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晚唐诗歌和小说互相配合,咏叹同一故事,在传播形式上反映出小说影响的扩大.传奇小说还深入地影响了诗歌的内容、艺术手段与审美趣味:诗歌创作大量使用小说故事作为典故,或者咏叹传奇小说擅长的故事题材;叙事性大为增强;自觉追求俳谐趣味、通俗风格,上述因素构成了中唐诗歌新变的重要内容或背景条件.  相似文献   

2.
悯农诗发展到中晚唐,出现了全盛的局面,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貌。"浅析"从作品的叙事性、诗章结构特点、人物刻画、语言等方面,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3.
随着入金宋人政治立场的变化,仕金宋人的诗歌不仅在感情内涵方面多表现为一种两难忧伤,更重要的是在艺术取向方面完成了由宗杜向尊陶崇苏的转变,实际上奠定了金源一代诗歌的走向。  相似文献   

4.
《谢翱集》中的睦州诗派至少有五位属于今之桐庐境内的诗人。桐庐在晚唐五代时地处边远之地,而桐庐诗人却能够以其不同的方式追随当时的主流诗风,并在此基础上有所新变,在当时亦有一定的影响力,由此,桐庐诗坛应该得到新的审视,在整个晚唐五代诗史上都应该占据一定的位置。  相似文献   

5.
元兢有突出的诗歌声律理论的贡献,还是追求诗歌新变的初唐先驱。他标举谢朓诗为审美对象,事实上是对当时流行的"上官体"的疏离和反拨,目的是托古以变今。谢朓诗情与景会,生命意识的忧伤,以及语言清丽洗练的特质,客观地影响了唐诗的创作。"玄晖诗变有唐风",从这一点说,元兢的激赏和推介产生了作用,不应该忽视其在诗学史上的影响。元兢和陈子昂相比,追求诗歌新变的目标和内涵是不同的,尤其是审美和思想的差异,艺术和明道的不同。元兢没有复古明道的明确主张,没有突出的思想影响,仅局限于艺术鉴赏的感性层面,背离了文学的传统核心价值取向,因此没有也不可能得到如陈子昂那样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黄伟 《文教资料》2009,(30):18-19
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西方工业文明的输入大大拓宽了传统士大夫的知识视野.强有力地冲击了“天朝上国”的名族自信。同时,在中西文化磕磕碰碰的交融汇合中,西学东渐也为中国传统诗歌由古典向现代的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7.
《诗品》推源溯流的学术渊源在于古代学术研究的家学、师传。随着文学世家的兴起,文学亦有家风或师传,但文学创作过于强调家风或师传的“推源溯流”是与文学“新变”相左的。文学史是在“推源溯流”与追求“新变”两股激流的冲撞中振荡前进的,任何单一化都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8.
元白诗歌影响极大.这与其成功传播密切相关.乐人在元白诗歌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既与他们和元自的密切交往有关,也与他们流动性很强有关.前者不但使他们对元白诗歌极为熟悉,而且使部分诗歌被选入乐曲中传唱,后者使元白诗歌随之在全国迅速扩散.由此可见,乐人在中晚唐诗歌传播史上作出过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诗可以怨”首先作为文学的功能价值论,后来引申到创作论,这种诗学理论的演变与周代“典乐”制度的兴盛与崩坏息息相关。文章通过对先秦“典乐”制度下诗与乐的关系论述,探讨这一诗学命题的社会文化根源,从而进一步阐释周代的诗学精神。  相似文献   

10.
我算是一个老师眼中标准的好学生,每天穿校服、准时交作业、不早恋、不逃课、不打架……成绩也很好。可最近,我开始羡慕那些“坏”学生。  相似文献   

11.
余华《文城》的封面图像选自当代艺术家张晓刚的一幅画作《失忆与记忆四号》,与小说的文字文本构成一种相互阐释和相互补充的关系。“历史”与“记忆”一直是张晓刚最关注的创作主题,而《文城》展开的是对新旧之际个体记忆与国家历史的探讨,凝聚在图像背后的内涵与《文城》在新的层面上达到了契合,展开了一场画家与作家的对话。面对视觉文化时代的冲击,他们不约而同的采取了特别的“格式”来应对这一变化,张晓刚将摄影技术融入绘画,余华将文学“电影化”,共同表达对“过去”和“已逝”的追忆和对历史远距离的深刻体会,实现了跨媒介的审美现代性。通过封面图像与小说文本的互文现象,或许可窥见余华创作的“守恒”与“新变”。  相似文献   

12.
主体性维护是个体体验真实生存,保障精神健康的必要手段。在现实生活中,"好孩子"常表现出一些坏的行为。笔者通过呈现案例并对其进行现象学解读,认为这种"好孩子"的"坏行为",实际上是当他们受到来自外在压力的威胁而感到焦虑不安时,常采用的维护其主体性的行为方式。因此,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面对"好孩子"的"坏行为",首要的不是禁止"坏行为"本身,而是理解儿童的需要缺失和"坏行为"的产生机制,为其解决成长中的问题提供帮助。为此,教育者应转换视角,密切关注儿童的主体性维护,学会理解与关心,并减少"好孩子"的角色预设,以端正的教育心态将之引领到主体性维护的正轨上来。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一些报刊陆续开办"非虚构"类作品专栏,发表一些纪事、"叙事史"、"民间记录"、自传自述、口述史、回忆录、历史档案或文件等类文章。这些作品,大多采取与小说不太相同的创作方法,注重深入事件和人物内部,尽量客观、如实或真实地进行呈现、再现与表现,具备纪实作品的基本属性。  相似文献   

14.
乐教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歌是乐教的有效方法。为有效解决中国学生因音节、重音知识欠缺出现的英语诗歌节奏、韵律学习难题,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开始重视在英语诗歌教学中运用发音词典,以突破英语诗歌韵律、节奏学习瓶颈,更好地开展英语诗歌欣赏教学。  相似文献   

15.
曹组、曹勋乃北宋末南宋初著名父子词人。曹勋作词,有意追求“新变”。与其父曹组相比,曹勋词在数量上远远超过曹组,在题材上也与其父大不相同,创作了诸如道教词、祝寿词、节令词、边塞词等曹组词未涉及的内容。艺术上更是力求创新、创制、创调。这与当时曹勋的身份、时代风气及其创作理念密切相关。由于才力有限。曹勋词整体艺术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16.
识字是语文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识字教学是个重点。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突出识字的"趣"与"乐",使学生真正喜欢上汉字,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相似文献   

17.
在1949年以前由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办的比乐中学进行的教育实验中,职业指导制度是实验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普通中学试行职业指导制度也是当时社会大环境的要求。无论其实施方法还是实施内容,具体如在中学施行职业指导的可能性、家庭因素对职业指导的介入和影响以及职业兴趣、职业理想的培训等方面,都对当前我国职业指导制度的完善具有启示意义,从中可找寻能借鉴于当下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在《论语》中,颜回作为孔子的得意门生,是在其中的记述中受到孔子称赞最多的一个。孔子不仅赞其"好学不怠",以"仁贤"相许,更是对颜回的"不改其乐"的精神赞赏有加。后代学者不仅对颜回之"学"推崇备至,而且对于颜回之"乐"也极尽探寻,使得颜回的形象和地位在历史的长河中越来越突出。通过介绍颜回好学不怠和不改其乐的优秀品质,来重点探寻一下,颜回之"学"的内容、目的以及颜回之"乐"的所在和境界,以此来解释英年早逝的颜回为何会受到后世如此的推崇和爱戴。  相似文献   

19.
魏晋时期,“人之自觉”的哲学智慧启发了魏晋知识分子对自我人格和审美自然的重新体认和把握。文学艺术家以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和真挚自然的审美情怀,摆脱了传统道德实用主义的困囿,表达了热情率真的艺术观念,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美学解放。  相似文献   

20.
就这样静静地躺在床上,什么都不去想,什么都不想去想。 今天是3月的第一天,也是开学第四天。可我似乎就是老师说的那种人:放了一个寒假,整个人都松散了。不想写作业。真的很不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