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现代生育文化与人口安全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人口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人口安全的内容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既有意识形态领域,也涉及科学技术层面。本文试就现代生育文化应有的功能与人口安全的相互关系重新认识现代生育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低生育时代的到来,中国社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与挑战,而低生育人口形势背后反映的则是生育意愿的降低、生育行为的不足及生育政策的限制。人口的发展总是受到客观人口规律的制约,为此,以马克思主义人口再生产理论为逻辑起点,在对我国历史生育政策历时审视的基础上,从逻辑层面生育权回归、社会层面家庭决策转变、政策层面制度优化设计等,绘制出新时代人口政策改革的“中国图景”。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分析了1980年以来强制一孩化政策所带来的五个方面的后果,并认为这是中国生育政策改革需要汲取的历史教训。其次,通过对俄罗斯、日本和韩国少子化危机的教训和应对经验的分析,认为生育文化的力量大于生育政策。低生育文化一旦形成,就有政策难以影响和干预的强大惯性。一旦人们形成意愿性低生育现象,鼓励生育也未必奏效,所以人口治理的未雨绸缪必须留出"时间提前量"。中国已经掉入"超低生育率陷阱",生育率转变出现了"四个转向"。最后提出大国复兴需要"新家庭计划",适度生育保障人口生机,优化人口保障长治久安。告别政策性一孩化,同时鼓励二孩化和保护生育的生态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生育是人类延续的最基本前提,生育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系统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发生着转变。婚姻行为模式作为生育文化的直接表现,自然也会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变迁而发生相应的变化。生育文化和婚姻行为模式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在我国农村地区表现得更加明显,存在的问题也更为突出。怎样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加快我国农村婚姻模式和生育观念的转变成为构建新时期人口生育文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我国人口政策的历史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建国以来我国的人口政策,大致经过了鼓励生育、放任生育、计划生育等政策的演变与调整。如何历史、辩证地看待我国人口政策,不但可以认清我国当前的人口现状,也有利于寻找一条人口规模适度与经济可持续增长、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及人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人口文化是“人口生产创造的精神结晶”。狭义的人口文化是由人口生产直接派生的直属直系的人口文化系列,是人口文化的核心,包括性文化、婚姻文化、生育文化、家庭文化、老龄文化、人口变迁文化、丧葬文化,这些文化因素,从多方面长期影响和制约着整个人类自身的生存、繁衍、发展、进化和升华,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相互协调、互补互辅,共同推动和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广义的人口文化是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联姻、嫁接的旁支旁系的分系统和分支,包括各种人口文化的传统、制度、机构、产业等等。  相似文献   

7.
我国传统生育文化中早婚早育、多子多福、男尊女卑的生育观念及生育制度有其形成的客观背景 ,我们不应脱离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而一味地加以批判 ,就当时的历史条件而言有其产生和存在的合理性。但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其合理性已日趋丧失。本文从现代科学技术背景出发 ,对我国传统生育文化及当前生育文化的合理性问题进行了评析 ,探讨了科学技术进步与生育文化演进间的互动关系及其在计划生育工作中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宁 《培训与研究》2005,22(6):67-69
在现代社会,儒家文化的实用理性、家庭生育观和代际阃的紧密关系起着强有力的生育抑制作用。由于人口转变模式和文化的共通性,中国大陆在未来也将面临生育危机的威胁。因此,适当放松生育控制是必要之举。  相似文献   

9.
潮汕地区人口超生问题严重,人们普遍具有追求“养儿防老”、“传宗接代”、“多子多福”的生育渴望,以至于形成了难以克服的痼疾。是复杂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原因的综合作用,共同酿就了潮汕地区的超生现象。政府解决人口超生问题的策略应是:思想观念上重视落实计划生育国策的意义,行政干预不可放松;行政执行上必须依法行政,对超生行为实行法律约束;制度安排上提倡创新思路,完善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和老有所养的保障机制;文化建设上加强计划生育宣传,实现人口生育观念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我们必须从道德上来审视我国的人口问题,净化和提高在人口生育问题上的道德意识和道德修养。人口的生产历史说明,生育行为从来不仅受到当时社会经济关系的制约,而且还受到当时道德意识的支配。社会主义人口道德既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又应充分体现为我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而自觉地从道德上限制生育本能的共同愿望。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社会主义人口道德建设。这一研究成果具有新的理论建树。  相似文献   

11.
当性别诗学中使用“性别“一词时,应自然链接到女性主义性别理论,不然,会有切割各个术语的确定概念之嫌。性别诗学从“性别“视野考察文学中潜伏的性别审美形态,它已不是单一的自然性别,也不是简单的社会性别,而是一个咬合了汉语语境中三类“性别“意蕴的、性别诗学概念系统机制中的术语。为了避免把“性别“概念复杂化或狭隘化,性别诗学强调:在“性别诗学“概念系统机制的共生作用下,美学领域滋生了一种新的文化诗学生成意义上的“性别“内涵。  相似文献   

12.
徐莉  张荣余 《培训与研究》2008,25(11):65-69
性别平等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尺度.是推进一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我国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由于历史文化因素、社会公共政策及法律因素、女性自身素质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等诸多原因引起了许多性别不平等的现象,因此,我们要加强基本国策的宣传教育,采取一切措施以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语言系统中处处都有文化系统的缩影,一门语言可以成为了解一种文化的钥匙.语言本身不可能产生性别歧视,所以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都是一定文化的缩影,在西方文化中也存在着很大的性别歧视现象,这也在英语语言上有很多的反映,主要体现在词汇、语法、谚语、语义和谚语中,这些表象的性别歧视都折射出英美文化中的文化背景、男女社会地位以及文化意识.全文将从英语语言性别歧视的角度,深入解读语言性别歧视中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性别文化观念影响着男女两性数学能力的培养和形成过程.女性和男性的不同心理、生理特征和数学本身的学科特征,并没有造成两性数学能力差异.促进数学能力性别平等的对策有:继续扫荡“传统性别观”的残余,加强女性的数学教育,建构性别平等的社会性别文化.  相似文献   

15.
蔡丹丰 《培训与研究》2007,24(4):106-108
性别差异的研究经历了这样的发展过程:以生理上的两性差别作为研究的出发点,从心理性度的角度对性别差异进行考察,以及从社会文化的范畴探讨两性心理和行为的差别。这一过程显示出,性别差异研究的不同取向反映了研究者自身对性别差异所持的不同观念。应该说,两性差异的形成既离不开个体的生理因素也离不开社会文化因素,而后者的影响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生理性的差异可能是构成大学生病理性上网性别差异的基础性原因,性别心理是造成大学生病理性上网性别差异的直接原因;文化原因则是最深远、根源性的原因,它通过塑造不同的性别人格来发挥作用。解决大学生病理性上网问题对家庭文化建设,高校思政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和谐性别文化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Given the ambition to decrease gender segreg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it is essential to understand the considerations made by the gender minority in segregated fields of study. This article interprets the resistance met by girls choosing gender-untypical paths, and analyses how they explain and justify such choices. The context of Norway provided both the framework for the study and a lens for understanding the girls’ experiences. Interview data show how the girls understand their own and others’ educational choices in light of ideas of gender equality. Arguably, claiming to be ‘one who dares’, and anchoring their choices in egalitarian ideals, strengthened their motivation in the face of resistance. Furthermore, the resistance was not rooted in stereotypes around competence but based on gender role expectations. This suggests that cultural beliefs about women as primarily caretakers, and the notion that appearance relates to educational choices, are more resistant to change than stereotypes about women and technical competence.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妇女权利问题的实际状况值得关注,此种状况与多元性别文化有一定的关联性,因而,在妇女权利问题上,有必要进一步突出以文化心理为视域的先进社会性别文化的建构。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性别维度既指性别分析方法,也包括从各个角度开展的以性别为主题的文化研究;“文化研究”不仅提供了一种批判性解读和阐释自身文化的工具,同时也打开了一种更为细致周详的文化政治学研究通道。认为“性别维度’’与“文化批判”的彼此互动,为当代影视文化研究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南京市人口的出生性别比持续攀升,导致的原因既与传统观念相关,又与经济、政治、社会与文化环境密切相关。出生性别比失调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从而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某些不利的影响。综合治理出生性别比偏高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