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怀念母亲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以前唱这首童谣,脸上总是充满幸福和快乐,而今唱起这首歌,唱着,唱着,眼泪却止不住地往下流。[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母亲是伟大的,她是人类世代绵延的纽带;母爱是无私的,就像洒向人间的甘露,滋润了后代。我也身为人母,深知做母亲的不易、责任和一世的牵挂。  相似文献   

3.
4.
王艺晓 《下一代》2010,(5):16-17
一条遥远的山路,怎么也望不到尽头; 一片荒凉的山村,怎么也走不出去; 一双无奈的眼神,眺望着远方的幸福; 一颗苦痛的心灵,在艰苦的岁月里辗转…… 听妈妈说,她曾经在这样的山坳里留下记忆。也听妈妈说,她的妈妈,就是我的姥姥,曾经在这样贫瘠的土地上撒过爱的泪水。  相似文献   

5.
讴歌母爱、塑造母亲形象是文学的一个母题。近代的女作家们在传统角色被冲破后,她们借"母亲"的名义,张扬新女性与新女性观,在历史与文学中创造别样的她。  相似文献   

6.
[赏析]短信以呼告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母亲15年的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表达出自己因不懂事给母亲造成伤害的愧疚。从中,我们很容易体会到他与母亲之间的深情。  相似文献   

7.
陶丽 《成人教育》2011,31(4):52-53
在21世纪的知识经济社会背景下,年轻女性作为母亲来说,如果缺少与孩子沟通的必要的文化知识,将会是一个很不合格的母亲。因此说,当前培养年轻母亲的学习能力和素质不仅是提升她们自我文化素质的大事,更是关乎我们下一代能否健康成长以及我们国家能否兴旺发达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8.
当代真正的“女性诗歌”始于20世纪80年代,以女性意识作为书写中心。而“母亲”这个光荣的传统社会的角色在与当代女性意识相冲撞的过程中发生了流变。当代女性诗歌中母亲形象由崇高到被彻底解构的过程也是女性意识由朦胧到觉醒到蓬勃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是现代文学史上倍受关注的女性作家,对女性形象的抒写显示出其独特的创作个性。她对女性性别群体中的母亲形象赋予的全新阐释尤为特别,更彰显出其女性意识之不同。谭恩美是一位颇具影响的海外华人女作家,她创作中的母亲形象为文坛所注目。这两位女作家在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下塑造出的母亲形象都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宗法父权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而由此生发出的母女间的冲突也都纠缠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本文着意于探讨在这两位女作家笔下,中国传统文化与母亲形象的关系、母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女儿展示出的“魔鬼”与“天使”的双面性及其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八年级语文秉承新课改语文精神,注意学生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对人生社会有所思考,其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设计“献给母亲的歌”,更是贴近学生的身心,引导他们感受爱,理解爱,奉献爱,培养了学生健康美好的伦理亲情。为了上好这一课,笔者做了如下的设想:  相似文献   

11.
高贵贤 《教育艺术》2010,(7):76-76,63
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献给母亲的歌》。  相似文献   

12.
卡夫卡长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一反西方历来的文学传统,大都具有懦弱、顺从、女性特质被男性社会异化等特征,这一文学典型与卡夫卡本人的经历有莫大关联。从存在论心理学角度来看,卡夫卡生命中第一位女性(即母亲)在卡夫卡童年与成年时期,未能给予其完整的母爱,也未能在专制粗暴的父亲面前充当独立的力量保护他。母亲所投射的痛苦经历使得懦弱、顺从的女性形象成为卡夫卡印象中女性形象的典型,并成为其创作的原型。  相似文献   

13.
母亲生日祭     
农历10月16日已经过去了六天,今天已是农历10月22日了。疏忽间,母亲的生日已过去了六天。本想在母亲生日那天,给她写一  相似文献   

14.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梦醒了, 却怎么一去不回头? 人们都说梦是一个虚构的幻影,只要你一睁开眼睛,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有那个虚构的幻影在脑中回荡,让你久久思念在假而虚的梦想世界里。记得,那是一个放暑假的夜晚,我坐在打谷的稻场里,当时,月亮很亮,星星又很多,这是一个群星闪耀的星空。突然,我看见一道流星划进那美丽而温柔的星空,划过天空的那一刹那,真的好美好美,我赶紧握住我的双手,许下了一个心愿,那就是让我今晚做一个好梦,  相似文献   

15.
母亲的母亲     
叶倾城 《课外阅读》2012,(11):24-25
两个故事。一个是我听来的。外婆,母亲,婴儿,都坐在阳光融融的阳台上。是怎么出了疏忽,婴儿直坠下楼。小母亲大叫一声,情不自禁想扑出阳台外接住孩子——被人死死地抱住了。抱她的人,是孩子的外婆。她狂叫挣扎,号啕大哭:"你为什么要拦我,她是我的孩子呀!"外婆也是满脸泪:"可是,你是我的孩子呀!"  相似文献   

16.
一、活动背景 《献给母亲的歌》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综合活动实践课.是在学习名人关于母爱的文章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母爱的认识和理解.向课外的延伸.培养学生健康美好的伦理亲情.引导他们感受爱、理解爱、奉献爱。是消除两代人之间隔膜,增加感情的契机.  相似文献   

17.
母亲的艰辛     
母亲,是一个大字不识一个的普通农家妇女。1926年冬,母亲生在一个小山村的普通农户家里。生长在战乱年代的母亲,自幼养成了勤俭持家、吃苦耐劳的习惯和不畏艰辛的坚强性格,这在她以后几十年坎坎坷坷的生活历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母亲的爱     
在最困难的时候给孩子勇气,这才是母亲最大的坚强。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化中,“母亲”是一个特别的化符号,它的含义的演变一次次成为遮蔽女性自我的“迷思”。冰心诗歌中的母亲形象虽然完成了从古代“道德圣母”到现代“人性圣母”的超越与转变,却没有真正颠覆母亲神话模式,而是重塑了新一轮意义上的母亲神话。由此而生的母亲化含义,也是探寻“五四”化及其背景下女性追求自我的一个特别视角。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是现代文学史上倍受关注的女性作家,对女性形象的抒写显示出其独特的创作个性。她对女性性别群体中的母亲形象赋予的全新阐释尤为特别,更彰显出其女性意识之不同。谭恩美是一位颇具影响的海外华人女作家,她创作中的母亲形象为文坛所注目。这两位女作家在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下塑造出的母亲形象都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宗法父权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而由此生发出的母女间的冲突也都纠缠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本文着意于探讨在这两位女作家笔下,中国传统文化与母亲形象的关系、母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女儿展示出的“魔鬼”与“天使”的双面性及其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