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邵建波 《考试周刊》2022,(21):21-24
古诗词中强调“随律而韵”“随调押韵”,明晰了诗词的韵律和乐曲中的“律”和“调”有关。古典诗歌所具备的韵律美和音乐所显示的“美”相似,两者都在塑造形象,映照出现实层面的问题,两者之间不仅有其相似的一面,而且有其独特性。古诗词是语言的艺术,主要是借助语言和用来阐明概念的词汇、语句来塑造形象,表达思想感情。音乐则是声音的艺术,主要是借助声音的长短、轻重和音色等表现手法,依靠音乐中的旋律和结构,来表达思想情感,叙述音乐所表达出的形象。在古诗词当中,音乐和诗词之间相互依存,且相互表现彼此的艺术涵养。文章从音乐的视角出发,对古诗词的意境美进行描述,进而依靠古诗词的语言特性,提升古诗词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2.
风琴——目前还是我国广大农村中、小学上音乐课用的主要乐器。它在音乐初级教育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不少音乐教师弹得一手好风琴,吸引了千千万万的小朋友。可有一个问题常使我纳闷:她们在弹奏风琴时,不论什么体栽的歌(乐)曲,踏板始终是一上一下,踏得很“均匀”。就象打铁匠拉风箱那样平均,发出的声音(音量)是那样的均衡,从头至尾几乎区分个出轻重强弱。也有一些人,弹钢琴时昂扬顿挫,轻重缓  相似文献   

3.
<正>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艺术化了的声音艺术。音乐是通过声音的艺术化组合表达情感美,这种艺术化的声音组合不仅构成了独具特色的音乐的形式美,而且通过和声性的纵向组合与横向连接,赋予音乐以功能性的发展动力与色彩性的音乐美。合唱是多声部、多层次的声音达到高度统一、和谐的艺术表现形式,是融旋律、和声、调性等多种音乐要素为一体的音乐形式,它通过多种音乐要素及其艺术组合,形成具有对比统一、平衡协调关系的千姿  相似文献   

4.
声乐是把语言附加到音乐上的一门综合性艺术表现形式。语言的形成是吐字器官运动的产物,它是各种声音的结合体,是用来表达人类思想的。作为语言的其中一种表达方式——朗诵,它对声调、语调轻重的变化及朗诵时声音的位置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在声乐演唱时也是如此,演唱者必须找准咬字位置,把握好歌唱时的语调,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正确的朗诵歌词可以帮助广大声乐爱好者们解决声音紧张,咬字不清,气息不稳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声音可以带来感情的变化,优美、动听的声音使人心情舒畅、愉悦;凄惨、悲凉的声音使人恐怖、哀愁。同时感情对声音质量的影响也非常大,感情能把简单、枯燥的声音变得有血有肉,并赋予灵魂。声音是感情的载体,感情是声音的被载体,情是音乐的灵魂,情赋予音乐以生命,感情与声音在表演中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6.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是音乐赖以生存的基础,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但旋律则不可能脱离节奏。从广义上讲,一切协调、均衡的律动都叫节奏。而音乐的节奏,是指音乐的声音在强弱轮流交替中平稳而又有起伏的向前流动。音乐的节奏感是指对音乐中声音的动与静、长与短、强与弱等抑扬缓急的音乐表现手段的感受与表演能力。  相似文献   

7.
音乐与物理现象,精神社会及人类社会的关系是一种内在,本质的联系.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音乐离不开听觉.声音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只是一种感觉,但声音是通过声波传播到人耳所产生听觉的,是人在心理上对声波的感觉.良好、准确、丰富的音乐表现是我们演奏乐曲的最终目的,而演奏技术是作为一种手段植根于音乐中并服务于音乐的.  相似文献   

8.
时常在有关的报刊上看到关于音乐评论对"看音乐会"这种说法指责嘲笑的文字,其主要的理论依据是:音乐是声音的艺术,而声音只能被听觉感官感知而不能被视觉感官所感知,因而只能听而不能看。目前这个道理也为绝大多数人普遍认同,然而道理并非真理。这种论点实质上混淆了音乐与声音的本质区别。如果只是作为一种时间存在,声音确实只能听而不可见。但在概念的内涵上,音乐并非等同于声音,声音更不可能与音乐划等号。声音只是在"弹性媒质中传播的机械波",它具有音高、音色、长短、强弱等物理属性。而音乐从广义上讲,是以声音为载体进行的创作与演奏、欣赏和批评以及理论方面的研究,它是人类所特有的精神活动和社会现象,因此说音乐已远远超出了物理学的范畴,已包含了更广泛更深刻的社会学和心理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有关科学与人文、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议题的汗牛充栋的文献中,“整合、融合、综合”科学与人文、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成了绝对主流的声音。这一声音的变形是“以人文指引科学,以人文教育为科学教育指引方向”,人文相比科学,人文教育相比科学教育是更高层次的,要用较高层次的行为来整合或统合较低层次的行为。在上述声音中,科学与人文的轻重被看作是科学内容与人文内容的轻重,即科学课与人文课的轻重(以“数理化生”为代表的科学课和以“文史哲艺”为代表的人文课之间的价值比较)。然而,当我们比较科学与人文、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价值时,不知不觉中抽去了科学之所以是科学的精神、性质,人文之所以是人文的精神、性  相似文献   

10.
“音乐只能听而不能看”的观点,在通行的音乐欣赏理论中似乎早已成为定论。时常有因为在谈论音乐欣赏时使用“看音乐会”之类的字眼而横遭指责嘲笑的现象见诸报刊,便是此论的一证。这种观点的主要理论依据是:音乐是声音的艺术,而声音只能感知于听觉感官却不能被视觉感官所感知,因而音乐只能听而不能看。从物理学和生理学的角度看,以音响形式存在的音乐形态(此外还有以乐谱形式存在的音乐形态)确实是以声音为媒介材料的一种艺术形式,而作为一种时间存在,声音确实只能听而不能看。如果仅此而言,则上述观点有其一定的道理。然而道理并非都是真理。在上述观点中,突出的一个谬误就在于它以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声音只能听而不能看→因而音乐只能听而不能看这一偷换概念的推理上。因而音乐虽与声音密切相关,但在概念内涵上,音乐并非等同于声音,声音更不能与音乐划等号:声音是物体因受振动而发出的“弹性媒质中传播的一种机械波”,因而它又叫作声波,其本身只具有音高、音长、高强和音色(质)等物理属性。在音乐中,声音只是一种媒介材料和载体,而绝非音乐本身。而音乐,从广义的含义看,则是以声音为媒介材料和内容载体,包括创作(演奏)、欣赏和批评、理论研究等实践活动在内的人类所特有的精神活动和社会现  相似文献   

11.
中学语文教学的节奏艺术秦家琪所谓“节奏”,指的是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人讲话时,声音是有变化的,高低、强弱、轻重、长短和快慢,这就是语调。说话既然有调子,就有节奏感。教师讲课就是通过语言对教材再创造,使“死”的材料变成“活”的知识...  相似文献   

12.
音乐与文学从表面上看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艺类型,音乐通过音响的组合达到表现的目的,而文学则通过语言的手段达到表现的目的。但是,语言与音响在表现形态上又有某种一致性,它们都是通过声音展示出来的。尽管音乐的声音与文学的声音有如此的不同,人们还是试图把音乐当作一种语言的艺术来看待。  相似文献   

13.
冯楠 《学前教育》2023,(24):20-21
<正>家庭是孩子获取音乐环境最重要的场所,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家长如何为孩子创设好的家庭音乐环境呢?下面给家长朋友一些建议。聆听生活中的声音生活中的声音有不同的节奏、高低和音色,是孩子最先接触到的具有音乐元素的声音。倾听与感受生活中好听的声音,对萌发孩子倾听音乐的兴趣能起到积极作用。美妙的声音。比如,家里新添了带水循环的鱼缸后,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发现美妙的声音:“屋子响起了流水的声音,鱼缸里还有两只小乌龟,它们爬来爬去,  相似文献   

14.
音乐是一系列的按一定规律以表达客观情景和人类内心体验、感受为目的的先后或同时奏出的乐音组合。音乐是一门声音的艺术,它借助于声音这一物质材料建筑一个音响世界,作用于人的情绪和思想境界上达到某种沟通,作用于人的心灵。音乐离不开声音,没有声音也谈不到音乐。  相似文献   

15.
音乐与文学从表面上看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艺类型,音乐通过音响的组合达到表现的目的,而文学则通过语言的手段达到表现的目的。但是,语言与音响在表现形态上又有某种一致性,它们都是通过声音展示出来的。尽管音乐的声音与文学的声音有如此的不同,人们还是试图把音乐当作一种语言的艺术来看待。  相似文献   

16.
音乐是一门注重体验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源自声音。教师构建有活力的音乐课堂,不可忽视课堂中的"好声音"。音乐课堂中的"好声音",是师生之间相互肯定、教学相长而激起的赞美之声,是学生乐于参与、体验、表现音乐而抒发出的欢笑之声,更是教师尊重学生主体,关注学生"差异的声音"的教学情怀体现,还是教师巧妙利用课堂中"意外的声音",生成有效课堂资源的教学机智表现。  相似文献   

17.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声音需要用耳朵去听,用听觉去感知。在感知音乐艺术的过程中,听见了和听懂了是大不一样的。只要耳朵不聋,人人都可以听得见音乐的声音,但是要听得懂音乐,就需要学习,不仅要学习唱歌,弹奏乐器,还要让耳朵学会听音乐,会感知音乐。正如马克思所说,"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也就是说,对于不会听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听不懂,感受不了。为了教孩子们学会听懂音乐,能够感知音乐,使音乐在孩子耳朵里成为美的、有意义的东西,就要培养学会听音乐的耳朵。任何音乐活动都离不开听觉感知能力。唱歌虽然是用嗓子唱,但是用耳朵去辨别,校正声音的准确与声音的动听。演奏乐器虽然用手、用口,但也离不开耳朵的检验、校正作用。所以说,在音乐教育中培养音乐听觉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它是人们接受音乐教育、进行音乐活动的"窗口"。婴幼儿时期是进行音乐听觉训练、培养音乐的耳朵的重要时期,发展音乐听觉能力,是培养儿童音乐感受力最主要的途径。音乐听觉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8.
何全 《中国研究生》2012,(11):57-58
从七月中旬到十月初,短短两个半月的时间,《中国好声音》这一崭新的音乐选秀节目响彻了大江南北,在全中国刮起了一股强劲的音乐之风。声音、故事、人物,以及各种未知的变数,使得《中国好声音》不再只是一档单纯的娱乐节目,还是一套精彩的音乐大餐、一部跌宕的情感与奋斗的剧目,以及一份自由与张扬的寄托。《中国好声音》的原版是业已在欧美国家  相似文献   

19.
顾名思义,诗歌音乐性乃是表现在诗歌中的某种类似于音乐效果的性质,音乐与音乐性有其相似的一面,比如,它们都要通过声音形式显示出来;都要讲究节奏与和谐;都具有暗示和象征的功能,都具有某种意味。但诗歌音乐性并不等于音乐,首先,诗歌毕竟属于语言艺术,它的声音媒介是语音而不是乐音,不像音乐那样长于纯粹声音美的营造;其次,诗歌音乐性虽然也和音乐一样讲究节奏与和谐,但要以语言的性质和意义的运动状态为依据,不是纯粹声音本身的节奏与和谐;  相似文献   

20.
在微电影创作中音乐是不可或缺的,音乐与画面是不可分割的整体,音乐为画面提供了一种声音语言,给人领会作品的空间,也为作品故事情节的发展、衔接提供了音响与音效,更能突出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以及情绪的复杂。但音乐并不是单纯的为画面来配上声音,主要的目的是画面与音乐融为一体成为一个完整的高品质作品。本文就微电影制作中的音乐制作手法进行了一定的总结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