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太极无非"圆"与"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种民族特有的文化形态,与一个民族文化的核心--即与这个民族作为对世界认识的根本观点的哲学紧密联系。太极图所展示的太极哲理深深渗透于民族文化之中,太极图和太极哲理广泛表现于种种文化形态。武术的拳剑刀枪也始终闪耀着太极图的辉光,并无处不体现着太极的微妙:“圆”与“变”。  相似文献   

2.
龚建新:我们已经讲解了《陈氏太极拳图说》中无极图和太极图的含义,明白了无极、太极、无极态、太极态、无极桩、太极桩等概念。我们继续往下看,书中的第二页还是图,这是河图。河图很神秘,从古到今解读"河图"的人很多。陈鑫把"河图"放入书中,他要讲述什么?河图和我们练太极拳有关系吗?(图1)康伟:当然是有关系的,只是我们现代人已经很难看懂"河图"表述的意义,也就很难理解"河图"与太极、与太极拳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二、以《周易》太极、气化论为基点,补生气之原,助升降出人《周易·系辞上》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里所说的太极,就是天地未形成前的浑沌状态,气、形、质浑为一体,清浊未分。后来由于太极运动产生阴阳二气,气之轻清上浮为天,气之重浊者下降为地。这一过程可以用太极图来表示。太极图高度概括了宇宙间的一切事物的变化规律,是一个具有高深哲理和分析探索事物规律的模型。宋·朱熹说:“太极者,可以指夫天地万物之根也,合而言之,万物统一太极也;分而言之,一物各具一太极也”(《周子全书·太极图说上》朱注)。他又说:“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那么,人有太极在哪里呢?”神阙穴肚脐部位便恰是人体太极之所在,对此,历代医家都有论述。如《难经·八难》曰:“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所谓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动气也。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肾间动气如此重要,它究竟在哪里?《难经·六十六难》明确了这一问题,指明在肚脐下:“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肚脐为生气之原论,《类经附翼·大宝论》也有明论:“人之初生,生由脐带,脐接丹田,是为气海,即命门也。所谓命门者,先天之生我者由此而受,后天之生我者由此而栽也。夫生之门即死之户,所以人  相似文献   

4.
(一)太极无极图、太极图(图1、2)无极为一无所有,太初浑穆之象。意为打拳上场,端然恭立,合目息气,两手自然下垂,身桩端正,两脚并立于同一横线上,脚尖微外撇,心中一无所有,一念无所思,为太极浑穆之象。太极生于无极,太极无有形声,但已蕴初兆。如硕果之极,生机在将动未动之时,待等生机充足,方破壳而出。此期阴阳虽未分而分之机已动,一到于分,清气上升为天[阳气],浊气下降为地(阴气)。但此时清气尚未上升,浊气尚未下降,故称此为太极。这里比喻打拳上场,手足尚未运动,而在端然恭立之中,其阴阳开合之机,消息盈虚之…  相似文献   

5.
王志恩 《武当》2012,(4):45-46
《武当》杂志2011年第七期刊发了广东林俊岸先生的《宋谱略考》很有感触,文中详细介绍了两种不同来源之《宋谱》。其一是吴图南先生所得之抄本,标题为《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据吴图南先生介绍:"那是在清朝光绪末年或宣统初年时,我的一位朋友跟我说:你不是练太极拳吗,我家里有本书说的是太极拳的事。我请他借给我抄抄。不用抄,我没有用处,就送给你吧。"这本书就是《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其后,在民国初年,吴图南先生曾抄送给许禹生、吴鉴泉、杨少侯、刘彩臣、刘恩绶、纪子修每人一本。因而民国时出版之许禹生《太极拳势图解》、姜容樵《太极拳讲义》、王新午《太极  相似文献   

6.
中国哲学的太极观念与太极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太极拳的命名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效天法地的思想方法。太极十三势吸收了周敦颐《太极图说》中的太极阴阳,并以五行取代四象八卦的学说。太极"内动"在太极拳中体现为强调"太极元气"在体内的运动。而"心为太极"的思想则体现为演练太极拳时强调"心贵静"。  相似文献   

7.
太极是中国哲学中的一个术语,指派生物的本源。太极拳是以太极之理立论的一种拳术。古代方士以双鱼形太极图表示太极之理,以此图解释拳理、拳技。古人认为阴阳两者相互不离、相互消长、相互转化、产生万物、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万物中都包含此理。太极拳运动始终贯穿着阴阳、动静、刚柔、虚实、结合吐纳、导引,要求呼吸、意识、动作三者紧密配合,才能达到气沉丹田、开合鼓荡。学练太极,不能不懂道为何物。那么什么是道?身心平衡即为道。身心不平衡属阴阳失调。情绪不好或过分高兴都会造成身心失衡。“得而不喜,失而不忧”即讲此理。一个人如…  相似文献   

8.
杨群力 《武当》2009,(5):10-12
太极拳是武术的主要拳种。“太极”一词源出《周易&;#183;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含有至高、至极,无穷大之意。太极图是我国古人的一种最原始的世界观,拳术和太极说的结合,逐步形成了太极拳术。太极拳这个名称是因为拳法变幻无穷,遂用中国古代的“阴阳”、“太极”这一哲学理论解释拳理而命名的。  相似文献   

9.
参悟太极     
孙燕玮  孙波 《健身科学》2012,(12):13-13
宋·周敦颐《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又曰:“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太极理论从自身的体系上,具有统一的基础科学理论,掌握其“太极理论”很容易弄通各个分支的学问。弄通一个分支的学问,懂得太极又很容易弄通其它分支的学问。例如:擅长太极内功者,很容易弄通中医学、  相似文献   

10.
张兴洲  李仲良  赵峰 《武当》2004,(3):15-16
张祖意合太极拳正是依据太极图象之变化而创,太极拳与太极图理为一贯,太极理论是指导道家炼养的法则。太极来源于易经,其蕴含极其深广博大,堪称我国古代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的总汇。它渗透到我国古代所有的学科领域,如天文学、地理学、气象学、历法学、数学、文学、史学、哲学、民  相似文献   

11.
翁心诚 《精武》2010,(12):12-15
一、感觉激动人心 2010年10月25日上午八时三十分至下午四时,经太极拳家廖达中先生引荐、李品银先生之子李超先生安排,浙江太极拳师魏坤梁、湖南太极拳师叶玲与笔者三人千里迢迢,赶赴上海仙霞路拜访了专程从美国回来探亲并准备去台湾参加杨式太极第四代传人郑曼青先生诞辰110周年庆典大会的杨式太极第五代传人李品银先生。  相似文献   

12.
太极八卦     
胡文惇 《上海集邮》2003,(10):15-16
太极为哲学术语,指天地未分前的混沌状态。朱子《太极图说解》:"O者,无极而极也"。太极图由两条相互颠倒的阴阳鱼组成,白色为阳,黑色为阴,白色头部有一黑圆点,黑色头部有一白圆点,表示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互根。清代小龙邮票开始使  相似文献   

13.
太极一词,始自《易传·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者,大也,有至高、至大之意;极者,指尽头,有无限之意。太极,本指派生万物的本源, 是最初最高的实体。汉唐以来,学者们对它的解释有各种不同的说法。一是认为太极是混沌未分的元气;其二认为它就是“无”;三是认为它是理或道。气本论与理本论的争论,是这一传统哲学发展的基本线索之一。太极图是后于《易经》而出现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运用武术领域很少人用的思维方法——批判性思维方法,从一个新角度对太极拳的理论知识进行客观的梳理,从看待太极拳与太极的关系、太极拳与太极图的关系、太极拳理论知识的来源三个方面论证太极拳理论知识描述方面存在的问题,希望得到更多专家学者的注意以及完善相关知识的考证和太极拳的理论基础,从而促进太极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翁心诚 《精武》2009,(6):58-59
一、小引 近来重读司马平先生提供的《国学大师胡朴安论太极拳》(《精武》2007年第12期第8至9页),觉其所论均为太极拳术正理,朴实真切且精当。文中说:“宇宙之原动力在太极,人生之原动力亦在于太极”,“腹为人全身最中处,此处一动全身无不动矣。”文中谈了三种“非太极”。1.“一动而不全身皆动者,非太极也”;2.“一动作即见剑拔弩张之形者,非太极也”;  相似文献   

16.
太极拳的确是张三丰创造发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肇平 《武当》2005,(10):35-36
最近.道友介绍我阅读萧天石先生主编的《道藏精华》第二集之五《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笔者在《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卷二《太极长生诀》中,发现几篇有关《太极拳》的论著,足以说明“太极拳”的确是张三丰刨造发明。比如《太极拳论》、《太极拳歌》、《太极七十二图势》等五篇,篇篇都是讲“太极拳”与“行功”之奥妙。  相似文献   

17.
刘义军 《武当》2010,(4):23-24
近期,我反复研读严翰秀及王海洲先生的大作《杜元化〈太极拳正宗〉考析》一书,深为杜元化所著《太极拳正宗》一书的精妙理论所折服。同时,也深为严翰秀先生为考证而付出的大量心血,以及王海洲先生为推广赵堡太极而无私揭秘的坦诚而感动。  相似文献   

18.
有武术专家谈到,太极图是代表中华文明乃至东方文明的符号.十字架是代表西方文明的符号。这一说法形象地表明了中西文化的差异。回溯历史可以看到,中西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之一是,中国注重辩证逻辑.重视相互联系和整体把握,而西方注重形式逻辑,重视局部、结构、线性运动。这种差异在体育上表现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注重神韵、内涵、和谐等,西方体育提倡竞争、惊险、征服等。具体到体育项目.也可以看出中西文化的差异。太极图在以太极理  相似文献   

19.
张世昌 《武当》2013,(11):38-41
与其他体育项目比较,传统武术,特别是太极拳的习练,会使人感到没有年龄段的限制,七十岁的身体,六十岁的作为,五十岁的心态,确实在我身上得到了应验。这首先要感恩于我的老师赵斌(1906~1999)先生,他是我最敬重的启蒙老师,用太极理法打拳,用太极诚实做人,用太极阴阳看世界,用太极行云写诗文。  相似文献   

20.
陈福军 《武当》2009,(2):19-21
太极拳与太极图同为中华传统文化瑰宝。但在两者之问的关系上,一般都认为太极图是太极拳的拳理基础,有“中正安舒”、“不偏不倚”和“全身无处不太极”等“阴阳平衡”的说法。但在具体的太极拳锻炼动作中,如何利用太极图理论做到“阴阳平衡”?如何来检验是否做到了“阴阳平衡”?则语焉不详,缺少论述。本人在学习了《中国循经太极拳24式》之后,几经揣摩,发现太极图理论对太极拳动作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故冒昧在此抛砖引玉,以期得到大家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