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 ,梁启超对日怀有亲切感。原因有四 :一、受到 19世纪后期一些有识之士和资产阶级维新派对日思想的熏陶 ;二、日本明治维新给梁启超以改革中国的素材 ;三、时下流行的中日“同文同种”之说的影响 ;四、国内外形势迫使他向日本靠拢 ,为中国前途找出路  相似文献   

2.
一见到陈祥福先生,他的带有浓厚四川口音的普通话和可掬的笑容,还有微胖的脸上戴着的大黑框眼镜,都叫人产生亲切感,再加上他的幽默与健谈,于是我们的采访在一种轻松的气氛中开始了。  相似文献   

3.
梁启超从1922年起就常到清华授课。他上课前的开场白:启超没有什么学问,但是也有一点儿。给当时听过他讲座的清华学子留下了深刻印象。1925年2月22日,吴宓持当时清华大学校长曹云祥聘书赴天津将聘书送达梁启超处。梁启超欣然同意就任清华国学院导师。清华终于聘到梁启超这一学术文化、政治界的著名人物。梁启超成为清华四大导师中的第一位导师。  相似文献   

4.
君子的人格     
<正>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有非常丰富的“君子的人格”内容。我们可以照着中国古代先贤有关君子的论述,从梁启超1914年在清华大学的题为《君子》的演说讲起。梁启超的演说《君子》代表了一种面向新世界的观念和希望,这就是提升道德、修己成人,融合古今、汇聚文明。梁启超在他的演说《君子》中首先谈道:“君子二字其意甚广,欲为之诠注,颇难得其确解。”  相似文献   

5.
南祥虎 《语文天地》2014,(28):36-37
梁启超的学术研究涉及到哲学、教育、文学和语言等许多个领域。语文教学只是他的众多研究领域之一,他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语文教育思想。他的语文教育观,至今仍有研究的价值和借鉴的意义。一、培育人才梁启超重视培育人才,他把培育人才看作是国家和民族自强不息的根本。他认为变法之本在于人才。畅引婷、畅芳珍在《梁启超的教育思想》中指出,梁启超认为学校要教会人的不单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人学做人。他认  相似文献   

6.
梁启超的很多政治思想和主张建立于进化论的思想基础上。然而我们可以从梁启超的思想中发现两种进化论。这两种进化论之间其实不完全是和谐的。因此,要成为一个融贯的思想体系,梁启超必须有一种策略,以将二者融合起来。他确实做到了这一点,并进而为其整个政治思想体系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由南开大学、河北区人民政协、《今晚报》社、天津古籍出版社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纪念梁启超诞辰 1 3 0周年“梁启超与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3年 1 0月在天津隆重举行。 1 50余位海内外学者出席会议 ,提交论文 1 1 0多篇 ,集中展现了近年来海内外梁启超研究的最新成果。  梁启超的思想文化观是学者们研究较多的题目。有学者提出梁启超晚年的思想不是一种倒退 ,而是中国文化转型中的一种新思考 ,为 3 0年代前后新儒家崛起的前奏。也有学者认为梁启超思想呈现出变动不居的特点 ,因为他总在不断地进行批判和反省 ,表现出一…  相似文献   

8.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他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家、政治家、宣传家,一位述等身的学界泰斗,一位忠诚的爱国救国战士。梁启超晚年呕心沥血于教育事业。在他整个学术思想和爱国生涯中,对提高国民素质问题有许多精思独见,  相似文献   

9.
康有为的疑古思想及其影响房德邻一、康有为疑古思想的要点康有为的疑古思想集中表现在他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两部书中。《新学伪经考》刊行于1891年,是康有为在他的弟子陈千秋、梁启超等的协助下编纂的。这部书共14章,其主要内容,梁启超概括如下:...  相似文献   

10.
梁启超从1922年起就常到清华授课。他上课前的开场白:启超没有什么学问,但是也有一点儿。给当时听过他的讲座的清华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1925年2月22日,吴宓持当时清华大学校长曹云祥聘书赴天津将聘书送达梁启超处。梁启超欣然同意就任清华国学院导师。清华终于聘到梁启超这一学术文化、政治界的著名人物。梁启超成为清华四大导师中的第一位导师。其他三位导师分别是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梁启超  相似文献   

11.
范学芝 《教育》2012,(6):59-60
2月的一天,梁启超最小的儿子,现已88岁高龄的梁思礼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是父亲的做人与处事思想对我们晚辈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梁启超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他在匡国济世上施展雄才大略的同时,还十分注重对子女的言传身教,其渊博的学识和健康向上的思想也润泽在子女身上,先后悉心培养出三个院士。  相似文献   

12.
和明末清初的教育家颜元一样,梁启超把矛头指向了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认为八股取士制度已然成为中国教育发展的一大障碍,成为禁锢中国人智慧的一大枷锁,但不同的是,梁启超不仅撰“炮轰”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更是明确提出了他的改革设想。 教育其实是一种“收效纯在将来”的长远事业,是不可急功近利的,而教育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功能就是能够“制造国民”,通过“制造国民”来改造国家。 梁启超不仅具有高超的教学、演讲才能,也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敬业精神,他也因此在当时的青年学子中极具影响力,他的学说也深深影响了一代人。[编按]  相似文献   

13.
教育的激情     
孙惠芳 《师道》2007,(7):36-37
梁实秋曾动情地回忆他的老师梁启超开课讲古诗的情景,说讲到精彩处,梁启超“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叹息”;“悲从中来,竞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这其实是一种师生双方身心愉悦、情感交融的美好境界!——学生呢,  相似文献   

14.
二舅梁思成     
吴荔明 《科技文萃》2000,(7):114-115
编者按:吴荔明教授的母亲梁思庄是梁启超的第五个孩子,第二个女儿.吴教授以亲身经历和大量的一手材料为基础撰写的<梁启超和他的儿女们>真实而生动地记录了一代宗师梁启超和他的出色的儿女们的鲜为人知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作为教育家的梁启超的另一面和他的极为成功的家庭教育,以及他的九个子女不平凡的成长经历.该书即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5.
我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梁启超,他的学术研究范围很广,涉及政治、经济、哲学、教育、文学、语言、历史、地理各个领域.“语文教学”仅仅是他浩翰的学术之海中的微波.可是,就在这个不被常人所看重的领域里,他亲自实践,潜心研究,初步建立起比较全面的、系统的语文教学法理论,值得我们认真探索.(一)清朝同治十二年(即1873年),梁启超诞生于广东省新会县.他的祖父梁维清曾任“教谕”,是管理一县文教事业的小官,他父亲梁宝瑛在乡里当私塾先生,母亲也略知诗书.在这个家庭里,梁启超“四五岁就王父及母膝下授四子书诗经.……六岁后,就父读受中国略  相似文献   

16.
梁启超、张謇对中国近代教育的突出贡献,既体现在他们相似的教育活动上,也体现于他们不同的教育实践中。梁启超对“新民”教育观的打造,彰显出理性的光芒;张謇对近代南通教育体系的创立,凸现出实践的魅力。梁启超启蒙教育的全面开展,为国民性改造打开了一条通途;张謇实业教育的全面实施,为实业人才的培育树立了典范;梁启超转战全国,四处办学,显示出他兴学活动的广博特征;张謇立足南通,辐射东南.体现了他有序发展的办学思路。梁启超于理论上的引导和宣传,使他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杰出的教育启蒙家;张謇在实践中的创新和贡献,同样使他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实绩最显著的教育实践家。  相似文献   

17.
周慰 《上海教育》2008,(12):12-12
“我们终于见面了!”当记者一行走进绵阳市滨江小学,和校长、教师们紧紧握手的时候,一种多年老友会面的亲切感涌上了每个人的心头,险象环生的校园顿时变得可爱了起来。  相似文献   

18.
一、梁启超的家教门风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投入在政治活动、学术、新闻、教育等多个领域,但鲜为人知的是,对他的家庭来说,梁启超还是一位成功的  相似文献   

19.
何捷 《教学随笔》2007,(7):24-26
梁启超不但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也是一位教育家。特别是他高瞻远瞩的作文教学思想,至今对我们实践新课程都有重要而深刻的启示。[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初,梁启超通过对德国政治学家伯伦知理的介绍,接受了近代欧洲的国家主义思想的影响。他的新民思想也受到国家主义思想的深刻影响。我们可以从新民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立论依据和主要内容看到这种影响。国家主义思想对于梁启超思想的影响固然是他政治上倒退的重要思想根源,但在这种思想影响下产生的新民思想却对中国近代文化启蒙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