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反训词是客观存在的语言事实 为了便于讨论,先酌举数例于下: 例一、乱。“乱”有“紊乱”(甲)和“治理’(乙)两义。甲义如.“用乱败厥德于下。”(《尚书·微子》)“勇而无礼则乱。” (《论语·泰伯》) “内以自乱,外以惑人。”(《荀子·解蔽》)乙义如:“殷其弗或乱正四方。”(《尚书·微子》)“予有乱臣十人。”(《论语·泰伯》)“孔子仁知且不蔽,故学乱术,足以为先王者也。”(《荀子·解蔽》)  相似文献   

2.
研栁漫话     
《六逆论》只论“三逆”“六逆”之说载于《左传》,叫作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柳宗元用《六逆论》来作题目,以常理论,就该把这“六逆”全部加以讨论;然而文中却说:“余谓少陵长,小加大,淫破义,是三者固诚为乱矣。”一笔带过之后,就不再有只字片语论这三条,而只洋洋洒洒论那三条。因此可说,《六逆论》实际是《三逆  相似文献   

3.
我们在学习古代汉语时,常常会因为不能准确理解某个字的字义而影响了对全句乃至全篇的理解。现以“逆”、“慢”二字为例:逆——《聊斋·陈锡九》:“次日,周来逆女,女不肯归”。“逆”字该怎样理解呢?翻开《辞海》,“逆”有七种解释:①迎接;②接受;③预先猜度;④倒,反;⑤违背;⑥叛乱;⑦指民间上书。哪一种解释适用于例句呢?只有①迎接。这一义项尽管在则代汉语中已很少见到,却是“逆”字的本义。那么,我们怎样知道“迎接”是“逆”字本义的呢?最简单的办法,是查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说文》:“逆,迎也,从辵屰声。关东口逆,并西曰迎。”那么,许慎又是怎样断定“逆”的本  相似文献   

4.
严羽“气象说”评述朱东润先生在谈到南宋诗论家严羽的“诗之法”时曾说:“此中气象之说,最为不易捉摸”①也未作任何解释和说明.在此,我想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我认为要准确地把握严羽的“气象说”,必须首先界定“气象”这个概念.“气”、“象”或“气象”一词都并非由严羽首创.早在先秦时代,哲学家们已看出了“气”与“象”的联系,日《老子》第二十一章:“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且有《管子·内业》日:“精也者,气之精者也.”可见,老子虽在论述“精”、“象”同“道”之关系,然却已萌发了“气”与“象”有某种联系的思想.荀子就说得更清楚了,“凡奸声感人而道气应之,逆气成象而乱主焉.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顺气成象而治生焉.”(《荀子·乐记》)那么,何谓“气”?在我国古典美学中,“气”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概念,并且有其自身发展和演变的过程.“气”,《说文解字》:“云气也.象形”.就文字学范畴讲,最早是指云气,雾气;但从中国思想史这个角度讲,最早是哲学范畴内的概念,即哲学家们所谓的万物之源.《老子》第四十二章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是老子的  相似文献   

5.
《类证治裁》概括了胸痹的病机 ,云 :胸痹 ,胸中阳微不运 ,久则阴乘阳位而为痹结也。其症胸满喘息 ,短气不利 ,痛引腰背 ,胸中阳气不舒 ,浊阴得以上逆 ,而阻其升降 ,甚则气结咳唾 ,胸痛彻背。夫诸阳受气于胸中 ,必胸次空旷 ,而后清气转运 ,布息转舒。胸痹之脉 ,阳微阴弦 ,阳微知在上焦 ,阴弦则为心痛 ,此《金匮》《千金》均以通阳主治也。胸痹的病机即阳微阴弦。太过与不及 ,皆为病脉 ,脉之太过知其邪盛 ,脉之不及知其正虚。“阳微”即不及 ,为上焦阳气不足 ,胸阳不振之象 ;“阴弦”即太过 ,为阴寒太胜 ,水饮内停之证。上焦阳虚 ,阴邪上逆 ,…  相似文献   

6.
先秦“敬”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解题“敬德”一语在《周书》中习见。如《召诰》:“王其疾敬德。”“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无逸》:“则皇自敬德”等等。前辈学者对“敬德”也曾多所论及,但其重点,则往往多放在“德”上,研究周人提出的“德”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殷人不讲“德”而周人非常重视“德”,这一点是殷周在意识形态上的重大区别。本文所论敬德,重点则放在“敬”字上,研究“敬”作为一个道德概念究竟有怎样的内涵?周人这种“敬”的观念,究  相似文献   

7.
课本将《孔雀东南飞》的第一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一句中的“徘徊”释为“犹豫不决”,这是不妥当的。请先看辞书的解释与古人的用例:《辞源》:“往返回旋貌”:《辞海》:“亦作‘徘徊’、‘裴回’.来回地行走”;《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来回地走”.《荀子·礼论》:“则必徘徊焉,呜号焉”.并附注:“徘徊,回旋飞翔之貌.”再有《文选·风赋》:“徘徊于桂椒间,翱翔于激水之上”;《史记·吕太后纪》:“欲为乱,殿门佛得入,徘徊往来”;陶潜《饮酒诗》“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以上用  相似文献   

8.
蛛语蚕曰:“尔饱食终日以至于老,口吐经纬,黄口灿然,固之自裹。蚕妇操汝入于沸汤,抽为长丝,乃丧厥躯。然则其巧也,适以自杀,不亦愚乎?”蚕答蛛曰:“我固自杀。我所吐者,遂为文章,天子衮(g n)龙,百官绂(f )绣,孰非我为?汝乃枵(xi o)腹而营口,吐经纬织成网罗,ǔāú坐伺其间,蚊虻蜂蝶之见过者无不杀之,而以自饱。巧则巧矣,何其忍也!”蛛曰:“为人谋则为汝,为自谋宁为我!”噫,世之为蚕不为蛛者寡矣夫!(选自江盈科《雪涛小说》)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蚕妇操汝入于沸汤 汤:菜汤B.乃丧厥躯 厥:昏厥,晕倒C.孰…  相似文献   

9.
“乱曰: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读楚辞时,篇末常会出现“乱曰”一词,看注解.是“终篇的结语、乐歌的卒章”之意。显然,这里的“乱”不是常见的“混乱、烦乱”之意,那么,它又该作何解释呢? 我们说,此处的“乱”是“治”的意思。即一篇或一章终结时。稍作整理。这样,注解就不难理解了。“乱”作“治”的例证在古文中不难找到。如“兹予有乱政”(《尚书·盘庚》)孔安国传:乱,治也。此我有治政之臣。又如:“乱而敝,托而毅也”(《尚书·皋陶谟》)马融注:乱,理也,亦治也。《尔雅》、《说文》、《广雅》都有这样的例子。这些解释都是从“乱”的本义出发,是  相似文献   

10.
“若厥株拘”,语出《列子·黄帝》和《庄子·达生》篇,历代诸家解释不一,聚讼纷纭。 郭象给“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作注说:“不动之至”。这是提示句意,基本精神是对的,但未及疑难字句的训释。成玄英疏云:“拘,谓斫残枯树枝也。”,疏对“拘”字的解释决不可信,因为从来没有这种用法。 陆德明《经典释文》:“本或作橛,同。…李(颐)云:“厥,竖也,竖若株拘也。”黄焯《经典释文汇校》:“景宋本、古逸本作橛。”按,作“橛”是。《说文》:“厥,  相似文献   

11.
我们在阅读古书时,常会遇到这样一种现象: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场合往往有两种截然相反的含义。这种现象,叫做反训。了解古代汉语中的反训,对阅读古书是有帮助的。现略举数例于下以证之。 [乱]习见的含义是“混乱”、“紊乱”(包括“战乱”)。如《尚书·周官》:“制治于未乱。”《左传》文公七年:“兵作于内为乱。”《诗经·周南·关睢序》:“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史记·项羽本纪》:“楚军大乱坏散。”但又有作“治理”用的。如:《尚书·顾命》:“其能而乱四方。”  相似文献   

12.
韦昭注《国语》云:“凡作篇章,篇义既成,撮其大要为乱辞。”洪补申之云:“《离骚》有乱有重。乱有总理一赋之终。重者,情志末申,更作赋也。”朱熹曰:“乱者,乐节之名。”元陈皓《礼记集说》:“乱者,卒(?)之节。”  相似文献   

13.
万岁通天元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反唐史称“营州之乱”《资治通鉴?则天顺圣皇后纪》中“营州之乱"记载原文共2497字,考其史料来源基本上出自于《旧唐书》.  相似文献   

14.
一、文气说 “文气说’”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早在先秦时期,孟子就提出了“养气说”,他在《孟子·公孙丑上》中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何谓浩然之气?他解释道:“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同上)孟子提倡养气主要是强调作家要注意自己的道德修养,要以“义”养气。《淮南子》中对气的认识则进一步发展,认为气可以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今人之所以眭然能视,营然能听,形体能抗,而百节可屈伸,察然能分黑白,视美丑,而知能别同异,明是非者,何也?气为之充,而神为之使也《淮南子·原道训》,这里认为人之所以能“视美丑”、“明是非”是因为有气充实于其中,气使人具有了审美的感觉。真正把气引入文学理论则始于曹丕。他提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他把“气”视做文学作品的灵魂,并从创作主体所具有的独特的“气”来考察文学气有阴阳,则有清浊,因而文学作品之“气”也有刚柔。文学作品之“气”的产生依据于作家本性,是不能强制使其改变的,曹丕在这里讲的“气”主要指作家的气质,而这种气质是自然禀赋的,它决定着作家的创作风格。后来,刘勰和钟嵘继承了这种理论,进一步充实  相似文献   

15.
韩非的非道德主义及其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韩非,学术界对其哲学和法冶思想,已有很多研究,但对其非道德主义,则研究太少。本文试就此进行一些阐述和评价,以期抛砖引玉。一的确,韩作在其著作中,也提出过一些人们的行为规范,如“忠孝”、“废公去私”等。在《忠孝》篇(有人考证此系后人伪作,这里姑且不论),韩非说过:“臣之所闻曰:‘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  相似文献   

16.
鲁迅先生的《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是中学语文的传统课文,其中有一段话:“革命终于起来了,一群臭架子的绅士们,便立刻皇皇然若丧家之狗,将辫子盘在头顶上。革命党也一派新气——绅士们先前所深恶痛绝的新气,‘文明’得可以,说是‘咸与维新’了,我们不打落水狗,听凭他们爬上来罢。”“咸与维新”的课本注释是:“语见《尚书·胤征》‘歼厥渠魁,胁从罔治,旧染污俗,咸与维  相似文献   

17.
人的情绪,与健康长寿有着密切的关系。祖国传统医学就十分重视情绪与身体健康的关系的研究,把喜、怒、忧、思、悲、恐、惊称为“七情”,认为“七情”的变化会影响身体健康。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就有“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乱,思则气结”的记载。战国时期的韩非也说:“忧则  相似文献   

18.
中国封建社会中妇女的地位是低下的。战国末韩非提出的“三纲”:“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晚些的《仪礼·丧服》曰:“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制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经后来的儒家整理完善为“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然而,中国封建社会妇女地位的低下,有个逐渐发展的过程,西汉至隋唐的妇女地位就比宋元明清要高一些。比如汉朝,就出现不少女  相似文献   

19.
张学民 《语文知识》2004,(10):32-32
1.居安思危《左传·襄公十一年》:“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周易·系辞下》:“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相似文献   

20.
逆舍 周振鹤等《方言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八章二节:“上海话将入赘女婿称为逆舍女婿,意思是跟一般的女到男家落户逆向而行。” 称入赘为逆舍,在吴方言区中普遍地使用着,并非仅仅流行于上海一隅。将入赘称为逆舍,也并非取义于什么逆向而行,只是方音与普通话音的不同造成的。“入”在吴方言区就有读成“逆”的。除此以外,尚有数例可举。《何典》第六回:“庙梁寺观,是十方所在,普天世下公同出入的,你怎禁止得!”这里“公同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