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每个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都存在着个体差异,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也存在着差异。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强调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能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普遍提高。  相似文献   

2.
李星云 《广西教育》2008,(19):24-26
强调个性发展,注重个性教育,是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各有不同,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的不同学生也同样存在着差异。《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即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机会和可能,以达到个性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正>新课改强调数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从而在培养对象上从面向少数学生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对数学教育基础性与发展性的强化.初中数学教学目标应从知识和技能转变为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一般能力,注重数学价值的挖掘;应从追求特定时限来实现学习目标转变为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以及可持续发展基础的养成.虽然初中数学教学在新课改以来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应清楚地看到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9,(91):52-53
数学作为一门促进学生思维逻辑的科目,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学生能力发展不均衡、学困生难以提高等困难,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做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法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有利于学优生和学困生的发展,对实现初中数学教学模式转变、全面发展全体学生的数学能力,有较好的效果作用。在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精准把握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分层,细致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和后续环节一一分层实施,从而有效地促进全体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中职学校数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现状调查与成因分析,进一步探索正确处理中职数学教学因材施教与面向全体学生关系的策略.形成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及倡导形成数学教与学和谐环境为基本前提,充分关注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使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提升学生数学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不断地改革更新.数学教学目标也正发生着时代性的变化.因此,在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教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关注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关注学生的发展.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暂定的培养目标是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之关键是课堂教学中首先要面向全体学生.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实践证明:由于中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存在着客观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基于这一基本理念,我想我们必须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而要有效落实这一点,课堂教学无疑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在课改实验中,对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要如何面向全体学生,  相似文献   

10.
在农村学校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着班额过大,学生多、师生开展互动交流困难的问题。要克服这些困难而实施新课改,必须明确小学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是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教学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地、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为此,如何面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大班额问题谈几点个人浅见。一、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1.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首先,要相信所有智力正常的儿童都能学好小学数学。我们不能把差生形成的原因完全归结为智力上的原因,更不能将差生和“弱智”简单地划等号。其次,要承认学…  相似文献   

11.
曾经看到一次数学测试中有这样一道题目"玲玲体重36()",要求学生填上适当的单位。其中有一位学生填写的是"斤",也就是"玲玲体重36斤"。但这样的结果最终被评为错误,原因是没有"斤"这个单位。由此可以看出,当前我们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我们对一堂教学课的成功与否的标准要进行重新认识。下面,笔者就一堂小学数学课是否是好课的评价标准进行一些初探。一"、一个都不少"──面向全体学生一堂好课,首先应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制约着学习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但是教育评价体系的不完善和不合理导致数学教学仍然是片面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多地关注升学有望的学生,忽视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培养,致使一些基础相对薄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难以与教师的教学保持同步,时间越长,差距越大.面对严酷的现实,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是否应该以负责任的态度冷静地思考一下,我们的数学教学是否面向了全体学生?是否做到了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学困生比例大的原因是什么?这种状况到底如何改变?笔者曾反复思考这些问题,认为有必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3.
沈柯亮 《江苏教育》2004,(8B):43-43
一、“一个都不能少”——面向全体学生 由于学生所处的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的思维方式制约着学习的结果,由此而产生的差异将导致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学习倾向。因此,作为一堂好课,首先应该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把“面向全体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立足点,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探究精神出发,分层教学,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的学习中去,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强调教育的普及性、发展性、基础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人与人之间存在千差万别,小学生之间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如何使得这些具有差异的学生都能获得进步和发展,老师在日常教学中从不同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尊重他们的差异性和个性,实施差异性教学。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既要让学生全体积极参与,更要让全体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数学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学生便是这种认知活动的主体.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课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意识.  相似文献   

16.
正新课改提出,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实施分层教学,通过分层教学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发展,从而有效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素养,有效实现素质教育的教育目标.当前在数学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分层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尊重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对于解决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的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应当受到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视.一、分层教学的理念研究所谓的分层教学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  相似文献   

17.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课堂应是小主人们主动参与并最终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重要场所。《数学课程标准黼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是指小学数学教学要充分体现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使所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得到发展。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必须正视学生之问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数学课堂教学,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但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就有所不同,本文将从学生的思维入手,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学习指导.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逐渐显现出来,教学也要面向全体学生,但数学学困生仍然存在,也是所有数学教师值得关注的问题,数学学困生如何转化一直困扰着广大数学教师。  相似文献   

20.
学困生问题困扰着广大数学的教师,也直接影响着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应使所有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本文针对数学教学中的学困生问题谈谈如何转化学困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