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嵘的家世是研究《诗品》的热点。钟氏族谱的发现,不仅填补了钟嵘其祖、曾祖和高祖史无其名的空白,而且还弄清了颖川长社钟氏的渊源及其世系,纠正了一些史书的错漏,为海内外长社钟氏后裔寻根祭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对深入研究钟嵘《诗品》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钟嵘的家世是研究《诗品》的热点。钟氏族谱的发现,不仅填补了钟嵘其祖、曾祖和高祖史无其名的空白,而且还弄清了颍川长社钟氏的渊源及其世系,纠正了一些史书的错漏,为海内外长社钟氏后裔寻根祭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对深入研究钟嵘《诗品》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对王俭、钟嵘和江淹的家世、生平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分别对王俭与江淹的关系、钟嵘与江淹的关系进行了考证,并得出了齐代国学立于永明三年而非永明四年、江淹才能被王俭所妒、王俭对五言诗人的评价并非中肯的结论,同时钟嵘与江淹在文学观念上存在着明显矛盾、钟嵘《诗品》在记载“江淹才尽”一事时存在着自相矛盾的现象,特别是在“江淹才尽”问题上,竟出现了十四年的误差。作为对江淹执弟子礼的钟嵘,他这样的作法既与为尊者讳的传统观念相悖,也与萧绎的《金楼子》中记载相左。个中隐情,有待进一步追根究源。  相似文献   

4.
钟嵘的家世是研究《诗品》的热点。钟氏族谱的发现,不仅填补了钟嵘其祖、曾祖和高祖史无其名的空白,而且还理清了颍川长社钟氏的渊源及其世系,纠正了一些史书的错漏,为海内外长社钟氏后裔寻根祭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对深入研究钟嵘《诗品》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许昌学院学报>自2000年起创办"钟嵘与<诗品>研究"专栏,八年来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尤其是在钟嵘的生平、家世、<诗品>的理论原则与作家作品批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已成为<许昌学院学报>的特色和亮点.认真回顾并总结这些研究成果,对于钟嵘<诗品>学研究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展开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钟嵘<诗品>序文集中表述其诗歌理论,是钟嵘诗论精华所在.<诗品>序文和诗评,历来存在的疑难问题不少,乃钟嵘<诗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序文形式与内容两方面试加辨说,有助于钟嵘诗论的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7.
钟嵘与沈约:齐梁诗学理论的碰撞与展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嵘的文学理论批评,和当时的文坛巨匠沈约有关.史传钟嵘"尝求誉于沈约,约拒之";为报"宿憾",钟嵘撰写<诗品>品五言诗,把沈约放在"中品".文章解析这段公案,论述钟嵘与沈约的关系.这不仅是一个名公巨卿与位末名卑、长期沉沦下僚者的关系,一个文坛领袖与一个文学评论家的关系,更是两个理论巨人的关系.通过对钟嵘与沈约关系的研究,可以清理中国文学史和批评史发展到齐梁这一历史阶段中出现的观念变化和渗透在观念变化中的个人因素;可以发现感情中的理性和理性中的感情、同中的异和异中的同是如何胶着纠缠在一起,并且共同推动文学和文学批评发展前进的.  相似文献   

8.
任?的诗受到钟嵘的重视,能与谢脁、沈约同列中品。然而,后人多以偏概全,只偏执于钟嵘对任诗的毁,忽视了钟嵘对任诗的誉,只视任昉为"动辄用事"的罪人,并没有真正理解钟嵘对任昉评价的用心。事实上,任昉的诗歌继承汉魏以来的建安风骨,具有"文亦遒变,善铨事理,拓体渊雅,得国士之风"的优点,这与钟嵘的审美理想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钟嵘坚持风力与丹采相结合的评诗标准,其侧重点是意怨和词丽两条。通过对意怨的独特解释,钟嵘形成评价陶渊明和曹操诗的独特视角。钟嵘在具体地品评诗歌时,体现了刚柔相济的美学原则。  相似文献   

10.
郭沫若与钟嵘在文学起源论、本体论、创作论等方面均有非常相近的论述,这种相近相通之处的存在不是偶然的,是郭沫若借鉴钟嵘理论观点的明证,也是郭沫若深受传统文论影响的具体表现.而二人在创作主体人格修养问题上的差异则可看出这种影响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1.
钟嵘认为诗歌既要有充实的思想内容,又要"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在重视内容的基础上重视文采,做到文质兼备.钟嵘认为曾植的诗歌"骨气奇高,辞采华茂",对其评价极高;对"其源出于曹植",重视辞采藻饰的陆机、谢灵运,也评价很高.这些具体的品评,体现了钟嵘论诗重采的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12.
该文逐句解析钟嵘《诗品》卷中"宋征士陶潜"条,揭示了钟嵘对陶渊明五言诗特点和价值的理解。笔者基于陶诗的本来创作实绩,并结合其他评论家评价,客观辨证地看待钟嵘《诗品》中对陶渊明的定位和评价。  相似文献   

13.
南朝时期先后出现两部文学理论著作:钟嵘《诗品》及刘勰《文心雕龙》。虽然这时儒家思想相对来说有些薄弱,但这两部名著还是很明显受到经学的影响。故就钟嵘及《诗品》内容研究来分析钟嵘的宗经观。重点在于研究《周易》对钟嵘及《诗品》的影响和其他儒家经典的观点在《诗品》中的体现,钟嵘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及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王俭和钟嵘对江淹的评价有许多不实成分;在诗歌创作上,钟嵘主张树立"准的",江淹主张"兼爱",二者观点相悖;在《诗品》中,钟嵘对"江淹才尽"事件的记载有着十四年的偏差,存在自相矛盾现象。  相似文献   

15.
《梁书·钟嵘传》、《南史·钟嵘传》等文献皆详载钟嵘上书齐明帝、上书梁武帝、撰写《诗品》等事件。可见此三事在其生平行事中必定占有重要的地位。只有结合相关史料考释钟嵘两次上书的始末原委,才能看出事件背后的思想,即对于士族利益的维护。这是由南朝社会特殊的时代背景决定的。同时,由于齐梁之际五言诗已成为最重要的文化资本,故钟嵘撰写《诗品》表面上是为了给年轻的士族子弟在五言诗创作上提供"准的可依",然究其真实动机,很可能是为了更好地占有这种文化资本,进而维护士族在文化领域的优越性。只是与两次上书相比,钟嵘维护士族利益的思想在《诗品》中是一种隐性的存在,然殊途同归,二者在本质上并无不同。  相似文献   

16.
钟嵘在《诗品》中将魏文帝曹丕的诗置于中品,对此学术界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笔者以曹丕的诗歌为出发点,结合钟嵘《诗品》所体现的审美理想、评判标准,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质疑,并且得出结论:钟嵘将曹丕置于中品是缺乏足够理据的.  相似文献   

17.
《梁书·钟嵘传》、《南史·钟嵘传》等文献皆详载钟嵘上书齐明帝、上书梁武帝、撰写《诗品》等事件。可见此三事在其生平行事中必定占有重要的地位。只有结合相关史料考释钟嵘两次上书的始末原委,才能看出事件背后的思想,即对于士族利益的维护。这是由南朝社会特殊的时代背景决定的。同时,由于齐梁之际五言诗已成为最重要的文化资本,故钟嵘撰写《诗品》表面上是为了给年轻的士族子弟在五言诗创作上提供“准的可依”,然究其真实动机,很可能是为了更好地占有这种文化资本.进而维护士族在文化领域的优越性。只是与两次上书相比,钟嵘维护士族利益的思想在《诗品》中是一种隐性的存在.然殊途同归.二者在本质上并无不同。  相似文献   

18.
自孔子提出"诗可以怨"以来,"怨"不仅成为诗歌的功能,也逐渐成为诗歌审美的标准。钟嵘在《诗品》中评价诗歌时,"怨"亦成为重要的因素。本文旨在分析钟嵘"怨"的文学观的形成一方面是继承了文学传统,另一方面也受到了当时文学风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钟嵘的《诗品》作为一部重要的文学批评著作,将123位诗人分别分定品级。在上品和中品的诗人中,钟嵘多处采用“怨”来作评,其中对曹植、班婕妤和郭泰机可分别定义为“雅怨”、“清怨”和“孤怨”。  相似文献   

20.
刘善经<四声指归>、<梁书·钟嵘传>、<南史>、<钟嵘传>和<丘迟传>所录钟嵘<诗品>资料与宋元以后刊行的<诗品>相比,有其无可比拟的文献价值,尤其是<梁书·钟嵘传>所录为完整的一篇<诗品序>,研究价值尤高.然而在实际的<诗品>研究中,往往存在用后来版本的文字判定隋、唐初人所录为讹误的颠倒是非的情况.这应引起人们对隋、唐初人所录<诗品>资料的足够重视,希望能够在更加接近<诗品>原来文献面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这一中国古代诗歌批评名著的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