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概括主要内容、拟写小标题是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它能帮助学生理清文本思路,整体把握"文意""文脉",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在教学中要基于发展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从儿童成长出发,开掘编列小标题的意义和价值,探索概括小标题的基本方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2.
学习游记散文《美丽的西双版纳》,我从游记散文的写作内容入手组织教学。在学生课前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我开始设问:"文章展现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少数民族风情画卷。结合文章,你认为游记需要写哪些方面的内容?请同学们自由谈谈。"  相似文献   

3.
1995年以来,小学语文教科书中高年级精读课文的前面多设有"预习""阅读提示"."预习"一般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基本上是告诉学生一些与课文有关的知识,后一部分一般是对学生学习课文提出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要求.以往我在教学中处理"预习"的时候,都只是照本宣科,仅仅对学生做一般的提示,从来没有认真品味过其中每句话的意思.  相似文献   

4.
<正>"美丽的西双版纳/那里有我的爸爸妈妈/……上海那么大/却没有我的家/爸爸一个家/妈妈一个家/剩下我自己/好像是多余的……"很多年前,当我还是孩子的时候,每每听及此歌,便会潸然泪下。电视剧《美丽的西双版纳》中那一个个令人心碎的故事,一个个令人感伤的人,无不让人独自黯然……许多年后的今天,我的耳际再次飘忽着这凄婉的哭诉,尘封的记忆不经意间被那个小男孩翻开……那是一个略有些腼腆的小男生,说话的声儿很小、很快,还总是不好意思地笑。他是个插班生,第一次见他是开学那天,爸爸妈妈这儿一头,那儿一头,又是缴费,又是铺床,看到此情此景,我感到一股浓浓的幸福涌上心头……接下来的两三周里,小男孩的表  相似文献   

5.
张彦 《语文知识》2016,(5):23-25
最近,我听了几节《老王》的公开课教学,其中有语文老师对文章中"老李"这一人物的解读引起了我的思考。他们在课堂上总是有意无意地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杨绛与老李的对话部分——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早埋了。""呀,他什么时候……""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相似文献   

6.
活动背景: 秋游的时候,我带着孩子们来到了水族馆,"珍珠鱼""七彩神仙""斗鱼"等这些来自水中的精灵,给我带来了视觉享受,孩子们也深深地被它们的美丽身影所吸引.  相似文献   

7.
生命的对答     
黄小平 《快乐阅读》2008,(10):118-119
青苹果与红苹果枝头,青苹果问红苹果:"什么时候我才能像你一样,拥有成熟而美丽的外表呢?""当你内心充满甜蜜幸福的时候,你就会拥有一张美丽的脸庞。"红苹果说。  相似文献   

8.
在中考作文命题中,用"最""也""又""更""就""常""都""还""其实""原来"等副词设置适度障碍的题型渐见其多。例如"爱让我更加美丽""你是我心中最美丽的风景""也是一堂语文课""因为有____,我更____""____就在我身边""每天都是一首诗""____,也是一种享受""学中记忆常追忆""其实,我也很____""我最宝贵的""走一步,再走一步""说句心里  相似文献   

9.
曹兰 《学子》2014,(13)
正"美文",一见这词,就有一种优雅的、美好的感觉。对它的理解,有两种解释:一是就文体说,指的是艺术性的散文,或者叙事,或者写景,或者两者兼而有之,但都为了抒情,或者说都要抒情。另一个是美丽的文章,就是要文辞美丽,要有文采。而对于"诵读"我们或许更多时候将它与"朗读""朗诵"混为一谈。其实不然,对于教学中的"诵读"有其独特的特点。新课程标准中对于小学生"读"是这样要求的:第一学段,要求学生"学习用  相似文献   

10.
笔者从报纸上看到一组题为"红灯闯闯闯"的漫画,漫画在关注现实的基础上,创造出典型的人物形象,以大胆而犀利的笔法,针砭红灯下的人生百态.值得称道的是,作者还在"红灯闯闯闯"这一大标题下,为四幅小图分别加了小标题——"初生牛犊不怕虎""赛过张飞莽撞汉""老汉不减当年勇""谁说女子不如男".从表现内容看,作者选材精心;从小标题看,每一个都是那样精当贴切.看到这组漫画,一节习作指导课便在我心头酝酿产生了.  相似文献   

11.
小标题式作文是一种较常见的文体,即围绕话题把一篇文章划分为几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再给它们加上一个简洁、恰当的小标题。因为这种文体能使文章层次分明、结构清晰,而且有勾连文意、提示内容的作用,所以我提醒女儿要经常用好小标题。  相似文献   

12.
教学《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当师生分析到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林黛玉的时候,我本想像前面分析王熙凤、贾宝玉一样,引导学生通过文本把握黛玉非同凡俗的美丽与内心世界。没想到一个学生在发言中,跳出我的预先设计。那个男生站起来说道:"老师,请允许我脱离教材来说  相似文献   

13.
正元代文人乔梦符谈到写"乐府"的章法时提出"凤头""猪肚""豹尾"之喻,他要求文章开头,像凤头那样美丽、精彩;主体,像猪肚子那样有充实、丰富的内容;结尾,像豹尾一样有力。这虽然说的是写文章的章法,我想同样适用于语文课堂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课堂40分钟,可分为三个时间段:0-5分钟为注意力转换期(学生处于课  相似文献   

14.
正《课程与教学论》指出:"高明的教师的教学,在教学方法构成上是极其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而且总是包含体现其个性特色的独创性因素。"我们应从教师、学生、教材三方面交互作用的关系的角度来审视教学方法,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型,即"提示型教学方法""自助型教学方法""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我浅议的是"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通过师生的民主对话与  相似文献   

15.
<正>公猴和母猴坐在同一条树枝上看落日。母猴问:"当太阳落到地平线的时候,是什么使天空改变了颜色?""如果我们试图解释所有的事物,我们就无法生活。"公猴说,"不要说话,安静地看这美丽的落日吧。"这时,有一只蜈蚣走过。公猴叫道:"蜈蚣,你怎样使那么多条腿协调地向前迈进?"蜈蚣回答说:"我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你想一下吧,我的妻子想  相似文献   

16.
拉斯·特维德(著名金融心理学研究专家)曾如此描述:"我看到如此多的老练商人,因为不懂得经济衰退而身无分文。""当出现暴跌的时候,许多人相信我们再也恢复不了;而当出现繁荣的时候,有些人认为这种景象会永远持续"。  相似文献   

17.
经常与一些名优教师接触,常常聊起他们专业成长的经历,交谈中经常听到"成长最快的是哪几年""在某某时候某位老师给我很大的帮助""某段时间是我最迷茫的时候""那时候最希望有人推我一把"等等的话。再观察周围不同教龄老师的成长表现,也发现成长的不同阶段都  相似文献   

18.
正威尔逊曾经关注过花园中的花,当管理者在公园里写下了"摘花可耻""禁止摘花""丢了花朵,丢了修养"等牌子,人们却是熟视无睹,花朵照常被摘。但是,当花园里的牌子上换成了"你欣赏花的美丽,花欣赏你的高贵""你给花朵一个花期,花朵给你一份赞美""把花朵留在枝头,让美丽留在心里"等警示语后,虽说有时还有花朵丢失的现象,但与之前相比已有巨大的改善。这就是威尔逊的"护花原理"。  相似文献   

19.
《小学生时空》2013,(3):14-17
小朋友,你还记得小时候许下的那些愿望吗?记得彩虹姐姐小时候,当老师在班里问大家长大后想做什么时,班级里可是唰唰唰地举起了一片小手呢。"老师,我长大以后想当飞行员,开飞机。""我想和您一样当老师。""我想当作家,让同学们都能读我写的文章。""我想当一名工程师,给大家建一座漂亮的楼房。"提起那些五花八门的  相似文献   

20.
当习作逐渐成为儿童自我情感交流的内需时,习作教学才真正发生意义,习作水平才真正有所进展。本文试图从"为什么我要写""写我什么""我也可以改"三个方面帮助儿童发现原来习作的那些事儿都与自己有关,习作就是在写自己,从而证实帮助儿童从习作中发现自我,是中年级起步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与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