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笔者时博客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反思,认为将博客应用于语文教学,对学生的思想、学习,教师的教学、研究等方面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博客辅助日常语文教学工作,将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外,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多维度的过程性评价,同时减少学生课外语文学习的茫然无措,提高学生课外语文学习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博客,一种新型的网络形式,已渐渐成为了人们抒发情感、交流思想的工具。如何将它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去,变成学生学习的一个全新的平台呢?下面谈谈我对博客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博客正是一种新的课程资源的集合点。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是阅读与写作,在博客上可以以一种崭新的方式实现。博客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让众多学生能够参与到群体学习和交流过程中,可以让普通的学生有机会接触到相关领域最优秀的人,通过参与回复、讨论,体验别人的思想,分享别人的体验,使自己的学习兴趣和知识结构实现跨越式的提升和发展。博客,可以带领语文走入新天地。  相似文献   

5.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实践中,作文却是语文教学工作者最为头痛的事,因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作文有一种畏惧甚至抗惧的心理,这深深影响着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与积极性。于是我利用学生爱玩博客的心理特点大胆地在作文教学中利用博客,用博客指导学生作文练习实践,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6.
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网络阅读,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现代语文教师应研究的一个课题.通过认真研究网络语文阅读的有关理论和实践经验,进一步提出语文网上阅读的构想:学生可以借助摩登平台、留言簿、博客、电子邮件等开展网上学习、讨论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量以及语文阅读技巧.  相似文献   

7.
顾建 《成才之路》2014,(20):80-80
创设信息互动情境,提升语文学习效益,让学生养成自主提取有效信息,自觉学习的语文观.能够助力学生成才,值得我们努力思考和实践。一、开通班级博客,营造写作氛围 目前,博客搭建了交流的平台,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欣赏优秀博客,激发兴趣。和学生一起探讨建立博客的技巧,确定博客名称和板块。明确博客作品的诚信和创新要求,保护知识产权。明确班级成员在博客中的义务。每月每人上传一篇原创作品,推荐一篇佳作。建立团队,定期更新博客。每周确定一个主题,如学习了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爱国情怀”后,要求学生仿写。或借鉴《枣核》的以小见大,或模仿《最后一课》的多种描写方法,或学习《始终眷恋着祖国》的详略安排。双休日将仿作上传,及时互评。设置阅读点击率和点评率奖项,最优的颁发本周明星奖,并发表该同学的获奖感言。创作、阅读、点评和回复,营造了求知的氛围。语文实践课,学生都愿意勤奋地阅读、摘抄、作批注。家长关心博客日志,不断提出良好的建议。有的还和孩子写同题作文,在博客中分享,成为特别的风景。班级博客,搭建了写作的平台,加强了互动,激发了语文学习的热情。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所在的教研组尝试利用博客(blog)这一载体,通过教师写作博客日志的方式,将日常的教学思想精华及时记录并发布,选取自己认为的最有价值的信息与资源,使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零距离、零壁垒地汲取这些知识和思想,探索如何将博客引入课堂,如何将自主学习与语文教材学习相结合,从而创建一个适宜语文学习的情境。  相似文献   

9.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必将助益小学语文教学。音乐—渲染学习语文的情境;图片—营造学习语文的情趣;图片—营造学习语文的情趣;视频—突破学习语文的难点;光盘—提高朗读语文的能力;超链接—强化学习语文的训练;博客—提高学生习作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博客的出现深受师生的欢迎,让博客走进小学语文教学,是一个崭新的尝试。它的作用主要有:开发语文新的课程资源、实现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提高学生兴趣,促进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班级博客为载体,网络日记作主线,网络课堂是关键,课外阅读是辅线,开展评比是亮点。  相似文献   

11.
随着博客技术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将博客引入教学实践领域,使其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师生网络交互的工具.将学生应用博客时的行为特征与其人格特征结合起来,可以让我们更客观地看待学生在博客环境中表现出来的种种不适应问题.本研究在确定学生博客行为结构的基础上,通过相关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博客行为与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在教育领域中应用博客技术时应当注意:利用博客扩展课堂教学而非替代;利用博客作为学生学习的辅助管理工具;以"人"为本,引导学生个性化的博客行为.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博客这一新型网络交流工具是实现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整合的有效途径。博客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适应了时代的要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教学模式,对学生个人成长和教师改进教学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博客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应用于语文教学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对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应用博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佳  梁燕华 《高教论坛》2009,(11):72-74
近年来.学生课堂展示逐渐成为大学英语常见的教学活动.小组博客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但目前将两者结合的研究较为少见.学生课堂展示活动中可以加入两次小组博客讨论.使博客成为学生体验英语学习的有效工具和协作学习的有利阵地.这一做法更新了现有的大学英语学生课堂展示模式.  相似文献   

14.
博客是目前互联网最迅速的应用之一,它的出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提供新的可能.通过实践证明,博客在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方面提供了很大帮助.这种新式的基于网络的学习方式拥有美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逐步深入,博客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逐步提升。将博客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对于促进语文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善课堂教学效率都有着相当积极的作用。一、博客的利用增强学生阅读兴趣在新课标中对于阅读相当重要,要求学生树立起现代阅读理念,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对于阅读教学也要求在其中渗透情感态度观与价值观。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更好地去对世界进行认识,发展自身的思维。阅读是学生与文本、与文本作者之间进行思想碰撞与心灵交流的一个动态过程。建构主义中认为"会话"在促成意义建构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博客不仅  相似文献   

16.
Blog(博客)于1997年在美国出现。最初,它是一种表达个人思想,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的出版方式,在新闻出版业采用较多。此后,它在全球迅速流行开来。将Blog(博客)应用于高职语文教学,主要有如下优势:首先,Blog(博客)为学生提供了纸质媒介之外的一种新的阅读媒介,也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一种新途径。其次,Blog(博客)减少了命题作文、固定写作套路对学生的束缚,鼓励有创意的表达,符合高职学生喜欢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特点,能激发他们自主写作的激情。将Blog(博客)应用于语文教学,将创造高职语文教学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潘仪岚 《教师》2013,(20):62-63
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可把博客这一现代化网络技术引进语文教学,开拓学语文、用语文的领域。借助博客平台实施"主题博文""博文连播""评论博文""博文汇编"等四种语文活动性作业,使语文生活化,观察常态化;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锻炼评价生活的能力。并借助互动式评价机制,激励学生创新,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成功的快乐"。  相似文献   

18.
《广西教育》2010,(13):22-22
语文特级教师冯为民在其博客撰文指出,语文教师的口语表达水平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和智力素质发展的重要因素,是课堂教学高效的关键。因此,语文教师的口语表达必须讲究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教师口语表达的科学性主要指规范性、准确性、严密性。  相似文献   

19.
博览在线     
《广西教育》2011,(19):29
语文特级教师的修炼之道白金声在其2011年2月19日的博客上撰文认为,特级教师的修炼之道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务本。要明白语文教学无论怎样顺时演变,都应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语文之本、语文之源、语文之魂、语文之脉,语文课最本质的东西以及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20.
一、激发兴趣,传授技能 1.兴趣是原动力.要想让学生喜欢博客,激发兴趣是关键.为了让全班同学都能爱上博客,我将一些优秀的学生博客展示给全班同学看,激发他们也想拥有博客的愿望. 2.技能是生产力.从三年级起,学生开始接触信息技术课,经过一年的学习,同学们已能进行简单的文字输入.在此基础上,我邀请学校信息技术教师为全班学生建立了博客.单凭简单的文字输入能力,显然离管理博客还有距离.因此,我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在教室示范管理步骤,比如,如何打开扬州教育博客网,怎样登陆博客等.然后,教给学生"日志管理"的简单技能:"发表日志""修改日志""插入图片"等,对于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还让他们学习"模板选择""添加背景音乐""图片管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