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70年代初,尼泊尔的政治流亡者为了恢复议会民主制,在印度支持下加大了对国内无党派评议会体制的挑战力度。与此同时,随着第三次印巴战争及一系列后续事件的爆发,南亚的均势状态被打破,印度确立并巩固了其南亚霸主的地位,从而对尼泊尔这样的周边国家形成了较大的威慑。鉴于国内外安全形势的恶化,比兰德拉国王提出了将尼泊尔建成“和平区”的倡议,希望以制度化的和平手段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保持与近邻同等友好的关系、远离结盟和冲突,进而专注于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尼泊尔的处境及其“和平区”倡议博得了国际社会广泛的同情与认可,更得到了中国的大力支持。然而,印度却将上述倡议视为对印—尼既定关系格局的冲击以及对自身安全的威胁。印度政府的保留态度致“和平区”倡议终被搁置。不过,“和平区”倡议的核心理念却在尼泊尔外交战略中延续下来。  相似文献   

2.
山国尼泊尔     
《科技文萃》2001,(9):108
尼泊尔王国坐落于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南麓,北临中国,西、南、东三面与印度、锡金接壤。14.72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被山地占去约3/4,是亚洲名副其实的山国。现有人口近2200万的尼泊尔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公元前6世纪建立王朝。公元1769 年,沙阿王朝统一尼泊尔并延续至今。1814年英国入侵后,迫使尼泊尔将南部大片领土割让给印度。1923年,英承认尼泊尔独立。现任国王比兰德拉1972年1月即位。  相似文献   

3.
东印度贸易是1 7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主要商业活动。英国东印度公司在东印度从事的航海与贸易活动,打破了荷兰人对亚洲香料贸易的垄断;在亚洲国家间开辟的转口贸易,突破了英国以欧洲贸易为主的旧贸易模式;东印度贸易受私商竞争、王权支持等多种因素制约,东印度公司与王权之间的关系,体现了特许公司的政治属性。东印度贸易促进了英国资本原始积累与航海技术的发展,加速了英帝国的建立。  相似文献   

4.
试析印度现代化分期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英 《历史教学问题》2003,(2):42-44,48
印度现代化经历了各有特点的三个阶段。英国殖民统治整合了印度社会,开启了印度现代化历程;印度独立后国大党政府担负起了现代化建设的使命,尼赫鲁及英·甘地母子开创了一条在稳定的前提下,进行政治、经济渐进变革的现代化道路;20世纪90年代,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成为印度经济发展新的立足点,印度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相似文献   

5.
1857年至1859年在南亚次大陆的大起义极大震撼了英国人。面对近似疯狂的起义,几乎每个英国人都产生了爆炸式的反应。大起义本身和残酷的屠杀深深震惊了英国人,它打乱了英国政府所谓"西化"印度的进程。大起义期间,英国人对印度的态度也发生很大改变:从最初歇斯底里的复仇情绪到后来反思英国殖民政策的某些弊端。这种情绪上的转变为在印度的和解政策和适度重建计划提供了条件。大起义被镇压后,英国政府致力于调整在印度的殖民政策。东印度公司被取消,英国政府直接管辖印度。因此,大起义成为英国和印度两国历史上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6.
西藏是祖国西南边疆的天然屏障,西藏人民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曾对外国入侵者展开过多次的不屈不挠的斗争.自从十八世纪中叶,英国占领印度之后,就一直把我国西藏地区作为它侵吞和独占的目标.英国企图从印度侵入西藏,敲开中国的后门,打通从西藏经由四川,沿长江东下,直到上海的水陆交通线,进而把南半个中国变成它的势力范围.为了实现这一狂妄计划,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占领孟加拉不久,该公司的董事会就提出建议,要求搜集关于棉布或其他欧洲商品能否通过尼泊尔在  相似文献   

7.
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英国殖民主义者以商品和贸易为借口,开始侵入印度。1757年普拉西战争后,印度开始逐步沦为英国殖民地,成为英王皇冠上一颗最耀眼的明珠。 英国在印度建立殖民统治不仅给穆斯林,也给印度教徒和其它本地居民带来前所未有的灾难。马克思在总结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的社会和经济后果时写道:“英国则破坏了印度社会的整个结构,而且至今还没有任何重新改建印度社会的意思。印度失掉它的旧世界而没有获得一个新世界,这就使它的居民现在所遭受的灾难具有一种特殊悲惨的色彩。” 印度人民抗英怒火此伏彼起。英国为了维护它的殖民统治,除了依靠军队进行赤裸裸的镇压外,还推行了“分而治之”政策,在印度各个民族、宗教、种姓和各种社会团体之间及内部,进行挑拨和分化。英国殖民者提出:“我们的态度是尽力维护现存的宗教的种族分裂,而不是努力使之融合。分而治之应该是印度政府的原则。”“分而治之是古罗马的座右铭,也应当是我们的座右铭。”在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不同时期和阶段,英国殖民当局为实行分而治之而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手段。  相似文献   

8.
很多学者认为,印巴分治悲剧是英国政府一手造成的。如果从英国传统的“分而治之”政策对印度后来种族关系发展的影响来看,这一结论不无道理。但是,如果具体地考察战后英国和印度的局势、英国的利益要求、艾德礼政府对印度问题的态度及其为维护印度统一所作的努力、和平解决印度问题的可能性,人们就会发现,艾德礼政府并无分裂印度的主观动机,相反,印巴分治是国大党和穆斯林领袖为了党派和个人利益而置民族或国家利益于不顾造成的。印巴分治在很大程度上是印度政治领袖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小读者》2003,(5)
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国徽,不仅图案设计得精美独特,而且还写有寓意深刻、给人以启迪的格言。英国、法国:“自由、平等、博爱。”印度:“真理高于一切。”尼泊尔:“祖国比天堂还宝贵。”缅甸:“和谐而有秩序的  相似文献   

10.
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在寇松担任总督时期成效较大。1905年,寇松在与英属印度陆军总司令基钦纳的争论中受挫,最终辞职离开印度,反映出英国殖民当局内部的一些矛盾。表面上看,寇松和基钦纳之争只是一场关于军人职位的冲突,但是在这场冲突背后,还隐藏着一些重要的政策分歧。这些分歧实质上与军人权力、印度地位、殖民政策等问题联系在一起,从而加剧了冲突的严重性。正是这些分歧改变了国内政府对寇松的支持,最终动摇了寇松在印度的地位。寇松与基钦纳的争论也表明,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面临困境。  相似文献   

11.
印度教育现代化大致经历了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和独立后至今这两大阶段。英国的殖民统治给印度带来巨大灾难的同时也拉开了其现代化的帷幕,这其中包括印度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伴随着英国殖民统治的终结,20世纪中期印度教育现代化进入全面发展阶段。以印度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为主线,在肯定印度教育成绩的同时也指出了其中的问题,以期在如何看待印度教育,把握印度教育发展轨迹等方面提供些许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尼泊尔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南亚内陆国家,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南侧,是古代亚洲的交通要冲,也是商旅和朝圣者来往印度、中国的必经之路。因为它地处中国与印度两大世界文明古国之间,所以不论宗教、艺术、文化、传统均有独特的融合之美。尼泊尔国土呈长方形,长约800千米,宽90~220千米,面积约14万平方千米,比我国山东省面积还要小。由于尼泊尔境内雪峰耸立,冰川峡谷绵延,风光绮丽,景色怡人,故有“亚洲瑞士”的美誉。尼泊尔的地形,除了南部与印度交界地区狭长的平原和一些散布在中部气候温和的谷地外,几乎全都是高山峻岭。高度在3 000…  相似文献   

13.
“古”印度     
课本第95页:“佛教起源于印度,西汉末年传入中国。”表述与课本第69页“佛教是起源于古印度的宗教,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的表述有出入。“印度”和“古印度”不是同一概念。古印度是历史地理名词,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等国。佛教诞生于“古印度”(今尼泊尔)而不是“印度”。张骞通西域前,西域某些国家已经信奉佛教。可见,佛教传入西域是在西汉前期;传入内地是在西汉末年。课本第69页的表述更为严谨。“古”印度$宁夏固原县什字中学@樊珺  相似文献   

14.
保证制度(Guarantee System)作为近代英属印度建筑和营运铁路的一项政策,在当时就颇受印度各界的反感和非议。后来的学者也多对它持全盘否定态度,甚至认为采用这一制度是印度的“经济自杀”。本文拟从其产生、内容和作用等几方面对该制度作一粗浅的探讨,以期得出一些有益的历史经验和教训。19世纪中叶,印度全面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帝国主义殖民政策的重点从军事征服转为更迅速、更有效地使印度成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产品、资本市场,加上当时战事甫平形势下的政治、军事需要,英国殖民当局开始在印度次大陆建设先进的高效运输网——铁路系统。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东南亚地区民族主义运动风起云涌。印度独立前,尼赫鲁对印度尼西亚的民族主义运动表示坚决支持;印度独立后,尼赫鲁基于国家利益考虑,对印度支那的民族主义运动保持了不干涉的中立态度。  相似文献   

16.
马啸 《宜春学院学报》2008,30(Z1):37-38
1947年印度独立后英国与印度的关系发生改变,英国寻求与印度重新建立外交关系。英国的外交构想是将印度纳入它的英联邦外交体系,印巴以自治领身份独立使英国的构想初步实现,而1949年的英联邦总理会议报告使英印外交关系的重建得以定型,为此后英国与其所属其它殖民地的外交重建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7.
近代早期英国开启了一场从模糊的混合土地产权到明晰的私人土地产权的变革,这场以圈地运动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变革,对当时仍是以土地利益为核心的英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在基督教神学思想、共同体思想以及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下,16世纪英国涌现了一股反对圈地的社会舆论。随着17世纪个人自由和个人财产权利成为社会的核心理念,社会舆论逐渐转向支持圈地。17世纪中叶,英国废除了封建土地保有制,私人土地产权初步确立,关于圈地的舆论从此销声匿迹。  相似文献   

18.
赣南医学院与尼泊尔卡里迪卡教育中心就招收留学生事宜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在该校举行。赣南医学院院长黄林邦与卡里迪卡教育中心代表奥姆在协议上签字。根据协议,赣南医学院将在今年9月招收120名来自印度、尼泊尔、巴基 斯坦、孟加拉等国的留学生。赣南医学院与尼泊尔达成招收留学生合作协议@陈澜祯  相似文献   

19.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末,英国以武力征服了整个印度,使其沦为殖民地。英国殖民者从经济和战略考虑,在大量输入商品的同时,开始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引进近代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和资本主义经营方式,以便更有效地榨取印度的财富,所以在十九世纪中叶以后,在印度旧的经济部门遭受严重摧残的过程中,同时孕育着资本主义新式的企业。英国对印度的征服与掠夺,严重地破坏了印度的农业、商业和手工业,加深了印度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中期以后,印度成了英国最重要的殖民地。铁道是英国加强对印度殖民掠夺和统治的重要工具,英国在印度的铁道政策对近代英国、特别是印度的历史影响是颇为深刻的。一从1757年普拉西之战后,印度逐步沦为英国的殖民地。此后,英国资产阶级对印度的原料和市场怀有极大的奢望。但是,当时的印度却远远不能满足英国资产阶级的贪欲。一个英国国会议员在议会辩论中就曾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