维护稳定.  相似文献   

15.
男性公民参与计划是英国“确保开端”(SureStart)项目中提出旨在呼吁广大男性公民参与学前教育服务体系。该计划主要包括增加学前教育管理体系中的男性数量、提高社会对男性参与学前教育工作的认同感、为父亲群体制订参与计划、增强父亲的自信心和责任心。项目一经实施,便取得了颇为显著的成果。借鉴英国男性公民参与计划经验,对推进我国男性参与学前教育服务体系以及学前教育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发展民族地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加大投入,注重基础,突出特色.必须从教育管理体制、教育投资体制、办学体制、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招生与毕业生就业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7.
信访制度改革新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对信访制度进行必要的反思和重新构建。本文首先对目前信访体制改革的背景及学界观点进行评述,以阐述信访制度的基本法理为基础,重点揭示信访的概念、调整范围、信访人的权利、信访相关的权力以及信访的功能,进而提出信访制度改革的三种模式:集中统一模式、以点带面的整合模式以及分别改进的分散模式。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is study assessed the effects of a special feedback program in reducing absenteeism among adolescent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Parents of 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followup calls in cases of student absences on a more immediate basis than parents of other absentees. These parents also received positive phone calls and letters when their children improved in attendance. Two comparison groups received no positive feedback, but one was involved in a special social skills training program. Both an analysis of covariance, using absences the prior year as the covariate, and chi square analyses indic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groups. Both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social skills group show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relation to the no-treatment control group.  相似文献   

19.
理性求解中国信访制度的困境及其改革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访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也是实现和维护公民民主政治权利的具体形式。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我国现行信访制度的缺陷已逐步显露出来,对法治和公民民主权利的维护已显力不从心。本文试图从理性的角度分析中国信访制度面临的困境,并寻求其改革出路,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民主法治。  相似文献   

20.
文学文本生来是为读者的阅读而作,这个特点决定文学文本的开放性和召唤性。戏剧作为一门舞台艺术。更需要强大的召唤力量与观众进行交流,以增强表演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戏曲《牡丹亭》正因为曲折的结构、不朽的人物和独特的语言铸就成一种强大的召唤力量,吸引一代又一代读者倾心向往。流连忘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