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报近年来版面文字差错不断,读者经常来信来电指责不应出现如此“低级错误”。究其原因,是这家报纸领导轻视报纸的校对工作。一是认为校对工作简单、照本宣科,不动脑筋,不要多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编辑工作,说到底是一种文字工作。防止和消灭出版物上的文字错误,是编辑人员的责任,因此,编辑人员必须掌握语言规律,重视对原稿的文字加工,把好出版物的文字质量关。有人说,目前出版物上的文字错误“俯拾即是”、“多如牛毛”,更有“无错不成书”的说法。这多少有点夸张,但是问题确实存在。就拿《人民日报》来说,胡乔木同志也曾指出“文字错误太多,比‘文革’前,大有退步”。报纸是这样,书刊也不例外。即使是作为典范的辞书,也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文字问题,造成不良的后果。由此可见,结合工作学点语法修辞逻辑知识,加强文字素养,对于编辑人员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校对作为报纸出版工作当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其属于前期编辑工作的一种有效延续,属于补充完善、查漏补缺的创造性工作,本身具有较强的知识性、文字性。然而,从近年来的报纸来看,经常会出现一些知识性差错、版面格式错误、标点符号、语法以及词语等不规范问题,其不仅仅是编辑人员语言敏感性缺失的一种表现,同时也是报纸版面校对人员语言敏感性缺失的客观反映。鉴于此,本文主要针对报纸常见语言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提升报纸版面校对人员语言敏感性的措施与建议,仅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媒体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如果报纸上偶尔出现文字错误是可以纠正的,但一旦报纸上的新闻事实等出现虚假,就很难消除其影响。以本人供职的《和田日报》(维文版)来说,报纸上的绝大多数新闻报道是真实的,但是在极少数新闻内容中存在着虚假现象。本人不仅与报道虚假新闻的行为进行  相似文献   

5.
我们报业人士时常听到这么一句话“无错不成报”,各类报纸的文字使用错误随处可见,有的甚至让人难以卒读。我个人认为:报纸中出现错别字,作为编辑是难推其责的。因为错别字最终是从编辑的眼里溜走变成铅字的。  相似文献   

6.
数字时代背景下,报纸语言受社会各方面变化发展的影响出现了新的不规范现象:电脑输入这一新技术的运用,导致了文字错误;应新知识更新而发展活跃的词语,给报纸语言规范带来难题;高效、迅速、简便的社会新观念影响语法出现了省略、简化等趋势。这些新现象需要报纸编辑注意防范,从而完成报纸传播规范语言的使命。  相似文献   

7.
自2月份起,延安报聘请延安师范、延安大学的语文教师,评改每期见报稿件出现的语法修辞错误。实践表明,“专科大夫”会诊语病,对改进报纸文风效果较好。“专科大夫”会诊出的语病,使许多参加报纸工作不久的同志,受到了最实际的文字训练。一位老师在一篇不到400字的《理想和  相似文献   

8.
日趋激烈的新闻业竞争,对报纸质量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错别字的纠正与防范作为报纸质量中一环就被提上日程。试想,如果一张报纸错字连篇,前言不搭后语,不仅影响文章的质量和报纸的可读性,而且会影响党报的形象和名誉。一个错别字,会导致语句不通、意义相反,甚至会出现政治性错误。报纸的质量不仅是给读者提供全面、可靠、快捷、有效的信息,而且也要求呈现信息的文字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大家知道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而印刷质量则是报纸形象的重要保证。如果报纸的印刷质量上不去,则会对报纸的形象大打折扣。为了保证报纸有好的印刷质量,一套好的工作程序是关键,而彻底落实工作程序则为印刷质量提供了保障。一份报纸由文字和图片组成,对于采用新闻纸为印刷载体的报纸来说,印刷出一份文字清晰、图片靓丽的报纸不仅仅对编辑、印刷工人是一种愉悦的享受,更为重要的是给读者一个漂亮的视觉享受。而报纸要印得好,印前的质量控制很重要。  相似文献   

10.
检查工作是报纸出版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报纸与读者见面前的最后一道把关口,其职责就是杜绝和消灭报纸见报前可能出现的一切错误。  相似文献   

11.
纠正稿件中的错误是编辑、校对及签版总编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在实践中,纠正文字、语句差错相对比较容易,而要发现稿件中的新闻事实方面的差错难度相对大一些。笔者多年从事报纸新闻编辑工作,实践中发现,新闻事实方面出现差错时还是会露出一些蛛丝马迹的,只要抱着严谨作风,仔细琢磨,运用一些技法,就一定会取得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电脑打字在报纸出版业的广泛运用,无疑给报纸的编校工作带来快捷、方便。同时,也给新时期编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校对中出现错误的原因很多,应当说,绝大多数从事校对工作的同志都是认真的、负责的,并且是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工作的,但为什么仍不断出现错误?这究竟是为什么? 从电脑打出的初样差错中分析,便会发现一些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3.
八月下旬,59家少数民族文字报纸(包括使用汉文的少数民族报纸)在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召开经验交流会。与会者认为,当前少数民族文字报纸首先要搞好改革宣传,同时也要加快自身的改革,使之更加适应经济、政治改革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来自全国17个自治区、省、市从事民族文字报纸工作的新闻工作者和中央、内蒙古有关部门的同志共120多人出席会议。大家在交流办报经验的基础上,研  相似文献   

14.
纠正稿件中的错误是编辑、校对及签版总编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实践中,纠正文字、语句差错相对比较容易,而要发现稿件中的新闻事实方面的差错难度相对大一些.笔者多年从事报纸新闻编辑工作,发现出现新闻事实方面的差错时还是会露出一些蛛丝马迹的,只要仔细琢磨,运用一些技法,就一定会取得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论新闻编辑工作及其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编辑工作的重要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呢?①编辑工作是对报纸及其传播活动的总设计;②编辑工作是对大量新闻稿件的再创作;③编辑工作是对社内外各项业务的集大成。编辑人员是报纸编辑出版的前期“设计者”,中期“组织者”,最后“把关者”。任何忽视和轻视编辑工作的倾向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6.
报社工作的中心是办好报纸杨尚德1986年3月,我和范敬直同志调人经济日报,当时工作千头万绪、内部意见纷纷,究竟从哪里入手?第一次召开报社职工大会时,我们就提出了一个口号:“集中精力办好报纸。”因为报社的中必任务是办好报纸,只有把大家的注意力首先集中到...  相似文献   

17.
王海东 《新闻世界》2014,(10):47-48
党报对稿件的文字质量有很高的要求,编辑在把关过程中应注意鉴别差错,以提高报纸文字质量。一份党报容易出现哪些差错?本文以《安徽日报》2013年11月、12月两月的未见报差错为例,从五个比较典型的方面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8.
毕维娜 《青年记者》2016,(24):57-58
自从有了报纸,差错就与报纸相伴而生.报纸的发展史同时也是报纸采编人员与差错不断斗争的历史.本文以《新京报》《北京青年报》为例,分析报纸差错的类型和产生的原因,以期找到避免差错的方法,提高报纸质量. 差错类型以文字性差错为主 《新京报》和《北京青年报》是北京两家重要的都市类报纸,将它们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特别是《新京报》,它是国内少有的在第二版重要位置设置“更正与说明”专栏、刊登其错误以致歉读者的报纸.这种举措体现了《新京报》对读者的高度责任感.笔者统计了《新京报》2015年10月1日至30日的差错,并对其进行分析.经统计,发现《新京报》在该月共出现差错37次,其中事实性差错12次,文字性差错25次.  相似文献   

19.
周骥  忻志伟 《新闻实践》2011,(7):I0001-I0001
新媒体对传统纸质报纸的冲击已是有目共睹。多媒体的应用更是将报纸单一的图片和文字表现形式远远抛在了集看、听、互动于一体的阅读盛宴之外,畅快淋漓地表达着各种信息表情。受众对阅读的体验更趋向于高效、轻松、愉悦,冗长的文字信息常常不为人所接受,言简意赅的画面成为首选。在这样的背景下,报纸该如何反击?如何继续吸引读者阅读?  相似文献   

20.
早在48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一文中就明确指出:“报上有了错字,就把全报社的人员集合起来,不讲别的,专讲这件事,讲清楚错误的情况,发生错误的原因,消灭错误的办法,要大家认真注意。这样讲上三次五次,一定能使错误得到纠正。”今天重温毛主席的教导,并照此付诸实践,减少乃至消灭报上的错别字是完全能够做到的。 办报是给人看的,如果报纸上经常有错别字出现,直接降低报纸的威信,还会影响报纸的发行。所以,采取坚决措施消灭错别字是摆在报纸同仁面前一项十分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一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错别字的情况。现在每天只要你打开报纸,就会发现有错别字。其表现有以下几种: 作者计算疏忽,文稿中的数字估计加统计发生的差错; 作者凭记忆写稿,文稿中的“引语”出现错误,或搞不清楚的用别字替代,结果错别字连篇; 记者(作者)采访不深入,道听途说,信手拈来,造成文稿中地名、人名、职务等出现差错。 编辑粗心大意,对文稿中“五要素”问题未提出质疑,加之删改不当等,也经常出现差错; 题文不符也是报纸上的“常见病”、多发病”,等等。 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