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5 毫秒
1.
内藤湖南,日本著名的汉学家和东洋史学家。从1899年9月到1933年10月,内藤湖南先后十次访问中国,多次与罗振玉、曹廷杰、张元济、文廷式等著名学者及改革派人士切磋交流,撰写了《燕山楚水》《〈禹域鸿爪〉后记》等纪行文或日记,并就中国问题发表了多篇评论文章。这十次的中国体验对内藤湖南的汉学研究及中国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内藤湖南(1866-1934)本名虎次郎,字炳卿,号湖南.今日本秋田县人,是日本近代中国学的重要学者,日本中国学京都学派创始人之一.在中国学的研究方面,研究范围十分广泛,且卓有建树.在日本汉学界也享有"东洋史的巨擘"之美誉.在中日文化关系论等方面,他主张"中日文化同一体""文化中心移动说".可以说他的思想曾对日本人的中国观以及日本的对华政策都产生过实际的影响.本文从内藤湖南的"中日文化统一体"和"文化中心移动说"中所出现的观点进行分析,从而论述内藤湖南"文化论"的实质.  相似文献   

3.
李欣  赵俊槐 《教师》2010,(22):127-128
内藤湖南(1866--1934)本名虎次郎,字炳卿,号湖南。今日本秋田县人,是日本近代中国学的重要学者。日本中国学京都学派创始人之一。在中国学的研究方面,研究范围十分广泛,且卓有建树。在日本汉学界也享有“东洋史的巨擘”之美誉。在中日文化关系论等方面,他主张“中日文化同一体”“文化中心移动说”。可以说他的思想曾对日本人的中国观以及日本的对华政策都产生过实际的影响。本文从内藤湖南的“中日文化统一体”和“文化中心移动说”中所出现的观点进行分析,从而论述内藤湖南“文化论”的实质。  相似文献   

4.
甲午中日战争后,不少日本学者在中国史研究中表现出了露骨的侵华图谋,他们极力在中国史研究中寻找侵略中国的理论根据,将日本对华侵略合理化、合法化,为侵华献计献策。此类所谓的“东洋史”、“支那史”研究事实上已经堕落为侵华的史学。这些都在日本“支那史”、“东洋史”研究的主要人物,如内藤湖南、白鸟库吉、桑原骘藏、服部宇之吉、矢野仁一、有高岩、秋泽修二等人身上,不同程度地体现出来。其中内藤湖南的“内藤史学”最为典型。  相似文献   

5.
唐宋转型理论是近年中国古代史学与诗学研究中一个流行的学术话语。在唐宋文学研究领域,借鉴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的唐宋史学观,并整合传统诗学理论,经王水照等诸多学者推阐发扬,深化了唐宋诗歌转型问题的研究,开拓了唐宋文学研究的学术理路。  相似文献   

6.
清末民初 ,王国维不断地尝试在新的学术交流条件下与世界进行对话、并致力于一种“世界学术”的建设 ;但同时 ,域外的学术界却在寻找一种中国本土的声音和学术权威 ,从而最终成就了中国现代戏曲的开创之作———《宋元戏曲史》。考察王国维戏曲研究的历史境遇 ,将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现代学术机制的转变 ,并进而反思“现代史观”和“民族主义”等现代学术史中的常见命题  相似文献   

7.
此文选自中译本《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一卷(通论),中华书局,1992年7月第1版,第10~18页。作者内藤湖南(1866~1934),本名虎次郎,字炳卿,号湖南,日本著名史学家、汉学家,曾任大阪《朝日新闻》记者,多次游历中国,是日本“支那学”开山祖、东洋史学创始人之一,研究领域博大,涉及中国上古、中古、近世史通论及中国文化史、史学史、美术史等,有《内藤湖南全集》(共14卷)行世。  相似文献   

8.
一、小引 “东亚诗学与文化互读国际学术研讨会”将在天津举行,我想起自己的专业,想起内藤湖南《中国史学史》这本著名的书,而且有了现成的翻译本。不妨就借这一翻译过来的本子,从一个中国史学史研究者的视角,谈几点感想。不对的地方,敬请诸位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9.
<正>一、唐宋变革说的最初提出今日海内外中国史研究者耳熟能详的"唐宋变革说"(欧美学界称之为"内藤假说"——NaitōHypothesis),本为日本学者内藤湖南的中国历史分期体系中最具独创性,甚至堪称内藤史学标识的"宋以后近世说"。1922年内藤公开发表《概括的唐宋时代观》(《历史与地理》9-5),通常被认为是此说之最初提出。但该文实节选自此前内藤在京都大学连续讲授多次的"支那近代史"课程讲义。1947年该  相似文献   

10.
作为最早以"史"出现的两部主要属于近代文学研究领域的文学史专著,陈子展的《中国近代文学之变迁》和《最近三十年中国文学史》在中国近代文学史建构历程中有着重要的学术史意义。尽管其文学史观明显受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影响,由于其所具有的独立不倚的学术品格和无征不信的严谨学风,又使其在许多方面超越了胡著,得出许多创见,并以其长久的学术生命力或明或暗地参与了与其后逐渐建构起来的近代文学史的对话,为推进近代文学研究走向深入、全面和公正,作出了不可替代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1.
历经逾百年学习西方,中国已经处在一个需要审视、批判和检讨西方发展模式,以独立、自主的眼光去甄别、分析和看待中国社会发展中的真实问题,从而推进中国社会历史性转型的历史时刻。当前中国的社会转型不仅为教学论提供了重构的契机,也提出了重构的时代诉求。在这一重构中,需要破除鸵鸟心态、古代意识形态和西方意识形态以及自我中心主义,以大气、开放、包容的心态,在融汇"古今中西"的基础上,建构作为"地方性教学论"的中国教学论。  相似文献   

12.
赵孟 作为赵氏宗室而出仕元朝 ,长期以来受到一些人的指责与讥讽 ,认为“有伤气节” ,并影响到对他的艺术作品的评价。但是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应将赵孟这一历史人物置于宋末元初这一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探析。从他与南宋宗室关系的淡漠 ,他对南宋末年黑暗政治的不满与失望 ,再结合元初统治者忽必烈所采取的对汉族儒士、赵氏宗室的怀柔政策所产生的作用 ,综合考察后不难看出赵孟仕元是一件自然而又合乎情理中事。因此 ,对赵孟仕元不必多加指责 ,更不必为此贬低他的艺术成就及他在中国艺术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理论,主要表现为理论来源不同、理论本质不同、价值取向不同和实践路径不同等。尽管民主社会主义中一些具体观点和做法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但从根本上来说,民主社会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也不可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才能指导我们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4.
李大钊代表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文化自觉。在新文化运动中,李大钊站在民族复兴和民族团结的角度,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己任,提出了以"再造中国"观、"自觉中国"观和"复兴中国"观为主要内容的"青春中华"思想。他的"青春中华"思想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对于唤醒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观的初步基础和开辟复兴中国革命新道路具有重要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青年观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对青年使命、青年地位、青年工作、青年品格培养和形象塑造等问题的理论表述。它以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为理论渊源,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梳理习近平青年观的理论来源和内容,进而探求习近平青年观的践行路径,对培育时代新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是当今中国发展的最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在继承和发扬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本体论基础上实现的又一次理论的突破。"中国梦"的提出、现实的发展以及最终所要实现目标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范式有着深刻的理论联系,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宏大叙事体系中抽出"历史观"、"实践观"以及"群众观"三组基本范畴和以上"中国梦"三个发展阶段相对应,说明中国梦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今中国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历史唯物主义有力地论证了中国梦实现的理论自觉,同时也在和中国梦的结合中实现自己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钱穆是20世纪中国史研究方面的史学大师;内藤湖南是日本研究中国史方面“京都学派”的创始人,二人都在中国史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仔细比较后发现,二人的生平,治学之路,对重大历史问题的看法,对文化史的研究,对历史深度和广度的把握,都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以《国史大纲》和《中国史通论》为例,比较二人治学的异同,对更好的把握历史和研究历史很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l9世纪 4 0年代 ,马克思就以其惊人的洞察力注意到经济全球化这一历史发展趋势 ,并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以具有特定含义的“世界历史”概念分析、表征和揭示了这一历史趋势 ,提出了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世界历史”理论。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正是立足于“世界历史”的高度 ,运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全球化视野和方法 ,分析和研究处在“世界历史”或“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国情 ,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 ,第一次科学和系统地回答了像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 ,如何在“世界历史”或“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 ,由此凸现了邓小平理论宏大的全球化视野。在经济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的 2l世纪 ,邓小平理论仍然充满着青春活力 ,是指引中国社会主义在 2 1世纪阔步前进的伟大旗帜  相似文献   

19.
范文澜在创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过程中,为形成中国特色的历史评价体系作出了贡献。其中,对历史人物、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中国历史演进中对外关系的格局以及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等问题的论述,深刻揭示出历史问题的本质,具有突出的警策力量和启发意义,是一笔很有价值的史学理论遗产。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日本著名作家井上靖创作了大量的中国题材历史小说,通过对作品中中国的描写和中国人形象的塑造,表现出他对中国与中国历史文化的认识与看法。文章拟通过对其中国题材历史小说的分析,指出他文学中的中国形象的特点,以及这一形象与文本所处的历史、文化语境的关系,并进一步运用形象学理论来分析这一形象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