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教学用书》第 118页 :“白起 ,秦国名将。……后为相国范睢妒忌 ,遂称病不起 ,被迫自杀。”把白起称病的原因归于范睢的妒忌而闹情绪。但史料记载表明白起称病不起的主要原因并不是这一因素。《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记载 :“秦大破赵于长平 ,遂围邯郸 ,已而 (应侯范睢 )与武安君白起有隙 ,言而杀之。”上述记载说明由于范睢与白起有矛盾 ,范睢向昭王进谗言杀害了白起。但我们看不出白起装病和昭王想杀之的真正缘由。再看《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记载 :“(秦军攻打韩、赵 )韩赵恐 ,使苏代代厚币说秦相应侯 (范睢 )曰 :‘……今赵亡秦王…  相似文献   

2.
楚国在兵分两路救赵灭秦之时面临着"亡秦必楚"的契机,为了更好地灭秦,怀王与诸将制定了怀王之约。怀王之约是对秦国的处理方案,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项羽与怀王的矛盾不断激化,项羽后来破坏了怀王之约,并诱发了楚汉战争。怀王之约具有巨大的激励作用,加速了秦朝的灭亡,同时也是刘邦统治关中的法理依据,促进汉帝国的兴起。  相似文献   

3.
洛阳处天下之中,挟觳、渑之舻,当秦、陇之襟喉,而赵、魏之走集。盖四方必争之地也。天下常‘呒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先受兵。予故尝曰:“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僦。”  相似文献   

4.
贾谊一、通假1.约从离衡()通()()通()2.孝公既没()通()3.倔起阡陌之中()通()4.赢粮而景从()通()二、一词多义1.固:据崤函之固君臣固守固国不以山溪之险根深蒂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固执己见2.因:因遗策陈陈相因因河为池因利乘便3.遗:亡矢遗镟路不拾遗因遗策不遗余力先帝简拔以遗陛下4.伦、制:……之伦制其兵无与伦比履至尊而制六合制其弊增其旧制鸿篇巨制5.亡:亡矢遗镞亡羊补牢亡秦族矣亡国灭种追亡逐北智叟亡以应6.弱:弱国入朝弱天下之民天下非小弱也恃强凌弱7.利:因利乘便兴利除弊陈利兵而谁何金就砺则利8.延:延至孝文王延年益寿开关延敌余…  相似文献   

5.
《廉颇蔺相如列传》共有四处出现了“必”字。(1)“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2)“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3)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4)“我见相如,必辱之。”联系上下文,笔者认为,唯有(1)和(4)两句中,“必”字宜作“一定”  相似文献   

6.
一、精讲要点 1、《陈涉世家》是一篇传记。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秦失其政而陈涉发迹,诸侯作难,风起云蒸,卒亡秦族,天下之端,自涉发难。”贾谊在《过秦论》中说:“(陈涉率领戍卒)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杰并起而亡秦族矣。”可看出陈涉及他领导的农民起义在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2、这篇文字是陈涉、吴广的合传,真实地记叙了起义的原因、经过及其浩大声势;颂扬了陈涉的志向抱负,胆略智谋及军事才能。  相似文献   

7.
在《史记》中,直接涉及蒙恬伐匈奴暴师于外时间的史料,主要有以下几处:1. 《蒙恬列传》载“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今内蒙古河套地区);筑长城,……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河(黄河),据阳山(今内蒙古狼山),逶蛇而北。暴师于外十余年,居上郡(治今陕西榆林东南)。”2. 《匈奴列传》载:“后,秦灭六国,而始皇帝使蒙恬将十万之众(似当作“三十万之众”)北击胡,悉收河南地。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城临河(《秦始皇本纪》记作“三十四县”,似误),徙適(谪)戍以充之。”“十余年而蒙恬死,……”3. 《主父偃列传》载:“秦皇帝不听[李斯之谏],遂使蒙恬将兵攻胡,辟地千里,以河为境。……然后发天下丁男以守北河(约当今乌加河)。暴兵露师十有余年,死者不可胜数,……。”  相似文献   

8.
1.Idontenjoysinging,nordoIlikecomputers.(P2)[语言点]nordoIlikecomputers为倒装句,意思上相当于:Idontlikecomputers,either.这种倒装的结构模式为“nor/neither 助动词 主语 其他”,意为“(不)……也不……”。例如:1)YouhaventbeentoBeijing,nor/neitherhaveI.(你没有去过北京,我也没有去过。)2)Theoldmancantsee,nor/neithercanhehear.(这位老汉既看不见,也听不见。)2.Healsolearnsthatheshouldhavecaredmoreabouthisfriends.(P4)[语言点]上面宾语从句中的谓语动词依“情态动词 havedone”模式构成。shouldhavedone用来对“过去…  相似文献   

9.
六国论(节选)苏辙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安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  相似文献   

10.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项燕吐《史记》名句 《楚汉传奇》开篇,项燕率领楚军顽抗秦军,他在战死前的最后一刻,振臂高呼"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很快,就有网友指出,这段反抗秦朝暴政的名句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原句为:"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日‘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相似文献   

11.
古人对秦朝短期而亡主要原因的分析,最接近史实的是 A.“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 C.“所有殄天而降辱者,(亡于)六王之后也” D.“内兴功作,外攘狄夷,以秦半之赋,发闾左之戍”  相似文献   

12.
战国时代图说明战国时代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强国和中山,以及淮、泗间的一些小国如鲁、宋等,周王室及先秦古国中灭亡最晚的卫势力微弱,苟延岁月而已。三晋中魏在初期新气象最显著,首先走向中央集权的国家,所以惠王向孟子说:“晋国(即魏)天下莫强焉”(梁惠王上)。继魏之后“齐最彊於诸侯,自称为王,以令天下”,及亡宋,更“南割楚之淮北,西侵三晋,欲以并周室为  相似文献   

13.
正洛阳处天下之中,挟殽、黾之阻1,当秦、陇之襟喉2,而赵、魏之走集3,盖四方必争之地也。天下当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必先受兵。予故尝曰:"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唐贞观、开元之间4,公卿贵戚开馆列第于东都者,号千有余邸。及其乱离,继以五季之酷5,其池塘竹树,兵车蹂  相似文献   

14.
刘晓峰 《语文知识》2002,(10):50-50,F004
一、惠王、武王、昭王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对其中涉及的“惠王”“秦昭王”,人教版中语教材编者仅对前者简略注曰:“秦惠王。”一般读者对这两位国君的有关情况不甚了解,因而影响了对课文相关情节的理解。 实际上,秦惠王与秦昭王谥号的全称分别  相似文献   

15.
汉初贾谊的《过秦沦》,鲁迅先生曾称之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汉文学史纲要》)。然而对于其上篇分析秦亡的原因得出的结论“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二句如何解释,至今众说纷纭。一说:“攻守之势异,是说从前据险守固,各个击破;今则祸起家门之内,到处皆是秦的敌人,进攻和防守的形势完全变了。”(朱  相似文献   

16.
贾谊的《过秦论》,全文共有上、中、下三篇。《过秦论(上)》如题面所示,旨在论述秦王朝的过失,揭示秦至二世而亡的原因。作者充分发挥赋体“铺采摛文”(《文心雕龙·诠赋》)的特长,不迳言秦之过而先以奔放之言历举秦之功,不直言秦之衰而先以豪迈之语详述秦之兴,不先写秦之亡而先以昂扬之笔大书秦之盛,犹如长河入海直奔尾闾之窟。作者在纵笔泼墨绘足龙腾云卷之态后予以点睛:“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辞赋的艺术手  相似文献   

17.
申包胥乞师     
大秋 《课外阅读》2006,(2):38-39
申包胥“一人复楚”的故事,精诚感天,历代传颂,而《左传·定公四年》的记载,则为这一事件在民间口口相传生生不息,提供了最可依凭的范本。初,伍员(字子胥,楚大夫伍奢之子。)与申包胥友。其亡(逃亡。楚平王听信谗言杀伍奢及员兄尚,伍子胥出逃至吴)也,谓申包胥曰:“我必复(同“覆”)楚国。”申包胥曰:“勉(努力)之!子能复之,我必能兴之。”及(到了)昭王(楚昭王)在随(随国。昭王十年[公元前560年]吴伐楚,昭王逃亡),申包胥如(到)秦乞(求援)师,曰:“吴为封(大)豕(sh?,猪)、长蛇,以荐食上国(指中原发达国家),虐(为患,为害)始于楚。寡君(对自己国君…  相似文献   

18.
《招魂》的作者是谁?历来都有异议.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千余年来主要有如下三说:一是认为屈原作以招楚怀王的.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说:吾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清代吴汝纶《古文辞类纂校勘记》沿其说而认为《招魂》是屈原作以招楚怀王的:怀王为秦虏,魂亡魄失.屈子恋君而招之,盛言归来之乐,以深痛其在秦之苦也.“朕幼清以廉洁兮”,朕者,怀王也.“上无所考此盛德兮”,言怀王本有盛德,为俗所牵,曾不能成此盛德而罹祸也.“有人在下”,人,怀王也.是时怀王未死,故曰“有人在下”.“魂魄离散”,盖入秦不返,惊恐忧郁而致然也.张裕钊补充其说:  相似文献   

19.
陵邑制度是西汉丧葬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更为重要的是:它是西汉统治者的一项强本弱末的重要措施,对于西汉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有较大的影响。陵邑始置于秦。《后汉书·东平宪王传》云:“园邑之兴,始自强秦。”汉新丰县,秦曰骊邑,或作“丽邑”、“郦邑”,置于秦王政十六年(公元231年),秦始皇三十五年,“徙三万家于丽邑。”①骊邑当即秦始皇骊山之秦邑。秦亡汉兴,改骊邑为新丰县,仅为秦始皇骊山置守冢二十家,“今视其冢,复亡于它事。”②西汉高、惠、文、景、武、昭、宣七帝皆于陵旁置邑,此外,太上皇、皇太后、皇后及诸侯王等人也可置邑。元…  相似文献   

20.
自从伊拉克被美英联军占领以后,全世界都很震惊,住在天庭的各位古代名士也不闲着,频频召开座谈会。这不,今天又由孔子主持了一个讨论会。讨论的话题是:秦始皇建立的秦帝国为什么会灭亡。话题一提出,坐在首席的贾谊就坐不住了,十分激动又十分自信地说:"秦亡之根本,陈涉造反也。孰不知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于是山东诸国遂并起而亡秦族矣。由此观之,秦亡,因此子反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