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利资本主义是美国企业应对劳资关系危机的一种解决方案,其实践不但为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提供先例,同时也在美国社会推动并形成一种大企业有责任承担其雇员福利的理念。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化时代严重对立的劳资关系、资源有限的联邦政府难以解决雇员福利、企业家的慈善思想与利润观念、大型企业及管理资本主义发展等因素共同推动美国企业福利资本主义实践的兴起。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第一次科学地揭示出资本主义劳资关系的本质特征——阶级利益对立,对当时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系统梳理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逻辑演进,总结其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对于把握后危机时代西方国家劳资冲突的本质特征、构筑和完善当代中国劳资关系理论体系具有很大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3.
劳资关系发展的历史实际上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史的一个缩影,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劳资关系也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但资产主义劳资关系发展史基本上是资本对劳动剥削的历史。而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出现,对资本主义世界劳资关系产生重大影响,使劳方地位得以逐步改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当今资本主义国家劳资关系又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与劳动的关系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在当前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中,资本与劳动的关系也是既对立又统一的.马克思的劳资利益关系理论表明,劳资对立不可能彻底消除,但是资本与劳动的相互依存却是客观事实.我们必须合理看待和适时调整劳资关系,尽量使两者力量均衡,在我国构建和谐劳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5.
劳资关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组成部分,雇佣劳动与资本的关系被恩格斯认为是"现代全部社会体系依以旋转的轴心"。随着时代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变革,劳资关系在西方国家乃至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新的发展态势,但这些变化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自身范围内的扬弃,并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资本对劳动的统治关系。用马克思主义劳资关系理论解读现代劳资关系,对于审视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劳资关系的发展走向、指导我国构建和谐劳资关系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详细的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劳资关系,产生了一系列劳资关系理论,深入研究这些理论对于如何处理和协调好劳资关系,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私营经济领域的劳资关系逐渐成为国家和民众关注的重点。马克思的《雇佣劳动与资本》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关系下劳资关系的本质,即劳动与资本处于相互制约、相互依存而又不平等、不平衡的关系之中,劳动者与资本家的根本利益是始终对立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劳动者在与资本家的竞争中只会越来越处于劣势,实际工资也会不断降低。在《雇佣劳动与资本》附录中提及几种调节劳资关系的路径,在实践中也正在发生,如划定最低工资、降低税收、利用储蓄银行、利用工人联合会、提高劳动技能、减少生育等。这些调节路径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缓和劳资矛盾的效果,但依然无法阻止资本增长、工资降低的整体趋势。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私营经济领域劳资关系日益重要的今天,只有认识到劳资关系的本质以及各种调节路径的优势与局限,才能有预见性地采取措施,在私营经济领域调整好劳资关系。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分析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以及这些新变化对资本主义的未来命运有何作用、对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有何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时代意义。本文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科学论断对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状况,当代劳资关系以及资本主义自身经济运行情况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既可以认清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本质,同时也能够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相似文献   

9.
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劳资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多样性特征。本文主要依据企业雇佣制度和劳资协调机制的特点,将当代发达国家劳资关系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分别概括为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多元化劳资关系模式、德国为代表的协商合作式劳资关系模式、日本为代表的利益一体型劳资关系模式等三种模式,并分析了不同劳资关系模式形成的原因,以及对各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共产党关于借鉴资本主义成果的思想历程宋歌,孙桂芝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具有根本性质上的差别.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既是对立的,又存在着继承性。从生产关系上来说,二者是对立的,我们必须否定资本主义;但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说,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又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对“资本—劳动”二元对立关系之生成前提、本质结构、发展趋势的深刻揭示与批判,为科学透视数字经济时代资本主义劳资关系新样态提供了分析框架。表面上,数字经济的新特质使资本主义劳资关系呈现出一些新的“缓和”迹象,如部分数字生产资料“复归”劳动者与雇佣劳动关系的“松动”、数字技术赋能下劳动过程监管的弹性化与“无资本家在场”、数字劳动者个性自由有所彰显等。实际上,这些新变化并未根本撼动资本宰制劳动的权力格局,因为核心数字生产资料依然与劳动者相分离且被资本家独占,所谓“无资本家在场”的背后是资本与数字技术“合谋”的全景式“后台”监控,而在“被设定”的劳动自由幻象掩盖下则是数字资本剥削的隐秘加重。  相似文献   

12.
我国解放初期私营企业的劳资关系及其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解放初期社会经济形态的五种经济成分中,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占有相当比重。利用私营经济中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因素,团结民族资产阶级,对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妥善处理私营企业的劳资关系是保证私营经济健康发展的主要环节,对这一时期私营企业的劳资关系及其调整进行研究,对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经历数量上的历史性增长的同时,其内部构成也经历了一轮"信息化重组"。在这场重组中,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劳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二战后形成的以"三方体制"为核心的协调的劳资关系体制逐渐解体,资本对劳动发起一场单方面的"阶级战争",劳资关系的疏离和对抗即"离斥"特征表现得日益突出,发达国家的劳工运动和劳工力量也日益衰落。  相似文献   

14.
解放初期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在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党和人民政府做出了调整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正确决策。本文认为,此事尽管已过去50多年,但其中调整的内容和一些具体的做法,对我国当访大力发展私营经济以及如何发展私营经济;如何调节劳资关系;如何看待私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等有教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地被社会主义所代替,这是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在今天,这个历史趋势实现的形式,是资本主义的自我否定而不是暴力革命。存在和平取代形式的内在根据,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部自发地产生社会主义的因素。资本主义具有两重性,即私人性和社会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国家组织、国有经济、股份制、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和税收制度,除具有私人性以外,都还具有社会性,这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社会主义因素。现代知识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使知识劳动者既成为“资本家”,又是雇佣劳动者,使劳资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内部的社会主义因素得到迅速成长和不断增强,最终否定了资本主义,实现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预言,使社会主义取得最后的胜利,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6.
劳资关系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重要关系之一。“五反”运动后,新民主主义劳资关系出现了新的矛盾,国家在新的矛盾的基础上对劳资关系进行及时调整,如推动成立以发展生产为中心的劳资协商会议,倡导签订劳资集体合同,保证企业获得合法盈利,确立体现“劳资两利”的企业利润分配原则等等。这些措施不仅将劳资关系纳入正常化,使之符合“劳资两利”的原则,而且使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生产和经营得以恢复和发展,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和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私营企业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劳资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这使得妥善协调劳资关系既有必要又有可能。但是,劳资之间对立的原因和统一的基础都是具体的、复杂的,因此,如何构建和谐劳资关系,不能一概而论。正确的原则是:正当利益之至,公平合理为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8.
劳资关系是新民主主义经济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新中国成立前后,劳资关系紧张,刘少奇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坚持"劳资两利"的主张,即要辩证地认识和对待私人资本主义的剥削;在发展生产的前提下争取工人的合法权益;通过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资协商机制和加强对劳资双方的教育来解决劳资争议等。他的主张对于正确处理劳资关系,提高劳资双方的积极性,确定政府在劳资关系调节中的主导地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劳资关系中,瑞典劳资关系属于共享程度最高、最为稳定的类型。瑞典的劳资共享模式是通过企业层面的集体谈判和社会层面的公共政策合力实现的。本文认为瑞典共享型劳资关系虽然面临挑战,但这一模式对促进其经济、社会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制度优势。瑞典劳资关系中利益共享的具体内容可能会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有所调整,但这并不意味着是对瑞典模式的否定,劳资双方利益共享的内容总体上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近代对资本主义的认识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两种对立的语境,即传统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语境中的资本主义,两种语境有各自的哲学背景,形成了不同的意识形态,在社会发展问题上采取了不同的政策,这两种语境相互竞争甚至相互斗争,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