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写作学与文章学究竟有什么不同?有人认为,写作学侧重研究文章的写作,研究写作这个动态的过程;文章学则侧重研究文章成品本身,研究处于静态的文章的构成。有人说,写作学研究对象的范围大,包括文学写作在内;文章学则专门研究文学以外的普通文章的写作、构成和阅读。等等。  相似文献   

2.
写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又是一门交叉的、边缘的综合性科学。写作研究既可从写作学自身的现象、方法和规律入手,也可从文章学与其外部的有关学科,如语言学、词汇学、修辞学、语法学、文艺学、美学、风格学、逻辑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关系进行探索。比较写作学就是通过不同角度的比较,研究写作技巧和写作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  相似文献   

3.
写作教材建设研究方法,大约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研究文章客体的方法。以文章客体为唯一的研究对象,静态地研究文章各构成因素的写作技巧。二、偏重主体研究的方法。着重研究写作行为主体,从心理学、思维学进入写作学。三、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试图拓展写作学领域,为写作行为找到一条能科学解释的路。笔者认为以上方法各执一端,而只有辩证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能把以上方法的合理性辩证统一于一体,全面地科学地研究写作行为这一系统工程。方向在于,如何坚持一贯地运用这一方法,走出一条既开发智能又掌握技能的路子。  相似文献   

4.
实用写作学是一门新兴学科。随着哲学、心理学、逻辑学、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等边缘学科新概念、新方法的渗入,以及国外写作学研究的新理论、新模式的引进。该学科的研究已转入最高层次。开始揭示出写作的奥秘。这使传统的以练为主的写怍学受到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以前的研究仅仅就文章分析文章,就知识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我国写作界对写作学理论进行了一系列的基础建设,深入探讨和把握写作活动的规律,并形成带有新生代特点的理论体系,宣告了“写作无学”时代的终结。写作行为中的“感知——内孕——外化”的规律得到普遍认同;写作理论研究与其它学科(如方法论、文艺学、美学、心理学、语言学、思维学,哲学、传播学等)交叉、比较、综合的动态研究方法也获得一些初步成果;新近提出的文化写作学与写作文化学为写作理论更展示出广阔博远的前景。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写作学正在崛起。  相似文献   

6.
一、作文教学的着眼点在“人”而不是在“文”作文教学的着眼点是人,是由写作的本质规律所决定的。其一,从写作的构成看,传统的观点认为,“写作就是写文章”。文章是写作构成的中心,因而研究写作就是研究文章,写作学就是文章学。现代写作学研究表明,写作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7.
一、电影评论写作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凡是写过电影评论文章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体会,就是:写电影评论文章,必须看电影,而要“会看”电影须懂得电影及有关于电影的知识和理论;要写电影评论文章须懂得文艺评论的理论及方法;由于不是动口说而是动手写作,需要有写作知识,而且须具备写作能力.因此,影评写作这一实践活动涉及电影学、文艺学、美学、心理学、写作学、语言  相似文献   

8.
谢克明 《今日教育》2006,(12S):37-37
一、作文教学的着眼点在“人”而不是在“文” 作文教学的着眼点是人.是由写作的本质规律所决定的。其一,从写作的构成看。传统的观点认为,“写作就是写文章”。文章是写作构成的中心.因而研究写作就是研究文章.写作学就是文章学。现代写作学研究表明。写作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创造性精神活动。  相似文献   

9.
关于写作学的研究对象,在当代写作学界一直存在分歧。文章从现象学的角度重新审视此问题,认为将范围确定为文章图样、写作主体、写作过程这一观点与现象学的思维态度相吻合,具有长远意义,它使写作学研究对象的本真面貌在现象学烛照下得以自明澄现。  相似文献   

10.
从认识论与心理学的角度来审视写作行为并对其生成转化机制进行研究,标志着现代写作学诸现象理解与把握的深层次化,亦即在宏观的维度上写作学研究已发生了由“认识——状态”到“认识——过程”的根本转变。从写作行为为切入点进而探讨与之相关的各种写作现象及其内在规律,应当说是拨开写作神秘迷雾求理性飞跃津梁的可喜而有效的尝试。  相似文献   

11.
湖南师专系统协作编写的《作文学》(张会恩主编,中南工大出版社出版),是很有特色的一本写作教材。《作文学》是以文章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来建构它的理论体系的。作者用了十二章近一半的篇幅来论述作文的基本原理:前有“绪论”一章,对中国古代的写作理论进行了史的考察;其中“作者”一章,论写作主体;“感受”、“思维”、“想象”、“情感”、“构思”、“技巧”、“文采”七章,论写作过程;“读者”一章,论文章阅读;“规律”一章,论写作的基本规律;再加下编的文体论,就构成了对写作活动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构成了全书的基本理论框架。《作文学》是以恢宏的气势、求实的精神来建构理论体系的。这一点,从“绪论”一章可以看到。要论及作文学研究的对象与理论体系时,作者不仅对文章学的发展及文章学目前所取得的成果如数家珍,而且对文本写作学、过程写作学、主体写作学、文化写作学等各种写作学思想及它们取得的成绩十分清楚。从而把全书的理  相似文献   

12.
在对“现代写作学体系”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和论述之前,我以为首先要对“现代写作学”的概念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现代写作学是研究运用现代汉语进行文章(包括文学作品)写作的基本原理、技能技法,以提高写作能力为目标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现代人的写作行为和写作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探索、总结及应用写作规律、技能技法为其研究任务。它充分吸收、  相似文献   

13.
应该说,写作学研究和教学是取得一定的成就:学科的理论框架初步建立;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借用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解释了一些写作现象;写作学的研究对象不断深化,由原先的静态文章研究转向动态过程的研究,进而发展为动静结合、相辅构成、统一一体化的研究;特别是愈来愈重视对写作学的操作性问题的探讨;教学上,培养出大批的写作师资队伍,也为写作教学和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写作学科的建设及写作教学,同样一直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压力。诸如写作学学科体系不完备,对写作理论理解上存在着模糊性和差异,以及缺少一种可包容实用写作和文学写作的写作理论,写作学的可操作性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发。教学上,写作课易教难工,缺乏对真正有用的教学实验的推介。如何正确理解和处理类似的问题,则是写作学研究和具体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下面就几个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以及谈谈对写作操作一环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写作心理中的模糊思维散论赵维东近年来,写作学的宏观研究上有个明显的倾向,即研究重心由写作客体变为写作主体,亦即由写作物化形态转化为内化形态,由文章本身转到写作心理上来,这是一种好势头、这样做便于透视写作心境,揭示和把握写作规律。但是,由于写作学的艰深...  相似文献   

15.
创意过程研究是针对创意写作的发生、发展和实践的理论研究,其本质是创意行为和创意发展所经历的过程。创意过程研究强调创意写作过程中各种心理学、创意写作学影响因素,创意团队、写作工坊等组织构架的运行机制以及创意写作产业实践研究。创意过程研究以当前创意写作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为导向,探索创意写作研究发展路径的积极意义,为创意写作的阶段性研究提供系统性参考。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写作学界的人们无不希望写作学尽快获得如同语言学和文艺学那样重要的独立地位。写作学至今未能获得独立的原因很多,一些研究者和教学工作者没有把写作学与文章学相对区别开来便是其中之一。这主要表现为比较普遍地存在着两种“等同”观:把写作学等同于文章学,把写作学等同于文章写作学。两种“等同”观人为地削弱甚至勾销了写作学本身固有的独立性,使得理想中的写作学的独立地位无法得到人们的普遍承认:  相似文献   

17.
文章针对写作教学必然走向开放的趋势,结合国内写作学网站建设的现状,采取个案分析的形式,从网站的性质与栏目、特色与评价等角度,介绍了国内写作学值得关注的华丈写作在线、应用写作杂志网站、马正平写作学与美学网站、香港大学中丈教育研究中心等多个网站。  相似文献   

18.
我国当代写作学研究经历了文本论写作学、过程论写作学、主体论写作学和文化论写作学四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从"文本主义"走向"人本主义"体现了写作学研究价值取向的根本性转变,但由于对写作主体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了人本主义转向的不彻底,在研究格局的分布、研究思路的确立和研究视角的拓展上存在缺失。弥补这一缺失,有赖于研究者自觉地将儿童写作主体纳入写作学的理论图景,建立贯穿写作主体发展全过程的人本主义写作学体系。  相似文献   

19.
<正> 秘书写作的实践源远流长,但对之作系统的理论上的总结与研究,在我国可以说还处于初始阶段。南京大学裴显生教授一九九一年呼吁:要在研究公文写作学的基础上,把研究引向深入,可以建立新的边缘学科,如“公文写作心理学”、“秘书写作学”等,这是一个有识见的建议。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都设置了秘书专业,秘书专业的学生除了要系统地学习秘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写作学理论研究由轰轰烈烈的大发展步入了深沉的思索阶段,人们都在思考着、寻觅着、探索着写作学理论研究的突破方向,以期建立现代写作学的殿堂。从科学发展的观点来说,寻求学科发展的思考和探索是很有意义的,它是现代写作学求得理论研究的突破、发展和崛起所必需的准备、积累和过渡。 从现实写作学研究的状况来讲,理论研究的“基本建设”确实还是比较薄弱的。写作学科从文章学中衍生分化出来,借用的东西很多,许多方面还没有完全从写作学科自身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