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有“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一句,高中语文第五册把“虚室”解释为“陈设简陋的屋子”(见118页注(14)),这恐怕是望文生义。“虚室”出自道家著作。《庄子·人间世》有“虚室生白”一语,《庄子集释》引晋人司马彪注云:“室比喻心,心能空虚,则纯白独生也。”今人陈鼓应在《庄子今注今译》中把这一句译为“空明的心境可以生出光明来”。《淮南子·俶真训》也有“虚室生白”句,东汉高诱注为“能虚其心以生于道”。可见“虚室”是有特定含义的,它  相似文献   

2.
高中语文第六册课本里袁枚的《祭妹文》中有“齿危发秃”语。对“齿危”的理解,我见到的有这样几种:《高中文言文评点译释》(华中工学院出版社,江夏等编)中译为:“牙齿松了”、《文言文释译》(鸡西市教育学院编)中译为“牙齿松动”。《新编高中古文注译评析》(三秦出版社,主编侯良瑷)中译为“牙齿已松动”。《高六册语文参考》(人教社语文二室编,1988年第2版)中译为“牙齿动摇”。对于这些理解,我认为都不免有望文生义之嫌。质疑如下。  相似文献   

3.
英文中“Humor”一词进入中国之后,多人有多种译法,有的是音译,有的是意译,有的是音译加意译。1906年,著名学者王国维曾在《屈子文学之精神》一文中议及“Humor”一词,他首译为“欧穆亚”。此后又有李青崖译为“语妙”,陈望道译为“油滑”,易培基译为“优骂”,唐桐侯译为“谐稽”。  相似文献   

4.
子猷爱竹     
讲故事:王子猷曾经临时借住在别人的一所空房子里,他让人在屋外栽种竹子。有人不理解,问他:“你只是暂时住一下,何必这么麻烦呢?”他吟唱了一会儿,指着竹子说:“怎么可以一天没有它呢!”原文: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 “何可一日无此君!”  相似文献   

5.
高四册《左忠毅公逸事》一文中有“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一句,教参译为“我的同族的老前辈字涂山的,是左公的外甥”。查《辞海》“甥馆”条,先引《孟子·万章下》:“舜尚见帝,帝馆甥于贰室。”接着写:“古代称妻父为外舅,称婿为甥。”杨伯峻先生《孟子译注》对“舜尚(“尚”,(?)伯峻注:同“上”。以匹夫而晋谒天子,古文云“上”。)见帝,帝馆甥于贰室”一句的翻译是:  相似文献   

6.
许多论著都说“虽”后是事实译为“虽然”,“虽”后是假设则译为“即使”。但有时“虽”后的情况究竟是事实还是假设很难认定,因此就出现了此书译为“虽然”,彼书译为“即使”的混乱现象。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有这么一句: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相似文献   

7.
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中学语文课程的传统篇目,历年来被选入初中语文课本。新编初中语文教材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桃花源记》一文注释中,将“悉如外人”中的“外人”译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和教材配套使用,由人教社出版的《教师教学用书》参考译文中也将“外人”译为“桃花源外面的人”。翻阅大量资料,发现有许多选有此文的书籍都将“外人”译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笔者以为此种译法有些偏妥,若将“外人”译为:“外界神仙”或“外世仙人”之类,就更为合乎情理了。  相似文献   

8.
小松鼠坐在树上吃核桃,它用小石块在核桃上敲了个小洞,掏出里面的核桃仁,随手把空核桃壳丢到地上,核桃壳骨碌碌地滚到了路边 一只小蚂蚁走过来,看见核桃壳,高兴地叫起来:“多别致的一座小房子呀!谁住在里面呢?”小蚂蚁敲了敲房门,没人答应。噢!原来是座空房子呀,正好做我的家呢。小蚂蚁高高兴兴地在核桃房子里住了下来。  相似文献   

9.
“有”是汉语言中常用词之一 ,用法较多 ,因而在汉译英过程中 ,根据“有”字不同用法和不同的上下文 ,有许多译法 ,很值得研究。一、具体译法1 一般情况下 ,表示“所有” ,可译为have :我们有打仗的军队 ,又有劳动的军队。Wehaveanarmyforfightingaswellasanarmyforlabour.2 表示“某处有……”时 ,可译为therebe :有志者 ,事竟成。Wherethereisawill,thereisaway .3 “有”在句中含有“过去经常有、过去一向有”时 ,可译为thereusedto…  相似文献   

10.
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不同资料有不同注译。初中语文第三册课本译为:“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第三册教学参考书译为:“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芳馨。”而胡怀琛《古文笔法百篇》(以下简称《百篇》)译为:“这是一所陋室,但是我的道德,可以使得陋室也芬芳。”《中华活叶文选》合订木(二)(以下简称《文选》)译为:“这是一  相似文献   

11.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的几处译文是值得商榷的。一、“幸大雪踰岭,被南越中数州。”高中语文教学参考书编者译为:“幸运地,大雪越过五岭……”这里,把“幸”译为“幸运地”是不妥的。似应将“幸”译为“遇到”。二、“则固僵仆烦馈,愈不可过矣。”编者译为:“那么本来就僵硬地仆倒,……”。把“僵仆”仅译为“僵硬地仆倒”过于呆板,不能体现作者的本意。柳宗元给韦  相似文献   

12.
高语三册文言课文《察今》最后一段中有这样一个句子:“有过于江上者。”(着重号是笔者所加。下同)讲课时将“江上”译为“江边”,学生有不同意见,认为“江上”不用翻译,或者译为“长江上”。对此,我没有简单地要求学生接受,而是举了两个例子做为旁证。一个例子是《吕氏春秋》中“逐臭之夫”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英语中表示“吃”的动词主要有三个:eat、have和take,直译时选用哪个要根据动词与其宾语的搭配而定。比如“吃一个苹果”,可译为eat an apple.“一天吃三顿”,译为have 3 meals a day.“他在吃晚饭”,译为He istaking supper.但在很多时候,“吃”并不表示“吃”这个动作的本意。例如:“他们是靠这个吃饭的”,该句中“吃”并非表示“吃  相似文献   

14.
吕志峰 《语文学习》2010,(1):43-43,46
问:《信陵君窃符救赵》中有一句“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对“急人之困”之“急”的翻译.有人认为是为动用法,译为“为……着急”,有人认为是意动用法,译为“以……为急”,恳请赐教。  相似文献   

15.
人文主义(humanism)来自拉丁文“humanismus”,在我国有不同译法.有的译为“人道主义”,还有的译为“人本主义”。不过,每一种译法的内涵不尽相同。“人道主义”是个含义广泛的概念,主要从思想体系这一角度来反映原词;“人本主义”则表现这一词的哲学意义;“人文主义”是从文化艺术这一方面来说明原词的意思。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主  相似文献   

16.
新编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韩非子的《五蠹》中有“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一句。对这句话,与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参考书》(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二室,1988年7月版)译为:“近古时代,桀、纣残暴,(天下)混乱,而汤和武(起兵)讨伐(他们)。”显然,《教参》是把这句话中的“乱”字释为“(天下)混乱”。查《辞源》“乱”字条,共有⑨个义项,其中  相似文献   

17.
一、“为人洁白晰”。教材对“洁”没有解释。一些教学参考资料简单地译为“为人皮肤洁白”。我认为,“洁”是“品德高尚”的意思。从“为人洁白晰”句看,译为“为人皮肤洁白”,“洁”字没有着落。如果简单地把“浩”也释为“皮肤洁白”,有重复之嫌。从《辞源》中“洁”  相似文献   

18.
细胞这个词来源于拉丁语,意思是“小房间”。1665年,英国科学家胡克在显微镜下观察切割过的软木时,发现许多微小的空间,就像是许多小小的空房子,于是他用“细胞”这个词来称呼它们。“细胞”一词就这样出现了。  相似文献   

19.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是苏教版必修四专题一“我有一个梦想”第二个板块“英名与事业”中的篇目之一,每次教学这篇课文,学生总会提出以下三个问题:一是“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句中的“碧血”是什么意思;一是关于“史载田横事”的典故;一是“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滋可痛矣”中的“虽”为什么不译为“虽然”而译为“即使”。  相似文献   

20.
《李愬雪夜入蔡州》文,其中“近城有鹅鸭池,愬令击之以混军声”一句,课本上没作注释,但多种选本都将这句话中的“之”译为“鹅鸭”。如有的就将这句话译为:“靠近城墙有一片鹅鸭池,李愬派人去打鹅鸭,来掩盖人马的声音……之,代词,它们,指池中的鹅鸭。”对这一“之”字的注释,我是有不同看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