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康熙二十八年(1689)《尼布楚条约》规定:"将流入黑龙江之额尔古纳河为界,河之南岸属于中国,河之北岸属于鄂罗斯。"(1)这样,额尔古纳河便成为中俄两国的界河,清政府在该河以东、以南呼伦贝尔地方的主权进一步得到明确。清代呼伦贝尔属黑龙江将军辖地,其范围东南起大兴安岭,西北抵额尔古纳河,西南至克鲁伦河下游、呼伦湖一带,南以喀尔喀河、贝尔湖为限,"北控  相似文献   

2.
康、雍以来,准噶尔部少数头人经常煽动西北各少数民族进行反对清政府的叛乱活动,清廷为维护祖国的统一和西北边陲的安定,雍正七年三月派出西北两路大军出师征讨准噶尔,对噶尔丹策零的分裂活动予以有力打击.  相似文献   

3.
16世纪末,厄鲁特蒙古四部中的准噶尔部逐渐强大,至17世纪下半叶,发展为一支控制天山南北,威胁青海、西藏的强大的割据势力.清康熙年间,准部首领噶尔丹在沙俄的怂恿和支持下向喀尔喀蒙古进攻,同时.以出卖中国领土为条件换取沙俄军队的支持。清政府对噶尔丹的叛乱早有觉察,一直努力准备以和平方式解决蒙古民族间的纠纷,直到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在噶尔丹举兵南下,距京师仅700里的情况下,才开始调兵遣将。乌兰布通大捷后,康熙帝又亲自与內外蒙古各部首领于多伦诺尔会盟,巩固了北部边防,加强了中国的统一.康熙三十三年,噶尔丹再次策动內蒙古科尔沁等部叛乱,并于次年再燃战火.康熙三十五年,清军分三路大举出击,康熙帝二度亲征,率禁旅为中路,采取裹粮长驱、分进合击的战略,在昭莫多与噶尔丹叛军激战,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里刊发的一组史料,是亲征中的康熙皇帝给皇太子胤扔的上谕,从中可见当时的形势、风土民情及君臣、父子、母子间的亲情等等,对研究当时的政治、军事、社会史等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准噶尔蒙古首领噶尔丹的死因和死亡日期以及噶尔丹骨灰和其女钟察海的入降清朝时间,目前有多种记载和说法。本文据《清内阁蒙古堂档》等档案考订:1697年4月4日,康熙皇帝未达宁夏前,噶尔丹已在科布多地区的布颜图河边的阿察阿穆塔台地方病亡,护从丹济拉等火化了其遗体后,携骨灰与噶尔丹之女钟察海一起,率部到巴雅恩都尔这一地方准备降清。但是,策妄阿喇布坦派遣的堪都等尾随而来,将噶尔丹的骨灰和女儿钟察海截去。在清朝的要求下,策妄阿喇布坦于康熙三十七年、四十年,先后将噶尔丹的骨灰和其女钟察海送入清朝。  相似文献   

5.
康熙帝为解决噶尔丹问题,先后三次用兵.用兵期间,清军所需军粮如米、面等,主要由京通仓及杀虎口、古北口、陕西、甘肃等地仓储调拨,构成了清军军粮的主体.为确保军粮供应,清政府还积极开捐和采买牛、羊等肉食,成为清军军粮的重要补充.此外,清政府还通过允许官员和蒙古各部捐献军粮、克敌资己、捕猎等途径补充军粮.清政府采取多种途径筹...  相似文献   

6.
白云 《档案与社会》2005,(3):40-41,51
1928年夏季,在呼伦贝尔地区发生了震惊内外蒙古与东北三省的“呼伦贝尔事件”。而这一事件的始肇者便是曾任内蒙古人民革命党秘书长的郭道甫及其领导的呼伦贝尔青年党。  相似文献   

7.
呼伦贝尔副都统衙门始设于1732年(雍正十年).终止于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200年来一直是呼伦贝尔地区集军政职能为一体的最高衙署。  相似文献   

8.
内外蒙古是清朝的“藩部”地区,清政府在这一地区的统治形式不同于内地,在中央政府中设理藩院管辖,在地方设将军、都统、大臣直接治理,并以盟、旗作为社会组织形式和基层政权机构,在职的蒙古王公就是清政府统治蒙古地区的各级官员。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初十日(1900年1月29日),清政府颁布新政上谕,  相似文献   

9.
高强 《兰台世界》2008,(2):61-62
在甲午战争特别是日俄战争之后,清政府在黑龙江移民实边政策之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移民多集中于腹地,而瑷珲、兴东及呼伦贝尔等沿边地带则依然人烟稀少、荒凉如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三月,清政府颁发上谕,正式宣布东北改制,在奉天、吉林与黑龙江建立行省制度。东北改制之后,尤其在《黑龙江沿边招民垦荒章程》出台前后,  相似文献   

10.
清代驻军:清咸丰七年(1857年),呼伦贝尔副都统衙门在阿尔山设布拉格卡伦(哨所),驻官兵21人。  相似文献   

11.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开始向中国派驻领事。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列强开始派公使驻京,清政府也成立了主管外交事务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光绪元年(1875年),清政府任郭嵩焘为驻英大臣,开始向各国派驻使节,并先后在新加坡、横滨、大阪、檀香山、古巴等国家和地区设立领事馆。光绪三十三年四月十四日,巴拿马总统向清政府递交国书,提出设立驻华总领事府。清政府在允许巴拿马设立驻华总领事的同时,并未立刻派驻巴拿马总领事。直到宣统元年(1909年)十二月十六日,为了保护在巴拿马的华工,清政府才任命欧阳庚为驻巴拿马国总领事官。次年四月初一日,驻巴拿马总领事馆正式设立。通过梳理清朝档案,可以廓清清政府设立驻巴拿马总领事馆的缘由和开展的活动。  相似文献   

12.
《兰台世界》2015,(Z3):133-134
<正>一、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对辽宁海关的渗透光绪三十一年(1905),日本在日俄战争中战胜沙俄之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及《附约》,规定清政府将奉天府(沈阳)等地自行开埠。由于辽宁地区进口货物大多在大连、营口等沿海口岸完成基本的通关手续。大连海关为大连日本租借地海关,隶属于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根据清政府与日本政府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签订的《关于设置大连海关及汽船内  相似文献   

13.
在甲午战争特别是日俄战争之后,清政府在黑龙江移民实边政策之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移民多集中于腹地,而瑷珲、兴东及呼伦贝尔等沿边地带则依然人烟稀少、荒凉如故.  相似文献   

14.
(五) 张元济于1905年对清政府商部所拟的版权律、出版条例草案提出了意见书。这份草稿的依据来自日本明治二十六年(1894)的出版法和明治三十二年(1900)著作权法。 1905年这一年中,清政府派出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吴樾在北京车站投弹,不幸以身殉职;清政府设立学部;清政府军机处查禁《浙江潮》、《新民丛报》等书刊;列宁发表《旅顺口的陷落》一文,  相似文献   

15.
清代末年,全国各地新学思潮风起云涌,京师大学堂及各地的各种新式学堂纷纷开办。而川滇边藏区因地处偏远,居民多为藏族,语言不通,民风不开,教育还相当落后。朝廷有心整饬边务,加强对边区的统治。光绪三十二年七月(1906年8月),清政府以“四川云南两省毗连西藏,边务至为紧要”为由,决定设立相当于行省一级的川滇边衙门。可见,清政府此时有心整饬边务,加强对边区的统治。为促进这一地区教育的发展,清政府也给予了很大的政策倾向,制定了一些有利于该地区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论兴安城总管衙门的兴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兴安城总管衙门,是清政府管束散处兴安岭地区五路雅发罕鄂伦春人的机构,设于光绪八年(1882),光绪二十年(1894)裁撤。本文主要根据清代档案资料,对兴安城总管衙门的兴废试作略述,就教于学长。  相似文献   

17.
嘉庆十八年冀鲁豫三省灾荒史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嘉庆十八年,继上年遭受旱灾之后,直隶南部、河南北部、山东西部地区,又遭大旱,人民生活极为困苦。同年秋,这一地区爆发了林清、李文成领导的天理教起义。这次起义,即与这次灾荒有关。起义爆发后,清政府派兵前往镇压,战乱又使这一地区的社会经济遭到进一步破坏。饥民逃亡不绝于途,饿莩遍野,大批农民破产。清政府为了缓和矛盾,采取了一些措施赈(血阝)灾民。直到十九年春天以后,情况才逐渐有了好转。现将有关这次灾荒的档案文件选辑发表,以为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呼伦贝尔地区图书馆界人力资源状况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呼伦贝尔地区图书馆界工作人员的学历状况、专业结构、职称结构等情况的调查发现,目前呼伦贝尔地区图书馆界人力资源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阳春三月,全国大部分地区已是春意盎然,而内蒙古呼伦贝尔却依旧白雪皑皑。呼伦贝尔位于内蒙古东北部,境内有广阔的呼伦贝尔草原和莽莽大兴安岭,  相似文献   

20.
丁进军 《历史档案》2005,(2):18-20,32
晚清,清政府鉴于鸦片盛行,流毒甚广,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初,责成民政部等拟定出禁烟稽核章程,遂批准实行。现将此章程予以刊布,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