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经济报道中的价值导向之所以重要,因为它不仅担负着反映引导社会舆论的重任,还是对群众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一环。它可以引导经济工作走向正确的轨道,也可以阻碍经济工作的发展。如何在经济报道中把握导向的正确价值? 第一,导向的理性价值。这是经济报道的基准点和出发点。记者不是事件的记录者,他是在一定的思想的支配下,有选择的报道事实。因而,记者要有“过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处在确立过程中,有许多问题正在探索,有许多措施和做法正在试点,“摸着石头过河”,能过去最好,过不去再回来。所以,在经济报道中,要搞好“三个引导”: 一是超前引导。就是要在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交替中,善于抓住有利于市场经济发育和发展的新事物进行报道,也就是说,要有超  相似文献   

3.
经济建设是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经济宣传是新闻舆论工作的"重头戏"。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县域经济是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做好经济新常态下的县域经济报道至关重要。做好县域经济报道,需要把拐点讲清,以通过舆论引导社会受众树立平常的心态;需要把亮点讲足,以通过舆论引导社会受众树立发展的信心;需要把亮点讲通,以通过舆论引导社会受众树立坚定的决心。在具体实践上,县域经济报道要"上接天气、下接地气",在"专"字上下功夫;要"内行愿看、外行乐看",在"新"字上下功夫;要"高端集成、低位运用",在"特"字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4.
经济报道要搞好“三个引导”一是超前引导。就是要在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交替中,善于抓住有利于市场经济发育和发展的新事物进行报道。如对其中搞得好的,效益比较明显的企业的作法或经验进行报道,起到引导作用。二是典型引导。用典型指导工作,带动一般,是我党的一贯做法。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  相似文献   

5.
王双成 《新闻窗》2010,(3):106-107
经济新闻作为新闻报道的重要门类,不仅具有传递经济信息的功能,而且有为人民群众生活提供决策参考的服务功能和守望改善经济环境、推动经济发展的引导作用。地市报应加强经济报道力度,拓展经济报道视野,增强报道的贴近性、服务性,以提高自身的舆论引导力。  相似文献   

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众多经济信息的搜集、整理、加工、传播对经济生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的新闻报道特别是经济报道直接影响到人们对政府、对社会、对未来的信心,进而对社会政治经济运行产生重要作用。因此,提高经济报道水平,充分发挥经济报道对市场经济的促进作用已成为新闻从业人员必须探讨的重要课题。把握导向服务全局经济报道每时每刻都会影响人们对经济运行状况的判断和人民的信心,把握好经济报道的导向就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有这样几点值得认真注意。其一,把握经济大势。要引导观众通过纷繁的经…  相似文献   

7.
<正>经济新闻是依托经济而生存,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接近受众的经济需要。满足社会的需要,是经济新闻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传播基础。一、经济新闻要发挥好其在市场经济中的引导作用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整体关系来说,我们齐齐哈尔市仍处于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历史时期,抓住两种体制转换的时代特点是搞好经济报道的重要前提,任何经济报道,要在市场经济的舆论引导上发挥应有的作用,就必须抓住时代的特点,从市场  相似文献   

8.
王甚恺 《新闻世界》2013,(10):78-79
让经济报道成为地方党报的主打产品,就要整合资源,发挥地域优势,强化引导;要围绕中心大局,在经济新闻深度上下功夫;要关注百姓,贴近生活实际,增强经济新闻的可读性,要直面经济热点,创新工作方法,提高经济新闻质量。  相似文献   

9.
康贻华 《传媒观察》2003,(12):51-52
在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经济建设始终处于中心位置。与之相应,党报实施舆论引导,经济报道无疑是“重中之重”。对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创新经济报道当前尤其要在贴近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0.
现在不少经济报道还没有实现从“生产型”报道方式到“市场型”报道方式的转变,它们游离经济“内核”,见现象不见本质,削弱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正面引导力。其深层次原因在于这些报道缺乏经济理论知识的有力支撑。世界经济竞争的加剧,国内市场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落实“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的要求,使新形势下的经济报道面临严峻挑战。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经济报道提供了进入经济“内核”的新机遇。记者、编辑应增强时代紧迫感和历史使命感,不断提高经济报道水平。为此,要结合经济报道实践学好经济理论,打好经济理论知识功底,这是经济报道由经济“外围”进入经济“内核”、提高质量、增强引导力的关键前提。  相似文献   

11.
经济报道因受行业限制,编辑记者如果不谙经济问题,难免限于“四季歌”式的肤浅化报道;如果不讲究采写方法,则很难克服罗列数据、堆砌专业术语、形式呆板等流弊。故此,要想把经济报道搞得有声有色,就必须在深与活上下功夫。经济报道之深,即报道不单要反映经济建设的升降沉浮,更要探索经济发展规律,做到既给经济部门以启示,又能引导广大受众关心、支持、参与经济活动,促进经济工作长足发展;所谓活,就是运用受众喜闻乐见的报道形式,让枯燥的经济数据活跃起来,变狭窄的经济问题为广泛的社会话题,使报道让内行看了不觉浅、外行看了不畏深。  相似文献   

12.
讲好故事,是当代记者的重要责任。作为省级财经媒体,讲述好经济领域安徽改革发展的精彩故事,就是要注重在宏观经济报道"深耕"上下功夫,在微观经济报道"细作"上做文章,同时注重讲故事的艺术与技巧,使故事有引导力、影响力、感染力,让百姓看得懂、喜欢看。  相似文献   

13.
《声屏世界》2009,(6):66-66
经济报道能否在变化的经济环境中引导公众扩充经济知识面,从而更好地理解经济形势,打理个人财富?一、梳理历史,强化经济热点的纵深感。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通常不会是突然出现的偶发事件,因此在对一些经济热点进行报道时,不仅要尽可能还原其本来面目,还要搞明白其前世今生。二、中外联通,增加经济现象的对比度。  相似文献   

14.
经济新闻是新闻宣传的大头。但是如何把通常认为较枯燥、缺少趣味——不是看不懂的术语,就是不愿看的数字的经济报道,做得真正好看、可读、有用,是提高党报经济报道宣传质量的大课题。我领办河北日报经济生活周刊两年来,摸索出来的路子是经济报道要从经济入手,生活落足。在关注经济、引导热点,贴近生活、服务百姓上下功  相似文献   

15.
观点摘编     
重大突发事件的五个思考中央电视台台长赵化勇日前在2008年第7期《电视研究》刊文,认为,把握新闻规律,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把握舆论引导主动权可以有五个思考:一是要真正尊重新闻规律,提高报道的时效性和内容的透明度,把握舆论引导主动权;二是要突出正面宣传和以人为本,增强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牢牢把握舆论导向;三是要坚持贴近舆情和民情,注重对热点问题的引导,  相似文献   

16.
传媒作为社会事件的报道者,履行着社会舆情监督的责任。然而,对于突发性事件,特别是负面事件的报道,如何从正面引导受众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需要认真的探讨。本文从分析媒体在"小悦悦事件"发生后的报道入手,指出做好突发性负面事件舆论引导,不仅要适度适时地报道新闻事件,客观、公正地报道事件,更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适当、切实地保护事件牵涉者隐私权,理性、公开地彰显媒体批判精神,从而正面地引导受众,营造正面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7.
好的经济报道是在新闻现场跑出来的,而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编出来的。做好新形势下的经济宣传,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注重把握舆论导向,稳定社会预期,巩固发展信心,增强经济报道的科学性。强化舆论引导针对性,及时发声,理性发声,有效发声,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相似文献   

18.
新闻文摘     
引导舆论要力求做到“三得” 在引导舆论上,新闻媒介要力求做到“三得”:一是引导舆论要“得力”,就是要突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地、有说服力地回答群众关心的问题,涉及到原则性问题,要旗帜鲜明,在引导舆论上积极、主动、有力,成为党和人民手中得力的舆论工具。二是要“得当”,就是引导舆论要掌握火候,把握时机,讲究分寸。如果舆论把握不当,失度乃至失控,就会引发一些社会矛盾或加剧社会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对热点问题既要敢于触及,又要善于疏导,不去人为地“炒热”。要讲究宣传策略,有的该点到为止,不必追求“轰动效应”。有的该含而不露,不必和盘托出。有的该下毛毛雨,不必倾盆大雨。三是要“得法”,就是要改进宣传报道方式,提高引导舆论的艺术,正确把握报道规模、报道数量和报道频率,增强报道的吸引力与可读性,使报道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和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之后,经济宣传和经济报道空前活跃。当前的任务是如何在活跃的局面下把经济宣传引向深入。我认为,有效地深化经济宣传,必须通过言论、典型、理论文章,有针对性地、多侧面地、生动活泼地引导人们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一句话,下功夫引导人们换脑筋。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然要引起广泛的社会变革,可以说是  相似文献   

20.
做好新时期的经济宣传报道工作,需要深思远虑,积极创新。①以全球化的视野适应经济发展新形势。要把中国经济发展放在世界经济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和研究,用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同时要更加重视对国际经济信息的传播。②以针对现实的建设性新视角改进传播效果。经济报道既要全面客观地揭示事实,同时又要积极有效地引导舆论和促进实际工作,立足这一前提,对报道的角度进行把握,才有可能使经济新闻传播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③以丰富而变化的多视点全面描绘经济建设蓝图。应将宏观经济内容报道与中观经济内容报道相结合,对一些有代表性的微观经济内容也要同样重视,以全面反映和推动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